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俄罗斯这次真的是太拉垮了,距俄乌冲突前线580多公里,乌克兰3架无人机如入无人之境,袭击了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阿赫图宾斯克机场,其中苏57被击中,乌克兰宣称,苏57已经被摧毁,但是遭到了俄罗斯的否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真的被摧毁了,那就是全球首架被摧毁的五代战机,不过,苏57是当前唯一存在争议的五代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隐身性能不佳。

一般来讲,五代机的 4S 标准只有全部满足,4 个“S”,即“超机动性”“超声速巡航”“隐身能力” 和“超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我们才认为它是五代机,否则最多称为四代半战斗机,而苏57拥有极强的超机动性,作为是单座双发隐身多功能重型战斗机,其航程超过 1 500 km,能以2马赫的速度巡航 ,超声速巡航只能说一般,不过苏57 具备极强的短距起降能力。

苏-57 战斗机通过矢量推力发动机 、高升力翼身融合设计及先进飞控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远优于对手的高敏捷性, 从而保证能在视距内对抗中取得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57战斗机的平滑过渡设计得并不好(现代隐身飞机在气动外形上平滑过渡得越流畅,隐身性越好),尤其是机腹位置,有很多的起伏和折角并伴有很多的尖劈结构,这对于隐身性而言是很不利的。苏57没有类似于F22战机那样的S形进气道(S形进气道的进气效率比较差,对发动机的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用于遮挡发动机的进气扇叶,也不利于隐身。

这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俄罗斯饱受资金不足和人才流失的困扰,对于隐身战机这样需要整体工业部门配合的高技术战机,苏霍伊设计局也只能在各种性能优先级上进行取舍。在4S性能上,明显侧重于超机动性和势态感知能力,而超音速巡航和隐身能力则相对靠后。这与俄罗斯对于未来空战的理解相符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俄罗斯将苏57定位为位是用于摧毁敌方空中 、地面及海上目标的多用途战斗机,侧重于在视距内对抗中取得胜利 。

这也让许多专家在争议,苏57究竟算不算五代机,但不管怎么样来说,苏57被击中都暴露了俄罗斯的三大缺陷:

1、无人机探测以及应对能力存在很大缺陷

2、机场掩体准备不足

3、高精尖武器的重视程度不够

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实在是问题重重,

在俄乌战争前期,俄罗斯利用其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对乌克兰进行了全面压制,基本夺取了制空权。乌克兰也在俄罗斯防空体系未完全展开之际,利用无人机对俄罗斯军队进行了袭扰,摧毁多座俄军防空系统

在前期,当时俄罗斯预警体系完备能够获得很好的空情支援和电子干扰支持,同时集中了大量的防空导弹,能够有效覆盖作战区域,因此在对抗中处于优势。而随着战局的发展俄军进攻速度很快,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进攻部队与防空武器配合脱节的情况,出现俄军野战防空防护效能下降的问题。

除此之外,随着乌克兰无人机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北约情报数据的提高,乌克兰依靠庞大的无人机对俄罗斯的防空系统造成了重要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型无人机给雷达的预警反应时间更短。无人机因其“低慢小”和起降条件相对简单的特点,导致传统雷达体系对其探测效能下降,同时可以距目标近距发射,导致俄军对其预警反应时间短,更容易达成战果。例如,美军支援乌克兰的“弹簧刀”无人机可以单兵操作,“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机动载车发射,TB-2”无人机起降场地条件要求简单,这些制衡大型固定翼飞机的基地问题,在无人机上并不存在,这给防空压制、争夺制空权带来新挑战的同时,给野战防空预警探测体系也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俄罗斯的雷达系统仍然是90年代的技术,那个时候无人机技术还没有发展,因此无效有效针对无人机进行侦察。

举个例子,俄罗斯如果想要覆盖俄乌冲突长达600英里的前线,需要三套持续在空中巡逻的预警机体系:在南部、东部和北部各一套,这也意味着俄罗斯最少需要9架预警机。如今已有3架A-50预警机在俄乌冲突中战损,这意味着俄军可以动用的A-50预警机数量已经减少到6架,相当于破坏了俄军单个方向的整套空中监视体系。

即使俄罗斯还有9架预警机的时候,俄军空战表现也很拉垮,其中的原因就是俄军的A-50系列预警机已经落伍于时代了,仍然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机械扫描雷达,难以对低空、低速和隐身目标进行探测,这就导致了乌军远程无人机和导弹多次绕过拦截对俄军纵深目标发动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俄罗斯的防空系统无法有效侦察无人机以及应对无人机打击,这就导致了俄罗斯国土境内众多的重要目标遭到打击。而随着重要军事目标被打击,又进一步恶化了俄罗斯的预警体系。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俄罗斯居然没有给战斗机准备机场掩体,加固机堡是一种被动防御措施,加固机堡掩体的广泛采用可追溯到 1967 年阿以六日战争中 "焦点行动 "的经验教训,当时以色列空军在埃及空军的机场空军基地摧毁了毫无防护的埃及空军,因为埃及空军的战机全部露天停放,以军的战机仅仅使用航炮、炸弹、火箭弹对其进行了轻松的火力覆盖打击,埃及空军辛辛苦苦几十年积累的家底毁于一旦,而埃及空军是当时阿拉伯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空军部队之一。

