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段萍摄影报道:近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新修复的文物展出与观众见面,本次“上新”的文物有6件玉璧、2件梯形玉片饰,均出土于刘贺墓主棺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址博物馆结合今年的主题“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首次展出新修复完成的海昏侯刘贺墓主棺玉器。其中,玉璧分别置于刘贺面部、胸部等位置,大小不等,最大的玉璧直径达到28.3厘米,玉璧装饰纹饰各异,有夔龙纹、凤纹、谷纹等,雕琢精巧,纹饰华美。梯形玉片饰为刘贺镶玉漆枕东、西两侧的装饰物。这组玉器将与主棺一同出土的玉琀、玉带钩、韘形玉佩、青铜剑等器物以“复原”的场景化形式组合展示,直观呈现刘贺主棺内陪葬品构成情况,最大程度还原出土“第一现场”。海昏侯刘贺墓园出土玉器总数超过400件(套),刘贺主棺内共有40多件(套),多属葬玉。由于椁室坍塌,这些形制较大的玉器出土时多数处于破碎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好展现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大汉文明看海昏”全国摄影大赛6月8日正式启动,邀请全国摄影爱好者走进海昏侯国遗址,开展摄影创作,鼓励参赛者通过镜头捕捉和展现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的文物之美、生态之美、建筑之美、人文风物之美,本次大赛将持续至2024年12月31日。为鼓励全国旅游摄影协会联盟的会员积极参与,比赛期间,全国旅游摄影协会联盟的会员均可以凭各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证直接换取门票入园拍摄。

今年文化遗产日也是端午假期,遗址公园还设置了汉服体验区,六博棋、投壶、香囊漆扇制作等游艺体验项目,让游客们沉浸式体验大汉文明。如考古研学实践课,在专业的考古人员指导下,小朋友穿上马甲,拿起小手铲,像模像样地模仿考古学家的工作。他们通过实地参观考古遗址和博物馆、参与考古挖掘等活动,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物出土背后的故事,增强孩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值班编辑:吴雅琴

值班主任:周艳华

值班编委:陈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