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东北我军发生了著名的更换一纵司令员事件。

干部调换岗位,本来很正常,为什么能成为事件呢?大概是这件事出乎大众意料。

一、出人意料的新司令

一纵首任司令员是万毅将军,这次干部调整,万毅与松江省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李天佑对调。

消息一出,无论是当事者,还是一纵上下,乃至其他纵队将领,都很意外。

有过体制内经验的,都知道一句俚语:民间组织部。即某某干部任命之前,民间会有很多议论,认为谁适合当某处长,谁适合当某局长,如此。

虽然都是没有根据的乱猜,但不得不承认,群众的眼睛总能看出些规律性的东西,民意有时反映了形势。故“民间组织部”的议论不完全没道理。

当时几位纵队司令,要么是能征惯战的宿将,要么是带着队伍进东北的有功之将,李天佑呢?已经9年没有打过仗了,就算是资历略浅的梁兴初来当一纵新司令,可能大家的意外都不会比李天佑来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毅首先就不服了,之前组织任命他为一纵司令,他一度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还想辞让,罗荣桓副政委亲自安抚他叫他不要多想,好了,干了一段时间,越来越有感觉,指挥水平也逐渐上道,现在突然要他去军区,万毅有点想不开,为此和101闹了不小的情绪。

那么李天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引发争论呢?

原因是李天佑的一段特殊经历。

李天佑资历和战功原本没有问题,红军时期是主力团长,指挥能力没得说。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李天佑时任115师343旅686团团长,是平型关战斗的正面主攻者,这份功劳出类拔萃,无几人可比。

1938年5月,李天佑因为长期战斗的战伤,加之神经衰弱,不得不回延安治病,不曾想,此行离开部队,竟然一去九年再未返回。

延安没有治病条件,中央安排他去莫斯科治疗,同时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学习。1941年6月,因德军对苏联进攻日益猛烈,莫斯科经常遭受空袭,伏龙芝学院为中共党员开设的特别班不得不解散,李天佑等人被疏散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在那里生活也没有着落,据《李天佑将军传》载,为谋生计,冼星海去教唱歌,袁牧之去演话剧,钟赤兵去戏院卖票,杨至成去农场锄草,李天佑和李世英喂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二李天佑,右四刘亚楼

诸人曾试图穿越大漠回到中国,但途中遇到日军的巡逻队,不得已返回。李天佑后来见到101说起来这件事,101不露表情地说他们这是怕死。李天佑与李世英便绕道蒙古西部,一连走了13天,李天佑途中误饮不干净的泉水,引得痢疾旧病发作,差点死在荒原之上。好在天佑有心人,两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穿过草原和戈壁,从甘肃边境归国。回国后也不太平,途中险些被马家军抓获。从甘肃入宁夏进不去,李天佑被迫绕道西安,碰巧遇上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同志,从重庆返回延安,这才跟着他们回到朝思暮想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