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时年55岁,一代巨星陨落,整个世界为之失去了颜色。

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用他手中的笔向旧社会宣战,用他仅有的生命一直在战斗,他谱写了传奇,创造了辉煌。

鲁迅的逝世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无数人为之悲恸,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生前的友人纷纷赶来吊唁,慕名已久的民众也争相前往上海,想着送他最后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和冯雪峰最先赶到,他们与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商议拟定了治丧委员会的名单,名单上一共有九人,分别是:

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毛泽东、沈钧儒、茅盾、萧三、内山完造和史沫特莱。

由于当时政治上的种种原因,在治丧委员会名单登报的时候,几乎都将将毛主席的名字给删去了。

后来治丧委员会中又加入了曹靖华、胡风等人,治丧委员会也增加到了13人,由于前来吊唁鲁迅的人数众多,导致汽车根本无法通行,所以又临时确定了16位为其抬棺的队伍,一切准备妥当后,鲁迅的遗体被抬到了万国公墓火化下葬。

鲁迅在民众万般不舍中,永久地沉睡了,他那颗永远战斗的心,再也无法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世间似乎再也没有他存在痕迹。

不过鲁迅从未走远,无论何时,他都在我们身边鼓舞着我们战斗,而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厅中还收藏着一尊鲁迅石膏面模,上面还留有鲁迅生前的22根毛发,这是他去世当天,日本友人奥田杏花在翻模时无意粘下的,如今已成一级文物。

1936年的夏天,鲁迅已经深受病痛的折磨,身为爱人的许广平整日如坐针毡,她无数次祈祷,鲁迅能战胜病魔。

在许广平担忧之际,鲁迅的友人们也都为之焦急,可生死有命,鲁迅的身体状况终究一日不如一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状态稍好的时候,还为许广平说了这样的一个梦:

我走出去,看见两旁埋伏着两个个人,打算给他攻击,我想,你们要当着我生病的时候攻击我吗?不要紧!我身边还有匕首呢,投出去,掷在敌人身上。

原来鲁迅依然知道自己手中的笔,已经为他树立起太多的敌人,但他却丝毫不畏惧,没有了长刀,还有匕首,没有了匕首,还有血肉之躯。

心向阳光,何处还会有阴影?

只是死神并没有将鲁迅遗忘,一直在拉扯着一步步坠入黑暗,看着鲁迅如此,许广平心痛不已,她强烈要求鲁迅放下手中的笔多休息,可鲁迅不肯听从。

有时候身体上的病痛,让他根本拿不起笔,但他依然还在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鲁迅的友人内山完造为减轻鲁迅的痛苦,时常帮助他按摩脊背,可鲁迅的痛苦依然还在蔓延。

在鲁迅逝世前一天,鲁迅还在关心着窗外之事,他让许广平为他拿来了当天的报纸,浏览着那些跳动的字符。

人怎么能敌得过死神的召唤?

看着鲁迅承受的巨大痛苦,须藤医生只得给他注射药物,已经不能够动弹的鲁迅,只得躺在床上喘息。

在1936年10月19日的早晨,鲁迅的喘息声已经微弱,看护员只能再次为他注射药物,只是情况已经不见好转。

内山连续又为其注射了好几次药物,都已经无济于事,内山见状立即让许广平俯身鲁迅床前轻声呼唤,可鲁迅再也没能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大的鲁迅,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后来许广平在《最后的一日》中这般写道:

天是那么黑暗,黎明之前的乌黑呀,把他卷走了,黑暗是那么大的力量,连战斗了几十年的他也抵抗不住。

鲁迅没能迎来十九日即将升起的太阳,而留给许广平的是无尽的黑暗,留给后来人的则是无尽的哀伤。

鲁迅逝世之后,他的日本好友奥田杏花闻讯赶来,他是一位人体面模制作大师,他决定为鲁迅制作一尊石膏遗容面模。

石膏面模的制作并不简单,想要做到惟妙惟肖接近真实的长相,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人体面部上直接翻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伤不已的许广平,根本舍不得丈夫的离去,在许广平看来,奥田杏花要为鲁迅制作石膏遗容之举,自然能够缓解见不到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所以便答应让奥田杏花从丈夫的遗容上直接翻制石膏面模。

奥田杏花翻模的技术在当时非常有名,他为鲁迅制作,自然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毕竟鲁迅已经逝世,留给他翻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人在高度紧张之下,往往会出现失误,奥田杏花也不例外。

他在翻模时的一个疏忽,使其无意间粘下了鲁迅先生20根胡须和2根眉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自责不已时,便萌生出了一个念头,将这22根毛发直接放在他翻制的石膏遗容上,有了这个想法,奥田杏花不再迟疑,当即开始制作。

凭借高超而精湛的翻制技术,奥田杏花制作的石膏面模非常逼真,甚至面模上的皮肤纹理都清晰可见,在制作完成之后,奥田杏花又将粘下来的毛发小心翼翼粘在石膏面模上。

这些毛发也成了仅存的鲁迅身上的原物。

石膏面模为实心体,底部平面的左边奥田杏花还用毛笔直书黑色楷书15个字:

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九日奥田杏花。

石膏面模制作好之后,奥田杏花便将其交给了许广平保管,无论后来历经什么样的艰难困苦,许广平都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这尊石膏,毕竟那是她一生所挚爱的人所留在人间的最后画像。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决定建造一批近现代历史名人纪念馆,位于上海的鲁迅纪念馆也是在那时候建造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广平为此自然欣慰不已,她当即做了一个决定:

将自己珍藏的鲁迅石膏遗容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得到捐赠之后,将其妥善收藏,现在已成了一级文物,现如今,我们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中依然能看到这尊珍贵的石膏面模,彷佛鲁迅先生穿越了时光,缓缓向我们走来。

原来,伟人从来不会被后人遗忘……

参考资料:《最后一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