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毛主席重回中央核心,率红军四渡赤水大展神威,带领红军跳出包围。作为毛主席一生最为满意的战绩之一,此次行动,更是被载入史册,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典范。

然而,毛主席完成如此军事成就之后,却有人仍旧对其持有怀疑态度。且最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个人正是此前无比崇拜主席的林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林彪不仅多次表示:“毛主席总是走弓背路,红军会被拖垮!”甚至,他还亲自上书中央,公开要求撤掉主席,让其下台!

林彪为有如此离奇的行为?毛主席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点个关注,一起了解林彪要求毛主席下台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毛主席大展神威,林彪反给中央写信,公开要求主席下台,为何?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经历惨痛突围后,顺利抵达贵州遵义地区。党中央针对此前的惨痛失败,展开了反思会议。

在周恩来、张闻天等几位中央领导的强烈建议下,备受博古排挤的毛主席终于再度回到中央。

尽管此次会议因为妥协,没能在名义上确定毛主席的领导身份。但该次会议,成功破除了博古等左倾人士把持中央,掌控红军的现实。

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开始着手指挥红军部队,掌控了红军的调度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此次会议,在后世看来是红军命运的转折,是红军走出低谷的标志。但实际上,将时间推回当年,红军所处的情况仍旧十分危急。

虽然红军彼时安稳驻扎在遵义地区,但蒋军的包围已经顺势而来。在红军东面,何健的湘军部队早已构建起了碉堡防线,防止红军掉头转回湘赣地区。

而在贵州地区,王家烈的贵军也已经进驻遵义周围,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攻击红军。老蒋的精锐,更是在薛岳的带领下,由贵阳地区缓步向北推进。

西方,川军依靠长江,构建出了坚固的长江防线。云南的龙云,也抽调了不少部队,堵住了红军转进云南的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红军暂时处于安全之中,但其周边实际上已经算是强敌环伺,将其围得水泄不通。

怎样脱离国军和各地军阀的包围追击,红军未来该去向何处?这些问题困扰着所有的红军中央领导。

实际上,对于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中央领导们都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即便真的存在解决方案,但放之实践之中,其最终结果恐怕也并不让人满意。

而就在中央众人为此困扰不已,红军官兵人心惶惶之际,一手创建出红军的毛主席,再次站了出来。

面对敌人如“铁桶”一般的包围,毛主席却轻易找出了敌方的破绽。主席深知,虽然老蒋与各省军阀们都对红军持敌对态度,但双方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省军阀虽然不喜欢红军,但只要红军不在当地建立根据地,军阀们实际上是不会主动与其交恶的。

但老蒋则不同,因为革命理念的不同,老蒋巴不得将红军彻底剿灭,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

因为这样的不同态度,使得老蒋与军阀们,在对抗红军之时便存在不协调之处。加之老蒋与军阀之间勾心斗角,为了地盘相互之间存在防备。

其看似是沆瀣一气,实际上不过是一盘散沙。

抓住了这点,红军实际便能够利用敌人的不同反应,在绝境之中为自己找出一条生路。

面对不断逼近的敌军,毛主席采取灵活调动的战法,在狭小的包围圈内不断运动,调动敌人的防守力量,寻找跳出包围圈的可能缝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蒋及各地军阀们,兵力足有我军的十倍有余。但其机动性和灵活性较之我党都远远不足。

在最开始的行动中,老蒋还能够勉强依靠远胜我军的兵力,继续完成其包围战术。

但毛主席凭借着我军精确的情报,和其天才般的军事指挥才能,实施着别人根本捉摸不透的军事行动。

在主席的指挥之下,红军犹如脱兔一般,“闪现”在贵州多处。老蒋面对这样的局面,只能命令部队展开追击。

一步慢,步步慢,老蒋下达命令后,我军再变阵势,迅速便能撕破老蒋密不透风的防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将国民党军部队像猴子一样调来调去。

在被红军彻底忽悠住,往疑兵之处而去后,我军顺利由贵州南下转西,直奔云南而去,就此脱离了国民党军的包围。

至此,一段永载世界军事史的战役也就落下帷幕。

然而,毛主席如此表现与成就,却依然引起林彪不满。甚至林彪公然向中央上书,要求撤掉主席,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致信

林彪致信

毛主席四渡赤水,带红军脱离险境,却引起林彪不满,被要求下台,这是咋回事?

虽然毛主席四渡赤水的战略十分传奇,其最终也取得了骄人战果。但不少人却对此十分不满,甚至心生怨怼。

在这些人里,林彪极具代表性。

他不仅多次公开发言表示:“毛主席总是走弓背路!”,更是曾直接致信中央,要求撤掉毛主席的职位,让彭老总接手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走弓背路”,实际上是一种方言土话,即是“走弯路”的意思。

在林彪看来,毛主席的战术太过于强调机动性,总是要求部队四处奔波。而在奔波之后,不进行作战或者休息,却又立即向其他地区行军。

在林看来,这样的行动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彼时的红军,在经历千里转进,屡屡作战后,实际上已经十分疲惫。即便在遵义地区驻扎休息,也不过几天时间。对于千里征战,几乎没进行过长期修整的红军而言,这点时间根本不够用。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却还要求战士们四处奔波,执行迂回行动。在林看来,根本就是在折磨红军战士,是完全不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林彪认为毛主席根本就不适合指挥红军。

