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鱼翔浅底。生态盎然的微山湖里,其实藏着很多“药方子”。去年,打造药材种植、中药生产、配方颗粒成品全产业链的山东健康康源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落地于此。目前,项目已完成全部主体建设。

山东健康康源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一期预计下半年投产运营,主攻业务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投产后将形成年产中药饮片4000吨、中药配方颗粒1000吨的生产能力。”山东康源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庆康介绍。

山东健康康源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健康康源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

据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属于中药材深加工的一环。从中草药种植、中药饮片生产销售到创新打造中药配方颗粒全产业体系,山东健康集团迈出了实现中医药全链条发展的关键一步。

而迈出这一步并不简单。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深化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是该项目打造过程中的重要着力点。

“中药配方颗粒的加工工序十分复杂,为确保中药配方颗粒项目顺利达产达标,该项目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成立专题研发小组,针对100个品种的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工艺优化与标准研究工作。”闫庆康表示,通过优化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关键工艺环节,确保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药效成分,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如何将实验室中优化的工艺转移到实际生产中也是一个难题,对此,该项目依托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试平台,完成工艺路线的放大验证,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筹备过程中,该项目还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做好共同研发、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不断推动中药配方颗粒项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我们着力解决制约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质控、应用的‘卡脖子’问题,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服务于山东省中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中药产业技术提升与转型升级,进一步为山东省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赋能助力。”闫庆康表示。

在山东健康康源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里,核心技术研发驱动中药品迭代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赋能生产体系,让生产流程无缝衔接,更是成为生产效率提高的“强引擎”。

早在项目筹备阶段,该项目就制定了“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追溯体系”的全流程数字化生产车间建设目标。该项目采用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物联网信息管理服务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及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并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

据介绍,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整体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处理中药材6万吨,年产中药配方颗粒4000吨,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及中药制剂10亿袋的生产能力。

如果说康源堂大健康产业项目是山东健康集团中医药产业成链的支点,那么一系列“中医药+”的创新实践就是延链强链、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撒手锏”。

5月20日,在青岛CIPM药机展上,王兵正向客户介绍上海远跃最新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在青岛CIPM药机展上,王兵正向客户介绍上海远跃最新产品

山东健康集团旗下隶属于新华医疗的上海远跃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王兵向记者举例介绍,“我们的中医药加工设备可实现自主研发生产,相较于传统设备,真空带式干燥机能将中草药干燥时间从6—40小时缩减到1—2小时,闭环热泵蒸发机组每蒸发1吨中药提取液可以节约180元左右浓缩运行成本。”

另外,山东健康集团还成立中医药研究院和多家医院、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院内制剂、研究经典名方转化。推动旗下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地龙(蚯蚓)等常用中药,融合黄芪等创新生产更多种类中成药品。

在这条中医药产业链中,除了“药”,山东健康集团也不断向“医”发力。目前,山东健康集团所属医疗机构中有22家医院设置了中医科(国医堂)、各养老机构设立中医康复科等,创新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等融合到养老照护中,开展针灸、按摩等中医特色康护服务40余种,为患者打造全新的中医康复体验。

此外,创新生产“万艳同盏”特色养生茶饮、在面向社区居民的“健康小屋”中配置中医CT-红外热成像仪等与中医相关的健康筛查设备、打造普及中药种植知识的威海菱角湾研学基地......“中医药”元素渗透进了山东健康集团产业布局发展的“毛细血管”,遍布方方面面。

近期,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其中特别强调要创新化发展中医中药。守中医之“正”,创医药之“新”,山东健康集团大力倡树“健康至上、服务至诚”企业理念,坚持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中医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之路上,山东健康集团正阔步向前。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