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是宋代皇后中情感经历最为动人,宫廷生活最为曲折,辅政生涯最为尽心的奇女子,其动人的经历令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艳冠群芳,难酬倾世之恋

刘娥出身非常卑微贫贱,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父亲刘通当上北宋的禁军军官,并出任了嘉州刺史一职,这时举家迁往了四川。

当中有一部分头衔是刘娥当上皇后之后才追加的。后来其父刘通在奉命北征太原的途中去世了,此时的刘娥刚出生不久,因其母庞氏在怀孕时梦见一轮明月入怀便给其取名刘娥。

童年时期的刘娥并没有学会读书写字女工类的技能,只学会了击鼗,并擅长说鼓词,也就是这种技能为她后来遇见真宗埋下了伏笔。

十三岁那年,她嫁给了一个银匠龚美。日子过得很清贫,龚美有了外出谋生的念头,于是夫妻二人就到了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赵恒在王府选姬,龚美以表哥的身份送刘娥来到了襄王府。赵恒和刘娥一见面便情投意合,如惊鸿一瞥。因为赵恒和刘娥有很多共同话题,刘娥越来越为赵恒所钟情。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方面,赵恒该如何处理刘娥的前夫银匠龚美。

另一方面,在宋代宗室血统是非常被看重的,贵族和贫民之间的婚姻是不被看好的。

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劝说无果后,便把这件事告到了太宗那里。宋太宗一听勃然大怒,认为儿子不思进取,让他把刘娥斥出王府。

赵恒当然不忍心舍弃佳人,于是将刘娥偷藏在张耆家中十五年,这十五年不但没有拖垮他们的爱情,反而成就了一场倾世之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冠后宫,岂堪狸猫之谜

至道三,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太子赵恒上位,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宋真宗继位后并没有忘记与自己偷偷摸摸约会了十五年的刘娥,专程派人把她接到了宫中,封为“美人”。

此时的刘娥,已不再是当年蜀中击鼓唱词的歌女了,而是一个识书达理、通晓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藏在张耆家的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为了排解对真宗的相思之苦,刘娥早已博览群书,知晓礼仪,丝毫不逊于其他妃嫔。

真宗对刘娥可谓是一往情深,虽然此时的刘娥已三十六岁,但丝毫没有受到冷落,反而被真宗宠爱有加。

刘娥被册封为“美人”后,看见其他妃嫔的父母兄弟亲戚都有在朝中的,自己却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心里不免孤苦,于是,她便请求真宗赐前夫龚美姓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件事情上,真宗表现出了男人的气度,很干脆地答应了;当然,真宗也获得了龚美忠心耿耿的回报。

此后的龚美改名叫作刘美,对宋真宗赵恒可以说是毫无二心,对真宗唯命是从。他在任职期间,从不攀附朝中权贵,也不依靠裙带关系搞小集体。这样一个老实忠厚的人,真宗自然对他也是相当信任。龚美虽出身卑贱,但并不趋炎附势,做官以后也从不趾高气扬,待人接物都很随和,一直活到六十花甲才寿终。

真宗对刘美人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执着与宠爱。先前真宗奉父母之命娶了两个妻子,一个是莒国夫人潘氏,当时赵恒还只是韩王;另一个郭氏,父亲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时年十七岁受封为鲁国夫人,后晋封为秦国夫人。

潘氏结婚六年后就去世了,没有子嗣,而郭氏在真宗继位两月后被册封为皇后。

郭皇后为人品性宽厚,温柔贤惠,先后为真宗生下了三个孩子,但是这三个孩子却纷纷夭折,从此郭皇后的身体由于悲伤过度而日渐消弱。

景德四年,悲伤成疾的郭皇后病薨,结束了昼思夜想的丧子之痛,享年三十一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也对真宗的打击很大,因为先后一共五个儿子和两任皇后都离开自己,真宗心里非常抑郁,但是有一件事真宗觉得现在是时候做了,那就是立刘娥为后。

但是刘娥出身卑微而且没有子嗣,大臣们都不赞同,于是群臣纷纷力挺才人沈娘娘。

宋真宗到了而立之年,却膝下无子,这使得他非常郁闷。

关于刘娥和李宸妃,一直有“狸猫换太子”的闹剧之说,大意是说是在宋真宗的后宫中,刘德妃与李宸妃同时怀有身孕,李宸妃生下的皇子被刘德妃派人用一只剥皮狸猫换走,宋真宗以为她生一个怪物,便将她逐出皇宫,立刘娥生的儿子为皇储。

据说“借腹”的计划也是三人一起密谋的,刘娥真宗对李宸妃非常好,不存在什么“狸猫换太子”之说。

后来,刘娥对李宸妃母子非常好。赵祯小时候身体不好,刘娥又忙着协助真宗料理朝政,便将照顾仁宗的职责交给杨淑妃代行,所以赵祯一直称刘娥为“大娘娘”,称杨淑妃为“小娘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仪天下,多有辅政之德

刘娥当上皇后以后,真正成为了真宗的左膀右臂,不光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而且在朝政事务和后宫管理上也为真宗提供了不少帮助。

曾经幽居在张耆家的日子里让刘娥变成了一个才华超群、知书达理的女子,无论朝中宫中都对这位刘皇后心悦诚服。

刘皇后的记忆力非常好,机警过人,对朝中大臣的关系了如指掌,所奏之事听一遍就能记得清清楚楚。

在后宫里她小心谨慎,勤劳简朴,从不铺张,朝中宫中的事情都处理得非常妥当,既能遵照规矩又能给予关怀,真正地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深得真宗信赖,嫔妃拥护,百官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真宗赵恒已经离不开刘娥的辅助,每天奏折中所议的朝中大事都会告诉她。