因此各国基于六日战争的经验开始建造加固式机堡,冷战期间是加固式机堡大放异彩的时期,北约和华约国家在欧洲各地建造了数百个加固式机堡,是为了保护飞机免受常规攻击以及核、化学和生物武器的袭击,北约设计标准的加固式机堡可抵御 500 磅(226 千克)炸弹的直接命中或1000磅(454千克)的近失弹,显著的加强了战机的生存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现代,加固飞机掩体 ,很多人认为这玩意在现代战争中没什么用了,防不住重磅炸弹和巡航导弹的攻击,其实不然,任何类型的加固飞机掩体的确都无法在 2000 磅炸弹或 PGB精确制导炸弹 的直接命中下幸存,这一点已经在海湾战争和很多战例中得到了证实。

但就像现代战争中的其他事物一样 ,这些掩体作为多层防御中的一部分将会很有用。尤其是应对小型无人的打击,乌克兰的无人机携带的弹药火力和2000 磅炸弹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在乌克兰战争期间,我们经常看到大量无防护、价值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的俄罗斯飞机被旧火箭、改装的廉价无人机和各种比V2火箭好点的二战级别技术摧毁。此时如果存在任何类型的加固飞机掩体,这些损失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俄罗斯的机场现在已经成为了乌克兰无人机打击的主要目标。俄罗斯无奈之下只能在飞机上堆满废旧轮胎,进行一些聊胜于无的防护,相当多的国家都在关注俄罗斯机场遭受无人机袭击造成的损失,建造一个可以防御 2-3 公斤级别爆炸物的飞机掩体,对于保护价值高达数千万美元的飞机来说绝对是一项非常划算的投资。

第三个问题就是俄罗斯对高精尖武器更新严重滞后,这更深层就是俄罗斯军队内部的组织问题。以苏57为例子,俄罗斯量产不到20架,而且还不注意防护。

可以说,此次俄罗斯苏57被打击,给中国上了一课,那就是要加强野战防空系统的建设以及机场掩体的建设。

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存在技术落后、信息化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解放军野战防空作战只有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才能依靠各军兵种建立全域多维的战场感知配系,并纳入多种新型侦测设备,针对无人机目标特征模型,完善充实光学、红外、信号、雷达、声音等数据。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算法技术优势,利用网络化技术,将各个战场感知单元整合组网,情报共享,提高对无人机目标的侦测和识别,同时改进完善反无人机作战规程,建立适应反无人机作战的预警值班制度。除此之外,解放军的野战防空系统要为其配备光电对抗设备,以干扰对抗敌方无人机弹药的探测系统和制导系统。战术上要采取佯动、伪装防护、简易伪装等手段迷惑敌人,防止被侦察定位,降低遭敌打击的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研发的FK-3000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应该要加快建设,该系统配备了先进的雷达侦测设备,能够迅速发现并锁定目标。同时,其快速发射导弹的能力,使得无人机在发动攻击前便遭受到致命的打击。其采用了两个型号的备弹构型,右侧安装有6枚FK-3000型防空导弹,最大发射斜距可达25千米,而在左侧,FK-3000却堪称一鸣惊人,安装了12组四联装的、代号FK-3000/L的“小导弹”,左侧备弹高达48发之多,在中国的防空导弹研发历史上创下了纪录。

而且建造成本低、补给迅速,能够保证作战的持续性和密集度。同时,该系统还能搭配无人防空车使用,这是全球唯一一款贯彻了“分布式杀伤”和“主车子车”概念的防空系统。其以一台安装有FK-3000和FK-3000/L型防空导弹,同时还安装有火控雷达和制导站的“主车”作为核心,可同时携带数台“子车”遂行防空任务,子车可以用光电转塔和雷达探测目标,可以前出部署拦截,保证主车安全,减少损失。

这是中国专门为无人机探测与防空而设计的野战防空系统,可以有效应对无人机的打击。

除此之外,中国应该要完善雷达预警体系,中国已经发展出对海探测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雷达系统,这就是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

与国际最先进同类雷达相比,中国雷达的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中国已在远距离海上攻击方面投入巨资,部署大量反舰弹道导弹、岸基重型反舰巡航导弹以及轰炸机。相应的,保障这些重型武器能在远距离发现和跟踪目标则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就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可为美国舰队在第一、第二岛链范围内的行动制造很多的困难。未来,中国航母战斗群还将提高在远海上的作战能力,而超视距雷达技术也可使其更快发现敌方在远距离发射的巡航导弹和派出的空中力量。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新体制雷达我们可以发现数千公里外的目标,然后迅速进行防御或者反击,从而保障中国的领海安全与领土安全。

可以说,此次乌克兰对苏57的打击,给中国上了一课,中国目前采用的加固机堡完全能够抵御硬扛1000磅制导炸弹,防御能力可谓是相当强悍,理论上达到1000磅当量的抗性,就是美军常用的战斧导弹和台军的巡航导弹,也无法做到一次打击干掉解放军一个加固机堡。

此外加固式机堡的密封性足以确保防止化学武器攻击和核打击武器的连带损伤,还能够防止敌方卫星侦察发现飞机的具体部署情况,而且还能防止任何恶劣天气的影响,确保战机正常维护运行。

但是这还不够,中国需要加强加固机堡的防御能力,并且要做到有战机的地方就有掩体,从而可以保证我军战机的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解放军修筑加固机堡就是最大程度提升前线部队战机的生存性,最大程度减弱敌军的打击行动,迫使其不得不使用将更多的作战资源投入到这上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