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户,这个词似乎在现在已经不怎么常见了,但是在以前因为国家许多建筑项目,需要该地居民搬出自己的居住地,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不肯离开故土的人,就叫钉子户

在国家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工程中,那个著名的钉子户叫张秉爱。1992年三峡大坝工程开始,许多川渝鄂的居民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离开了祖辈生长的故土。

张秉爱就是生活在湖北省秭归县桂林村的居民,在大家纷纷迁出时,她选择了坚守。坚持不搬迁,就意味着丧失户口,子女上学机会,享受不到国家给搬迁户的政策,还要流离失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邻居、亲戚朋友、村里乡邻的陆续坐上船只,离开自己生活已久的故土,踏上未知的旅程,要在遥远的他乡安家,村里开始变得空空荡荡。

张秉爱是否感到孤单冷清呢?面对镇里、村里的干部纷纷上门劝解,好话政策说了一堆,赖话原则讲了一串。张秉爱仍旧坚持着,不迁出。这究竟是为哪般?

时过境迁,我们走近三峡钉子户张秉爱一家的故事,看看这位执着的妇女究竟在坚持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秉爱与丈夫的婚姻

年轻的时候,张秉爱是一个勤快、老实、孝顺的姑娘。在农村,年轻又勤快的姑娘非常的抢手,因为谁家都想要一个踏实能干的媳妇。

张秉爱当时并不缺少对象,张秉爱当年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互相喜欢,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张秉爱的父亲却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这个小伙子在一起。

究其原因,只是因为张秉爱家住在山上,而小伙子也住山上。原来在桂林村,山上和山下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就拿挣工分来说,山下的工分换算成两三块钱,而山上只能换算成两三毛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女儿的幸福生活,这位山上的父亲为了女儿的以后,只能棒打鸳鸯。后来经人介绍,张秉爱认识了熊云建。当时因为父亲的拆散,张秉爱心里憋了一口气,堵着气这这个刚认识的熊云建仓促结婚。

这个婚礼不仅仓促,而且简陋。27日结婚的张秉爱,25日还在田间地头种豌豆,26日在后厨主厨烧菜,招待来来往往的宾客。

张秉爱一定是想用忙碌麻痹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悲伤,没有那么可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勤劳的张秉爱忙活到了半夜,是外婆看不下去,劝孙女秉爱赶紧去休息,毕竟第二天就是她的婚礼了。在村里,婚礼的夜里是要闹洞房的,已经忙活了两天的秉爱再不休息,会支撑不住的。

于是张秉爱躺在了床上,可是久久无法入睡,好不容易睡下,已经是凌晨2点了。然而只睡了两个小时,凌晨四点,她开始起床准备婚礼了。

婚礼上的张秉爱没有今天人们向往的白纱,也没有传统的大红礼服,有的只是男方家买的一条天蓝色的裤子和简单的T恤。就连人们都要盘的头饰,张秉爱也没有,平常的黑头绳扎着头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年轻的张秉爱嫁给了熊云建。这个农村十分受欢迎的勤快女孩,以仓促而简朴的方式嫁给了她的丈夫。

三峡工程第一批外迁移民

1992年三峡大坝工程经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开始动工建设,1996年,湖北省秭归县桂林村第一批外迁移民名单张贴在了村里的墙上。

名单已经贴出,就让村民们议论纷纷,就算不是第一批迁出,也还是会有第二批、第三批,谁都有可能。

这不,张秉爱熊云建一户就榜上有名。张秉爱和熊云建的家安在了山下,也因为太靠近长江,仅在水位线135米以下而成为第一批外迁移民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秉爱一看到这个名单就便显出十分抗拒,她说,她家不搬。因为是第一批移民搬迁户,村里和镇上工作组对这个移民也十分的重视。当张秉爱对搬出桂林村表现的不配合时,村干们也都注意到了。

这天村干们来到了张秉爱的家。张秉爱的家不大,条件也十分简陋,可以算是有些破败。院子里堆满了猪草、烧火做饭的柴禾,院壁下面还摆了几个长满了青苔的土坛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更是因为光线原因显得黑黢黢的,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门口一进去就是灶房,因为太窄,村干们都无处坐下。张秉爱找了几张板凳,让他们在院子里坐着。

村干们说,只要张秉爱一家愿意搬出桂林村,就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福利政策,以及到了地方会有土地金钱的扶持。张秉爱拒绝了,而且表示自己不会离开这片土地。

张秉爱拒绝迁出的原因

说到为什么不同意迁走。张秉爱无奈地说,我要是没有这些负担,我肯定高高兴兴地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村干们继续耐心地劝说张秉爱一家迁出时,在一旁沉默不语的熊云建突然站了起来,解开了皮带,脱下了他的裤子。

原来熊云建身患残疾,大腿一只粗一只细,因为腿脚的不便,熊云建一直干不了重活,抬也抬不了,背也背不动。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张秉爱一个人在默默地承担着。

