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说起端午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看龙舟赛。今年这个端午假期,国内很多游客都选择了去广东观光。说起选择广东的原因,很多游客表示,因为那里的传统文化传承得好,尤其像赛龙舟这样的活动,红红火火,仪式感爆棚,氛围感拉满。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来关注:游客爆满、活动丰富,广东是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焕新?在广州、佛山两地,每年端午节都有“龙船探亲”的传统习俗。在五月初五、初六这两天,广州泮塘和佛山盐步两地的老龙舟都要“探亲互访”,广州泮塘400多岁龙船和佛山盐步500多岁龙船“结契”故事被广泛流传成为佳话。这段以龙舟为纽带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已延续了400多年。先到广州荔湾去看一看。

广州荔湾:592岁老龙船起早赴约“探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0日上午,在广州荔湾湖上,有一艘龙船看起来与众不同。它的龙头下沿长满了花白的长胡须,头戴花束身披红绸,一副长者尊容,显得既威严又慈祥,它就是已经有592年历史的盐步老龙。一大早,盐步老龙就从佛山南海出发,沿水路顺流而行几十公里,并且横跨珠江来到广州泮塘。为了迎接它的到来,泮塘的8条龙舟早早就在珠江水闸的闸口列队迎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泮塘龙船外,广州周边的龙船也会在端午节这天组团来到荔湾湖一起游龙,并开展一系列民俗活动,共度端午佳节。

端午假期的广东有何独特魅力?

“外地游客比较多、本地人也比较多、还有外国的一些朋友。”现场的这位湖南游客说出了她对围观人群的观察。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样三个问题来探寻,极具传统文化魅力的广东到底是如何做好传承与焕新的。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端午假期的广东到底有何独特魅力?目前,整个端午假期的统计数据还没有正式出炉,但仅从假期这几天广东各地的观光现场和出入境口岸,已经能感受到广东的巨大吸引力。

龙船漂移精彩刺激 吸引中外游客打卡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山叠滘水乡水网密布,河道曲折蜿蜒,每年端午都会举办广东最具特色的龙船漂移竞赛。有别于一般的直道龙舟赛,这里的龙船在狭窄水道上开展急弯竞速,更刺激更具观赏性。今年更是吸引着中外观光游客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特的广东民俗魅力 独特的传承与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提到了广东地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光就要放得更广泛一些。因为除了划龙舟之外,广东还保留着大量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既有名扬天下的广东醒狮,也有流传于潮汕地区的英歌舞。如果再按照农历时间来梳理,还有二月十三的南海神诞,也叫波罗诞;三月三的北帝诞、三月二十三的天后诞,还有七月初七的乞巧节、八月十五的中秋、九月初九的登高节等,既有全国性的民间习俗,也有广东独特的民俗节日。在广东,除了保留传承这些非物质的文化活动之外,对于实体的古建筑保护与传承也是相当重视。随着加大对古城古镇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广东不少地方的古城都恢复了原有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地区:汲古润今 古城焕发新光彩

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潮州古城是中国东南沿海保存最完整、文物最丰富、形态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如今,2.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留了720多条传统街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砖铺地、绿瓦檐前,在街巷中穿行,青苔漫布的墙上,留下了不同年代的痕迹。从早已斑驳的贝灰墙面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刷石墙面,每一栋民居都保留有自己的特点。这里是一座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民居,这几年,房子的主人把前院开辟出来,改造成了可供游客歇脚的茶舍。这里的一砖一瓦,大部分都是老宅子保留下来的,比如,顶上的斗拱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木雕,既承载了潮州人的历史记忆,也成为对外展示古城文化的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属潮汕地区的汕头是我国的著名侨乡。早年间,在华侨们的建设下,形成了一大批中西结合、融合潮汕风格的骑楼、宅院等建筑。近年来,汕头修缮改造了213栋、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骑楼群,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当地还在如何让侨宅活起来下功夫,不仅引入了潮剧、木雕、竹扎灯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还通过推出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把历史建筑和潮汕文化更好地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传统文化为何在开放前沿广东不断焕新?