在他看来,如果毛主席仍旧指挥红军部队,最终红军部队一定会因为疲累而被拖垮。

于是,在平日的工作里,林彪便总是与一军团参谋长聂荣臻发牢骚,诉说自己的不满。红军穿越云南、进入川西高原地区后,林彪终于忍不住了。

在巧渡金沙江,成功进驻会理城后,红军迎来了短暂的休息时机。林彪终于找到了机会,向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打去了电话。

在电话中,林直言不讳地表示称:“现在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我看就要失败了。我们听你的,只要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林彪,不过二十余岁,虽然已经贵为红军军团长,有着“红军之鹰”的雅称。但他也不过是个涉世不深的青年,有着青年特有的冲动。

在他看来,毛主席虽然指挥红军跳出了包围,但实际上却是“不知兵、不懂兵”的书生而已。

相对于“书生”毛主席,林彪打心眼里更相信作战经验更为丰富的彭老总。于是,林彪这才联系彭老总,希望由他出山,接过红军的指挥权力。

但面对林彪的要求,彭老总在电话中明确表示了拒绝。

尽管彭老总已经提出了拒绝,但林彪还是不愿意轻易放弃。他认为,彭老总或许是出于人情角度考虑,担心对毛主席造成影响,才不愿意出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他又亲自写信,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述而出,直接呈给了中央。

在这封信里,林彪明确明确表示:“毛、朱、周三人仍旧主持中央工作,但将前敌指挥权力下放彭德怀,迅速北上会师四方面军。”

于此同时,担任三军团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杨尚昆、刘少奇二人,也收到了不少基层官兵们的抱怨信息,将其上呈中央。

面对红军官兵的不理解,毛主席与中央将会如何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生差距

四渡赤水毛主席大展神威,林彪反给中央写信,公开要求主席下台,显露师生差距!

林彪致信中央事件和三军团的大量报告,使得毛主席与中央产生了警觉。虽然此事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却揭露了一个重大问题。

显然,在经历了万里转战之后,中央红军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对于红军未来的命运,官兵们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中央红军的士气很可能会彻底崩溃,就此一蹶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那等待红军的最终命运一定是彻底消亡。

为了彻底解决此事,中央政治局特地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所有在中央担任重要职位和红军的高级领导,都参与到了此次会议之中。

在会议之上,毛主席详细阐述了此前四渡赤水等战役作战的必要性,以及其背后的战略意义。

同时,在会议上,毛主席严厉批评了军团长林彪的错误行为。因为此事与彭老总相关,且彭老总在林彪私下致电后,并未直接上报中央。

因此,毛主席误以为此事背后乃是彭老总主导,是彭老总希望获得红军指挥权的越权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因为此事没有任何证据,且这样的想法不利于革命团结,主席也没有进行深究,只是针对林彪,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但从事后的相关处理来看,实际上毛主席也并未因此而动气。林彪的所作所为,如果放到其他部队,很可能会遭到降职,但主席却未对其做出处理。

林彪在会议上解释清楚自己只是因为对革命感到迷茫,因此内心烦躁后,毛主席也仅仅只是表示:“你个娃娃,你懂什么?”

在主席的眼里,林彪也不过是个年轻气盛,会犯错的娃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再回头,回看林彪此次致信中央的举动,仍可见其稚嫩之色。

彼时的他,虽然已经成为了红军军团长,是红军内最为出色的年轻将领。但他的阅历和见识,都还远远不够。

在红军转战的过程中,他只注意到了毛主席战术中的迂回,或是在一场战略大战中少数战斗的失败。他便将其视作为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他完全没有注意到毛主席各类迂回战术背后,真实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敌人的庞大兵力,为红军创造出可利用的突围空间。

他也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具体的战斗中,我军会存在失败,但从整个战役和整个红军的战略发展方向来看,我军始终都是占据优势,在一步步向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他,作为一个在战术上有着出色成绩的年轻人,还未能领悟到毛主席军事能力的高远。

实际上,这样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在其红军时期。

即便是后来,在多年的战争磨炼中,林彪已经成长为红军的绝对统帅,成为百万野战军的指挥者,他也会与毛主席在作战问题上产生分歧。

辽沈战役,作为大决战的第一阶段作战,其引领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在我党的解放计划中,如果无法完成辽沈作战,后续的大型战役都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辽沈战役的关键,便在于利用锦州大门封锁东北,歼灭几十万蒋军部队。在锦州问题上,林彪多次犹豫敷衍主席。

实际上其根本原因,还是其对战略高度的不同认识。

林彪虽考虑到了东北全局,考虑到了辽沈战役的方方面面,但却为考虑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局势。

主席立意高远,一出手便是从全国解放和国际局势的角度出发。因此,二人之间多次交流,均未达成一致。

好在最终林彪从善如流,顺利执行中央指示,完成了辽沈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可争议的是,在战略高度上,林彪终其一生都是毛主席的学生。这也是为何,毛主席能够带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世界的缘故。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