邻居们也都三言两语地替张秉爱解释,她家丈夫一直都是病家伙,不大能干活。这时候张秉爱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每天抬水都是我,地里那么多柑子脐橙也都是家里兄弟帮我收的,要是没得家里人,我家的果子有一半怕是都要烂在地里面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得办法,要是能搬我就一定搬了,没得我家里的帮忙,我怕死连日子都过不下去。

邻居也替张秉爱打抱不平,一般你们就给块地,房子要一个女人家怎么建的起来?又不像我们大男子汉,背水泥抬钢筋,砌砖围墙的。

其实张秉爱不想迁出村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她说:“我赚不了城市里的钱。”她从小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刨活也在农村,按照她的至理名言就是:土能生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人是勤劳努力的,在土里种下庄稼,经常去照顾它们,它就能长出果实,就能卖钱,就能吃,就能养活自己和一家人。

靠着自己的手,踏实地获得钱财,正经地生活。比在城里偷奸耍滑,赚着不正经的钱,来的实在,来得有底气。这是张秉爱,一个农村妇女的人生信条。

不搬迁,张秉爱一家影响巨大

周末,女儿从镇里的中学回来,说快要中考了要交报名费。张秉爱说,家里的钱你都知道在哪里,你自己找吧。于是女儿开始翻箱倒柜的找着钱。找了好久,女儿在起灰的斗柜里翻出了二十九块五毛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秉爱问,需要好多钱呐?女儿说,中考报名需要十六块五,生活费也要。她拿二十七块钱,剩下的钱放在家里。张秉爱说,你们老师真会整钱,一天就往家里拿钱去交。女儿无奈地背着书包走了。

因为丈夫的残疾,一双女儿都在读书,家庭负担可以说是非常繁重,张秉爱只有靠辛苦的干活,来换得一些钱维持家庭的支出。

然而尽管在张秉爱这样辛苦的维持着,大儿子还是受到了影响。这天,张秉爱炒了一些菜,带上了包出门去看望在复习高考的大儿子,大儿子已经长大了,许多事情变得内敛,也渐渐地把事情藏在了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因为搬迁的事情,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却遭到了张秉爱的反对和教训。因为如此,儿子的心情受到了挺大的影响。借着看望儿子这个机会,张秉爱对儿子道了歉。

张秉爱对儿子说,搬迁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妈妈再怎么苦再怎么累都要把这个事情弄妥当的。那天妈妈不是真的要凶你,你写信跟李阿姨讲,李阿姨也说了妈妈了,妈妈也很伤心,但是你不要有负担。

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地复习,现在的题都能做下来吧?这时候沉默的儿子说,语文能做下来,英语大部分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秉爱说,那就好,你好好读书,至于搬迁的事情,妈妈和爸爸一定能解决,妈妈走了。就这样,张秉爱怀着愧疚和自责离开了儿子的学校。

烂草坪宅基地风波

后来,张秉爱经过村干部的再次劝说,这次,她选择了就地后靠。就地后靠,指的是不搬迁离开村子,而是搬到水淹线后的地方。就地后靠可能也是张秉爱一家最佳的选择。

在村干部的安排下,村集体给张秉爱一家批了一块宅基地用于张秉爱一家就地后靠重新起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张秉爱和熊云建来到了位于烂草坪的宅基地,这个宅基地位于上坡上,底部是平的,水电也不通。这下张秉爱和丈夫发了愁,这怎么能作为自己以后生存生活的地方呢?

在村干部的劝说及保证之下,村里保证给他们一家通电,至于土地平整这个问题,村干部也同意作为中间人,介绍信得过的推土机来帮助烂草坪这块宅基地的土地平整。

张秉爱迫于村干部的劝说及儿子的担忧,她写下了就地后靠的申请书。

晚上回到家,张秉爱和丈夫熊云建一合计,烂草坪这块地不仅要通电,还要通水,通水就得引水,挖引水的阳沟也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烂草坪这块地离张秉爱家的所有种植田地都非常的远,这意味着,摘个菜都需要走好几里地。

张秉爱反悔了。她不愿意背负着这么多条件,来迁就政策和原则,来委屈自己的生活,来让家人受苦。

尾声

又过了六年,第二批二线移民基本结束。张秉爱一家成为了三峡工程中最出名的钉子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今张秉爱一家没有迁出桂林村。张秉爱的儿子因为失误没有考上大学,远赴新疆当兵。张秉爱没有要烂草坪那块宅基地,当水淹线到达135米时,她找了亲戚家过渡了一年,至今张秉爱一家仍住在窝棚里。

这位坚毅的农村妇女坚持着自己,尽管贫穷,但依旧将家人紧紧地捆在一起,就算生活不尽如人意,靠着一双勤劳的手,依旧努力生活着。

这就是三峡工程钉子户张秉爱一家的故事。坚持自己没什么错,学会审时度势也是一种本领,假如张秉爱选择迁走,她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呢?我们不得而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