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央因为粟裕的事情争论不休,甚至有人想要撤掉他兵团司令的职位。

谁曾想,陈毅第一个不答应,生气地说道:“不能换掉他!无论用谁替代他,都会全军覆没的!绝对不能换!”

当时到底因为何事,众人要换掉粟裕?陈毅为何会说这么重的话?粟裕又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证明能力的一战

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我军根据地进攻,一时之间各阵地燃起战火。其中山东、华中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猛烈进攻。

为了达成内线作战、外线配合的目的,陈毅认为,可以让粟裕带着华中野战军前往外线,也就是奔袭淮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陈毅则带领山东野战军留守在内线,正面对抗敌人的进攻。

想到这儿,陈毅就将详细的作战计划上报给中央。中央分析了这份作战计划的可行性,便给粟裕下达了指示。

此刻,粟裕正在分析各线作战的情况。收到中央指示的时候,粟裕难得的迟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他看来,如今内线作战十分重要。若是仅有山东野战军驻守内线,可能抵挡不住国民党的百万大军。

这是一点,另一点则是现在最紧要的就是需要打一场胜仗来活跃解放军的士气,若是仅依靠行军部署,很有可能将战士们的士气消磨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虑颇多,粟裕希望带领华中野战军留下对抗敌军。于是他给中央回了电报,电报中,他详细分析了敌军与我军战场的情况,并说明了内线的重要性。

当然,这是他以个人名义发出的电报。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考虑过后,认同了粟裕的想法。但此时的陈毅依旧认为凭借山东野战军足以撑起内线的作战,强烈要求粟裕前往淮南。

眼看双方僵持不下,中央只好决定先让粟裕打一仗,试试效果,至于外线作战往后推一推也不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这一消息后,陈毅不再进言。然而,之后接连几次的失败,让陈毅彻底明白,只有山东野战军,根本撑不起来内线。

更别说还有粟裕在苏中战役大放光彩作对比,更能证明粟裕此次行动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中有许多对粟裕不满的人,也因为粟裕在苏中战役的功绩,对粟裕连连赞赏。

就连这时候不对付的陈毅也不得不称赞粟裕的指挥能力。

当得知粟裕在苏中地区的成就时,毛主席下令全军向粟裕学习,巧妙灵活地应对战场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粟裕凭借自己的能力,带领华中野战军在内线站稳了脚跟。之后当粟裕作为指挥官指挥野战军的时候,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如此一来,他与陈毅开始合作,华东野战军正式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粟裕与陈毅的合作下,华东野战军击溃戴之奇部,将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彻底歼灭于孟良崮,然后与胡琏部对抗。

华东野战军在附近四处游走,歼灭了无数敌人。虽然多次被胡琏部逃掉,但敌军依旧无法与华东野战军硬碰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撤掉兵团司令员?

中央觉得此时已经到关键时刻,应该扩大战略进攻的战果,于是命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迅速占据重要位置。

而中央只给了他们几个月的时间,所以他们需要马不停蹄地前往大别山,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行进过程中,敌人是最大的阻碍。若是被敌军察觉这一行动,计划很有可能功亏一篑。所以现在急需一支部队吸引敌军火力,趁势隐藏刘邓大军行进的踪迹。

而此时唯有粟裕的华野纵队可与敌军对抗,因为其他的部队都有着重要的任务,分身乏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考虑到这一点,中央下达指示,命粟裕即刻带领华野部队渡江,牵引敌人火力,为刘邓大军行进争取时间。

粟裕召开紧急会议,与将领们商量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说,粟裕有着自己的想法,就像之前坚持留在苏中一样,如今若是带队渡江,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不确定因素。

粟裕伏案桌前,看着手中各阵地的电报以及相关地形图,分析了一个晚上,将所有的可能性都分析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分析结果显示,留在长江以北进攻敌人才是最佳的方法。

所以,粟裕再次“上书”,阐述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并将可能性结果简洁地放到了电报中。他希望中央看到这些,能够放弃他们前往长江以南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中央的注意力都在刘邓大军的行进以及敌后的牵制上了,并未将正面对抗当作办法。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民党军队兵力众多,若是硬碰硬,伤亡肯定会很大。