第二个问题,传统文化为何在开放前沿广东不断焕新?广东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最早看世界和进行对外贸易的地方。是什么让广东既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又愈发重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应枫表示,广东人过端午节时间应该从四月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五月初五或五月初十。广东曾经是古代百越地区,从唐宋以后大量的中原移民过来,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结合,开村建户。广东人的传统、礼仪、礼节、族谱永远是慎终追远,为什么?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族群祖先的血脉要保留。

还有专家认为,一个地方的某种民俗现象能冲上热搜,并成为网红打卡地,虽然存在商业炒作的成分,但也与这些地方原有的文化积淀有关。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王霄冰表示,广东人骨子里的傲气和文化自信使得他们更加珍视自己的传统。作为中国南方的对外贸易窗口,虽然很早接触到外来文化,也有大量的广东移民渡海前往海外,但广东人从未丧失过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历史上这里也曾发生过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等抵御外国势力的重大历史事件。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人的心态普遍比较包容开放、务实创新,在传承文化方面从不墨守成规,遇到瓶颈时会积极寻求突破,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元素、新风格融入到原有的文化形式之中,以保证传承的连续性。

数百年结契情谊 老龙船探亲互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回到节目一开始时提到的每年端午节广州与佛山之间“龙船探亲”的传统习俗。相传,400多年前,佛山盐步老龙舟与广州荔湾的泮塘龙船在一次端午竞赛之后结成了亲戚。岁数稍大的盐步老龙舟是干爹,被当地人称为“契爷”;泮塘龙船岁数稍小,成为盐步老龙舟的干儿子,也被当地人称为“契仔”。此后,每年端午节这两艘龙船都要进行探亲活动。到底是什么样的亲缘关系能传承400多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东,一直流传着两条老龙船结契的故事。有着592年历史的佛山盐步老龙叫“契爷”,广州荔湾的泮塘龙船是“契仔”。每年的端午节,两地就会迎来他们一年当中,最隆重的探亲游龙活动,已经延续了400多年。今年5月,盐步老龙和泮塘龙船已经分别举行了起龙仪式,这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传统礼俗活动正式开始。

相传,两条老龙结契的故事要从400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讲起。那年的端午节,珠江河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百多艘龙舟齐聚于此举行着每年一度的龙舟竞渡。盐步龙船与泮塘龙船在决赛中相遇,双龙出海,你追我赶。眼看终点近在咫尺,难分高下的重要关头,突然,一人从泮塘龙船中跃出,以蜻蜓点水之势,夺取了标旗,争得第一名。之后,泮塘龙船拿走奖品,打起胜鼓,高兴地回到村子里去了。可没想到的是,回村后的泮塘龙船却遭到了村中长者的斥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划龙舟的年轻人们觉得有道理,于是用小艇将金猪等奖品送回盐步,放弃第一名的成绩。而盐步的乡亲却觉得要尊重比赛成绩,坚决不要这个名次和奖品,隔天又把金猪等送回泮塘。翌日,泮塘又把金猪送回盐步。

盐步、泮塘两地的乡亲谁都不想胜之不武,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站出来说,你们如此礼让,送来送去也不是办法,不如做亲戚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叫法,盐步老龙为“契爷”,泮塘龙船为“契仔”,两条船也就是干爹和干儿子的关系。此后,每年的端午就有了“老龙探契仔”的走亲活动,一代传一代。400多年来,在两地的居民心中,两条老龙的故事时刻提醒着他们竞争有道、诚实谦恭。

传承与焕新 广东还能做什么?

我们相信,这项已经传承了400多年的龙船探亲活动未来还将在佛山和广州之间继续传承下去。这也就引出第三个问题:传承与焕新,广东还能做什么?我们来听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王霄冰的解读。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王霄冰表示,让传统文化重新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激发年轻一代传承文化的热情,正是非遗保护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天活跃在民俗舞台上的广东人,很多都是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代人,往往带着一种浓郁的乡愁情怀来大力支持民俗的传承。而“90后”“00”后的年轻人出生、成长于盛世,也更具有文化主体意识。未来需要从当代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和组织一些能够调动他们情绪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他们有机会释放内心深处的爱国爱乡情怀,在民俗活动中大展身手。像刚才看到的荔湾泮塘的龙舟活动,青年一代已经接过了老一代手中的船桨,完成了代际的传承。其实,划龙舟是一项很适合当代都市青年的活动。大家一起奋力争先,出一身大汗,享受一下热血沸腾的感觉,或在岸边高声呐喊,和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吃一餐健健康康的龙舟饭,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可以很好地起到培养正向思维和阳刚之气的作用。而香囊、五色绳这样的小物件也能满足年轻女孩子一展手工技巧、表达内心情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