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贺子珍时隔20年再次“见到”了毛主席。

但这次她来是为了瞻仰毛主席的遗体。

而且9月8日的瞻仰仪式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举行的,除必要的工作人员外,现场只有一名摄影师。

贺子珍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看着主席的遗体,许久没有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6月,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婚,两人的婚姻一直维持到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前往莫斯科。

这十年,正好是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也是毛主席个人政治生涯和人生最艰难的十年。

在这十年风风雨雨中,贺子珍始终陪在毛主席身边,与他同甘共苦。

如果把这十年划分成几个时间段的话,大致可以分为江西时期、长征时期、延安时期。

这十年间,贺子珍一共为毛主席生了六个孩子,但遗憾的是,只有李敏存活下来并长大成人。

毛主席和贺子珍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首先是因为两人互相欣赏,毛主席虽然比贺子珍大16岁,但是其渊博的学识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吸引了贺子珍。

贺子珍受过良好的教育,工作能干,慷慨善良,富有侠义精神,这也极大地吸引了毛主席。

两人互相钦佩、互相吸引,战友之间的革命友谊逐渐升温为个人的情感爱情。

结婚之后,贺子珍陪伴毛主席度过了一系列的政治风波,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毛主席,在工作上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主席未能当选前委书记,实际上相当于被边缘化了。在遭受政治挫折的同时,毛主席还染上了疟疾。贺子珍无微不至地照顾毛主席,不远万里地为毛主席找病、治病。

工作期间,她和毛主席深入塘边群众生活当中,协助毛主席进行调查研究。

长征途中,两人因工作原因,不得不分开行动,但毛主席却始终牵挂着贺子珍。

红军在贵州盘县遭敌机轰炸,贺子珍在保护伤员时,身上有17处受伤。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十分担心,第二天晚上就赶到了贺子珍的营地。

毛主席看着身体虚弱的贺子珍,坚定地说:“我决不会丢下你一个人在这里。”

但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的印在了贺子珍的脑海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时期,贺子珍与毛主席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他们两人都是性格坚强的人,吵架在所难免。

贺子珍不甘心就这样留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她还想出去为革命多做贡献,但由于身体原因,她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最终贺子珍选择去了苏联,这给二人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回国后,贺子珍22年未与毛主席见面,直到1959年7月,才在庐山秘密会面。

出席会议的只有两人,他们所说的内容无法得到证实。

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后来回忆说

“爸爸看见妈妈,妈妈看见爸爸,两个人都没有开心的感觉,反而更加想念对方,更加担心对方,增加了彼此心里的担心、难过、痛苦。”

贺子珍与毛主席自庐山别后,二十年未见。

其中的坎坷和起伏我就不详细描述了。

直到1979年,贺子珍才开始在公开场合露面,并在当年被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9月8日,中央批准贺子珍秘密瞻仰毛主席遗体。

在摄影师卢祥友的记忆中,这一天,时年70岁的贺子珍坐在轮椅上,头发花白但依然干净整洁,衣着干净朴素。

在毛主席塑像前,贺子珍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代表贺子珍敬献花圈。

在毛主席坐像旁,贺子珍与毛主席近30年来第一张合影。

进入瞻仰大厅,贺子珍的女儿推着轮椅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毛主席,不肯离开,下意识地想伸手去摸摸水晶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提醒,“子珍同志,这个你不能碰。”

何子珍默默地点点头,陆香友看到她满脸泪水。

这段短暂的观影时光,此刻显得格外漫长。

毕竟,他们必须走了。当何子珍被扶上车的时候,她突然转过身,目光盯着纪念馆,嘴唇颤抖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