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处于劣势但有自知之明的一方往往会选择明哲保身,在实力悬殊时选择这样做显然是明智之举,已经预见了结局还要妄图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格鲁吉亚这个国家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但它却自以为是地挑衅起了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甚至说足以与美国抗衡的大国俄罗斯。

胜利自然是属于俄罗斯的,然而这个主动挑起争端的国家,甚至连1小时都没有坚持到,便被俄罗斯夺城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这般嚣张,又是为什么连几个小时都抵挡不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暗潮涌动,一触即发

2008年8月8日,当奥运的圣火在首都北京熊熊燃烧时,全世界的奥运健儿们一片祥和,公平友好地同台竞技,为国争光。

而在这期间,另一处却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战争,对战双方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史称“俄格战争”。

照理来说,一个在各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怎么可能去向一个强国发动战争?这显然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而这一切其实早已酝酿许久,是矛盾蓄积已久的必然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属于格鲁吉亚的一部分的南奥赛梯却与格鲁吉亚存在“裂缝”,政府之间一直是敌对状态,而南奥赛梯却因一直有想并入俄罗斯的夙愿与俄罗斯政府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很显然的胳膊肘向外拐。

于是借着奥运会这样大好的契机,格鲁吉亚打着维护国家主权的旗号,给南奥赛梯来了个措手不及的突袭,调动了一切能调动之力希望通过武力征服实现统一,显然,与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相比,格鲁吉亚显得强大而又难以招架,南奥赛梯很快就沦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格鲁吉亚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他们忽略了自己点燃了导火索,误伤了俄罗斯士兵,这可算是正中俄方下怀,俄罗斯军队一直驻扎在南奥赛梯蠢蠢欲动,阳奉阴违地阻止格鲁吉亚统一。

这次原本只涉及到国内统一的战争就是因为俄罗斯士兵的“被误伤”上升到了对于俄方的宣战,本就伺机而动的俄罗斯自然立刻抓住时机出击,自然而然的,这场战争转变成了两国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捏死的蝼蚁”

俄罗斯强势开战,出动了自己的装甲部队,轻而易举地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使格鲁吉亚迅速溃败,占领了他们的重要城市,这个刚统一还没热乎的国家就这样支离破碎了。可是气势汹汹,不计后果的格鲁吉亚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首先,自然是军事实力的悬殊差距,俄罗斯军队不仅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还有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将领和训练有素的士兵。

而格鲁吉亚就连收复南奥赛梯都需要举全国之力,面对俄军那自然是相形见绌,差距明显了,迅速溃败的结局自是足以预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刚刚获得国家统一的格鲁吉亚显然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有点上头,不免有些得意忘形,自然在心态上还没有从松弛立马进入作战警戒的紧张状态,显然掉以轻心了,那就更加不可能支撑其与俄罗斯僵持周旋一番了。

最后,不得不提到格鲁吉亚致命的决策失误和对于资本主义强国盲目的依赖。格鲁吉亚这么一个小国家却目空一切挑战了俄罗斯这样一个军事强国,背后没有靠山给它底气它是万万做不出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什么让其如此嚣张呢,显然是美英等资本主义强国的暗中默许和支持,才给了这个小国家勇气去射杀俄罗斯士兵,挑起战争,尽管是误伤,但他们显然有些不管不顾。

但是格鲁吉亚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举动正中俄罗斯下怀,他们步步为营,虎视眈眈守在这里正愁找不到棋局的突破口,格鲁吉亚却自己先破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美英等国向来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常常“见风使舵”,言而无信地去舍弃棋子然后隔岸观火也是常规操作,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格鲁吉亚很显然顶不住俄罗斯强劲的攻打,自然很快就沦陷了。

格鲁吉亚没有高瞻远瞩,准备充分的战争策略,明明是战争发动者,却显得如此被动,可能它自己都没弄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就已经被击垮了吧,这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极其不理智和愚昧的行为,得不偿失,所以不到一个小时,格鲁吉亚便覆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在国际争端中,那些综合国力薄弱的小国注定是没有话语权的,但尽管如此,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交付于别人之手,对于依附他国产生了一种万事大吉甚至于完全放松警惕的状态,这是一种盲目,是一种自我放弃。

所以,命运的转机首先是你得拥有命运的掌控权和自主权,有清楚的自我认知和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坚韧毅力,而不是想着投机取巧借他人之手坐收渔翁之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棋子也许能收获眼前的小利,但却必然会因为这一点点的获得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便是格鲁吉亚的迅速溃败告诉我们的经验教训。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才能挺直腰板,无惧任何国家的威胁。

当你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精良的武器装备,严密的作战策略,骁勇善战的将领士兵,你就能自己做主,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不做任何大国阴谋中的牺牲品,拥有自主权,在世界之林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