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候变暖高温频发

世界气象组织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每个5年期中至少有一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超过1.5摄氏度的可能性持续上升,而2015年这一概率趋近于零。报告说,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至1.9摄氏度,这期间至少有一年超过2023年成为最热年份的可能性为86%。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01年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每10年0.16℃;1971年以来则达到每10年0.34℃。最近10年(2013年至今),我国平均气温已较常年值高出0.81℃。

1961年以来,全国平均年高温日数每10年增加0.8天,近10年我国年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2天。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天,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增加更为明显。

2、今夏高温形势不容乐观

近日,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北方气温出现了波动,不过一场高温过程已经准备就绪。8日至14日,北方今年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来袭,中央气象台预计,华北大部、黄淮、陕西关中等地高温日数普遍有5至7天,日最高气温可达35至38℃。

“这场高温是北方今年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具有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翟羽分析称,高温最强时段在10日至13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高温范围或将接近70万平方公里,河北南部、河南、山东、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超40℃,局地有突破6月历史极值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夏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仍会较历史同期偏多,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概率高,特别是华中地区高温热浪与气象干旱叠加的可能性大,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3、夏玉米高温热害是常态

黄淮海玉米最大特点是自然灾害频发引起的可变性。黄淮海玉米主要气象灾害:旱灾,水灾,阴雨寡照,风灾倒伏,高温热害;主要生物逆境灾害:青枯,穗粒腐和锈病等。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汤继华指出:连续7年,黄淮海夏玉米生殖期均出现了连续35℃以上高温;极端高温天气已成常态化。河南省30个玉米品种生殖期遭受高温胁迫后减产最少的有11%,多的可达53%。

夏玉米热害是中国黄淮海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通常可造成玉米减产,品质下降,严重热害可以导致玉米绝产。尤其近两年的高温严重影响黄淮海玉米的产量,造成多地玉米绝收。农民欲哭无泪,玉米科研工作者心急如焚。面对连年高温,首先玉米出苗后管理很重要,尤其第一个非常急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高温热害对玉米有何影响

高温热害是玉米生产中会遭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进入7月下旬后,大部分地区夏玉米正处于旺盛的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时期,对光、肥、水、热、气等气候因素非常敏感。当玉米处在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35℃以上且持续5天以上,无效降雨持续8天以上的气象条件下,高温热害就必然发生

在这个时期,如果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能与玉米生长发育同步发生,将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相反,如果遇到连续的高温干旱或阴雨寡照等灾害性气候条件,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产量降低。严重的可以达到减产30%以上,更严重的有可能会导致绝产绝收。

5、玉米高温热害的标准

玉米热害指标,以中度热害为准,苗期36℃,生殖期32℃,成熟期28℃。开花期气温高于32℃不利于授粉。以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为准,轻度热害为29℃,减产11.9%;中度热害33℃,减产52.9%;严重热害36℃,将造成绝产。最高气温38-39℃造成高温热害,其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恢复越困难。

超过35℃以上高温,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瘦瘪,花粉活力降低,当气温超过38℃时,雄穗不能开花,散粉受阻。高温致使雌穗各部位分化异常,延缓雌穗吐丝,造成雌雄不协调、授粉结实不良、籽粒瘦瘪。另外,高温易引发病害,并使产量和品质下降。

6、如何做到有效的预防

现在各地玉米基本上已经出苗,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时期称为玉米的苗期,夏玉米一般经历20-25天,此阶段田间管理的很重要:尤其从上周开始持续的高温天气,像河南,山东,河北有些地区温度能达到40℃!下面为大家提供玉米苗期管理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及时浇水

目前多地还是延续高温天气,如果大家当地没有出现有效降雨,那么对于刚出土的玉米幼苗生长是非常不利的。在高温的天气下,水分蒸发快,对于刚刚出土的玉米幼苗,由于根系少,吸收水分能力差,主要以自养为主,抗旱耐涝能力差,在超过温度条件下,田间失水快,玉米幼苗容易发生干旱的情况。所以就需要种植户及时下地观察,发现幼苗有萎蔫、发黄的情况就要及时浇水。浇水一定要错开高温期浇水,千万不要中午浇水,最好是晚上浇水。切大水漫灌。

查苗、补苗

夏玉米播种后应及时查苗、补苗。补种的种子应先进行浸种催芽,以促其早出苗。如果补种的玉米赶不上原先播种长出的幼苗时,可采用移苗补栽的方法。移栽时间应在下午或阴天,最好是带土移栽,以利返苗,提高成活率。

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工作一般在3-4叶期进行,由于玉米在3叶期前后正处在“断奶期”,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如果幼苗期植株过分拥挤,株间根系交错,会出现争水争肥的现象。据有关农业科研部门试验,夏玉米在5-9叶期定苗比3-4叶期定苗,每亩减产14%-27%,因此间苗、定苗工作应及早进行。间苗、定苗的时间应在晴天下午,那些病苗、虫咬苗及发育不良的幼苗在下午较易萎蔫,便于识别淘汰。对那些苗矮叶密、下粗上细、弯曲、叶色黑绿的丝黑穗浸染苗,应该彻底剔除。

苗后除草

除草防治玉米田杂草应掌握好防治时期,一般在玉米3-5叶期进行封杀防除,采用烟嘧磺隆、苞卫等苗后除草剂,定向喷雾,防止对幼苗造成药害。种植户可以在雨后一到两天后去打除草剂。这是因为一方面下雨后未出苗的杂草会出土,另一方面,杂草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后,叶片上的毛孔也会打开,喷施除草剂以后,吸收到除草剂药液也会增多,有利于提高除草效果。打药时间上来说,目前白天温度太高,除草剂药液蒸发过快,建议大家等到16点之后再去打药。

追肥

如果发现玉米苗弱,黄苗等情况可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追肥,建议以喷施速效的叶面肥为主;玉米施肥原则: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配合,增钾补微,但玉米经常会因为底肥利用率低,需要追肥,追肥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因为这个时期是玉米需求养分和吸收养分的最大时期。

防虫治病

苗期是蓟马、灰飞虱在玉米田的发生盛期,防治可采用 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1200倍液。对粘虫、玉米螟、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可选择使用内吸性氯虫苯甲酰胺或甲维盐,下午五点后喷芯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二点委夜蛾危害高峰期,防治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每亩150毫升,或毒死蜱·高氯氟每亩150毫升,兑水100公斤,将喷雾器的喷片卸掉,在傍晚喷于玉米苗基部。喷药时间一是掌握在早8点之前或傍晚;二是已喷施过玉米田苗后茎叶除草剂如烟嘧磺隆等的玉米田,应慎用有机磷类或混配有机磷类的杀虫剂,以免产生药害。

化控

最佳控旺时期: 6-10叶期,即玉米的小喇叭口期。玉米叶龄准确数法,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方法进行确认具体数量,然后进行合理的控旺。玉米在6叶期到10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器官发育同时进行的时期,这个时期,玉米营养生长大于生殖分化,合理地控旺可以缩短玉米节间距,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加玉米产量。

编辑:农资宝典

来源:国家气候中心,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