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和(西安)
大佛寺原名应福寺,始凿于北朝,兴盛于唐,到北宋经仁宗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改名为庆寿寺。后又经宋、金、元各代改塑、重妆。
大佛寺是中国乃至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大佛寺前的古道公园,应该是当年唐玄奘历经磨难去西天取经走过的道路……
大佛寺石窟群始凿于北朝时期,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
大佛寺石窟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共有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窟内有一尊高20米的阿弥陀佛造像,俗称大佛,倚崖居中,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秀眉慈目,跌坐于莲台之上。大佛窟前有砖木结构的5层护楼,原为唐建,现存建筑是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经清代扩建而成,楼高38米,起着保护大佛窟的重要作用。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不仅因其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而闻名,还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备受推崇。
它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大佛寺石窟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古代佛教艺术、唐代社会风貌以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佛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作者陶玉和,西安人,1970年参加工作,1973年入伍,退伍后在市公安部门工作至退休。
编辑:李勋修/宋现檩/常显云《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