如此一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趁其不备,将敌人击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于粟裕提出的集中兵力打攻坚战的方法,一些人并不赞同。不赞同占据大多数,所以中央再次下达指示,希望粟裕能够迅速行动,前往长江以南地区。

但粟裕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不想让唾手可得的时机流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他这次以个人的名义发去电报,希望中央能够考虑他的想法。

这次在电报的内容上,粟裕特地分析了长江以北作战与长江以南作战的不同,强调集中兵力的重要性,若是继续分兵,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利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分兵,国民党军队就是个例子。刚开始掀起内战的时候,蒋介石便发动各路大军进攻我军根据地。各部队分兵进攻,尽管兵力可观,却依旧无法取胜。

所以现在才会出现蒋介石举足兵力重点进攻各军区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方兵力尚且不足,与敌军兵力相比差距甚大,所以还是集中兵力最有优势。

但粟裕这种“陈情”的方式,却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中央的命令便是铁令,如今是紧要关头,必须迅速严格执行。

更有甚者认为粟裕根本不适合当这一兵团司令,换个人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些话的陈毅,立马站了出来,生气地说道:“换谁也不能换他!无论谁替代他,都会全军覆没的!不能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力挽狂澜,战功赫赫

此时,陈毅已然与粟裕分开,受中央的调令,前往另一军区指挥作战。但是他与粟裕合作了这么多年,当然信任粟裕的能力。

而毛主席也信任粟裕的能力,要不然也不会将指挥权全权交给他,让他看着办了。

所以这件事到底该如何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弄明白粟裕的想法,陈毅特地去往华野的驻扎地,询问粟裕的意见。

当见到陈毅的时候,粟裕十分高兴,和他寒暄了一会儿。

说完之后,二人进入正题。陈毅只是想知道粟裕为何会拒绝中央的命令。

听到陈毅的询问之后,粟裕立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如今中原局势瞬息万变,现在最紧要的是稳定这一局势。而最好的方法还得是来一场歼灭战,将敌军在长江以北的部署全线击溃。

如此才能扩大我军解放的版图,这样我们才没有后顾之忧,前往南方。

比起绕到敌军后方,干扰敌人的视线,还不如一击必中,将敌军的队伍打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听到这儿,便明白了粟裕的意思,十分赞同粟裕的想法。

他这次来只是询问粟裕的意见的,很快他便将自己与粟裕的看法上报给中央。

众人无法抉择,只好将决定权交给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也知道了粟裕拒绝中央命令的事情,想到相隔甚远,电报无法直述粟裕的想法。他决定将粟裕叫到中央,让粟裕跟众人说说他的看法。

粟裕马不停蹄地赶往中央驻地,并在会上阐述了相关情况。在粟裕的详细讲解下,众人这才明白粟裕坚持要在中原打击敌人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完粟裕的想法后,众人都表示赞同。毕竟粟裕都将利弊说了出来,他们又不是没作战过,怎会不知道战场形势的重要性。

随后粟裕带领部队留在长江以北,进攻敌军的阵地,击溃敌军的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期间,粟裕带领华野部队发动多场战役,解放淮海附近地区,为我军南下提供方便。

在豫东、济南战役中,粟裕指挥华野歼敌无数,趁势缴获了许多物资。借此机会,淮海战役爆发,彻底将解放战争推向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顾及中原战场形势,想要将两军拉锯的局面彻底打破。为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华野兵团直接进攻黄百韬兵团,想要断了国民党军队撤退的后路。

黄百韬怎会不知自己位置的重要性,连忙寻求援助,但粟裕的华野部队直击敌军,将黄百韬兵团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华野对抗黄维兵团,并向杜聿明集团靠近,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最后在粟裕的指挥下,淮海战役取得胜利,我军打开了南进的路线。

如此一来,全国形势明了,我军稳居上风,国民党兵败已经成为注定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将军的三次“直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了速。他没有选择盲从,而是有着自己的想法,或许这才是指挥官应该有的能力。如若不然,他又怎么会成为兵团司令呢?这些都因为他值得!

粟裕将军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一切,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粟裕“斗胆直陈”二三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