而刘娥聪明机警,深谙处世之道,博闻强识,能把书上的道理和现实联系起来,实时处理的得体,所以真宗一有什么重大问题都会和刘娥商量一下,听取她的建议。

真宗每天批阅奏章到深夜,刘娥三十年如一日地陪伴在真宗身边,不时给他提出建议。真宗每次出游巡幸各地都会带着刘娥一同前往,二人一起走过了风雨兼程的三十年。

但是在儒家思想发展到极致的宋代,等级制度森严,宗族血统非常被看中,真宗虽然暗度陈仓地立了刘娥为皇后,但是朝中的老臣们对此事还是心存芥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朝中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以宰相李迪、寇准为首的士大夫群体,一是以丁谓、钱惟演为首的朝中有势力的重臣。

为了让百官心服口服,身在高位的刘娥明白必须发展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于是,她让赵美娶了钱惟演的妹妹,笼络钱惟演、丁谓一派。而这两派在朝中水火不容的关系,也促成了刘皇后朝中威信的确立。

天熙四年,真宗赵恒病重,太子赵祯年少,所有朝中事宜交给刘皇后处理,而刘皇后这时还是亲丁谓派的,所以丁谓的势力是炙手可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谓这个人当年是寇准提拔起来的,后来却对寇准大肆排挤,恩将仇报,是个十足的小人。

而寇准则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有胆有识的人中豪杰,寇准心里明白,如今的朝政已经由刘皇后掌握,皇后是亲丁谓一派的,自己要想有前途,还得依靠真宗,于是他便制造“天书”,笼络真宗身边的宦官周怀政。可是谁能料想到,这正是寇准、丁谓两派矛盾爆发的导火线。

此时的太子赵祯只有十岁,太子监国就意味着必然是朝中的士大夫把持局面,这样寇准就可以排挤出丁谓一派,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曾遭贬谪多年的寇准早已摩拳擦掌,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立即向真宗提出让太子监国、罢免丁谓职务的建议,谁知道病重的真宗竟然糊里糊涂地答应了。

寇准乐颠乐颠地回到家中,找来杨亿喝酒,杨亿素来敬重寇公的为人,便答应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过三巡之后,抑郁已久的寇准觉得自己的春天即将到来,酒酣耳热之际居然大声嚷嚷地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隔墙有耳,丁谓几乎在寇准刚喝完酒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大为震惊之后便向真宗报告了这个情况,并大肆诋毁寇准,要求真宗对寇准严加查办,病重的真宗居然也稀里糊涂地答应了。

于是豪放不羁的寇准又一次被罢相,相位落入李迪之手。这件事让真宗很恼火,一是寇准急着让太子监国,意欲自己掌权,二是寇准居然和真宗身边的太监私交甚密。

周怀政是个胆大包天的人,看情况不妙,他跟平时关系不错的杨崇勋、杨怀吉商量发动一场宫廷兵变,废掉皇后刘娥、逼真宗禅位,并召回寇准担任宰相。

谁知道这俩人出门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丁谓,丁谓大惊,趁夜间穿上便装坐着妇人的马车去联系他的党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真宗,说寇准是幕后的主谋,并把寇准先前为了复相伪造“天书”的事情给揭发了。真宗龙颜大怒,想要诛杀寇准九族,李迪从中说了半天好话,真宗最后才决定贬他为相州知州,这时丁谓小人的心态又爆发了,他觉得相州不够远,便擅自改了圣旨,贬寇准为道州司马。

宋真宗赵恒去世了,太子赵祯继位。此时的刘娥已由皇后变成皇太后,由幕后走到台前,是大宋天下真正的决策者。就这样,刘太后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听政生涯。

掌权后的刘娥,首先做的是稳定人心,树立威信。虽然真宗一道诏书给予了刘娥统御天下的名分,但是朝中的一些官员对刘太后还是不会心服口服。

首先是因为在前代屡屡出现因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前车之鉴,众臣甚为担心年仅十一岁的仁宗

另一方面,刘娥出身卑微,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认为她不具有母仪天下的资格,对她还抱有成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刘娥做了三件事:一是加固与仁宗之间的关系,不允许任何人离间;二是培植自己在朝中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地位。

刘娥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罢黜丁谓,收回皇权。因为寇准士大夫一派一直对出身卑微的刘娥心存芥蒂,所以在刘娥正位后宫的时候,她笼络的是丁谓一派的重臣。

现在刘太后成了真正的掌权者,丁谓一派当然是炙手可热,飞扬跋扈。这样就形成一个局面:朝中事务丁谓管,军政事务雷允恭管,直接架空了刘太后。丁谓这个人是个十足的小人,惯用卑鄙的伎俩,欺上瞒下,递给刘娥的奏章都要经过他之手,对自己不利的统统不呈报,对百官同僚就拿太后来压制不同意他意见的人,一手遮天。

丧心病狂的丁谓想要借刘太后之手置政敌寇准、李迪于死地,他令人把刘太后发下贬谪李迪、寇准的诏书纂改为诛杀他们的诏书,让使者不得拿出诏书宣读,直接逼李迪、寇准自杀,不过最后寇准还是识破丁谓的阴谋,逃过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谓此时有些得意忘形,根本不把年过半百的刘娥放在眼里,这使得刘太后很恼火,以前为了培植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只得笼络丁谓一派,现在真宗下了诏书,刘太后已成为是统御天下的实际掌控者,丁谓这个人在朝中声名狼藉,刘娥决定除去这枚钉子,加固皇权。

于是她找了一个机会:在雷允恭主持修建真宗的陵寝时,他擅自移动了地穴,而且倒霉的是他不偏不倚地移动到了一个泉眼上,这是风水中的“绝地”。

这件事他并没有提前通知刘娥,刘娥知情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雷允恭拘捕查办。

这时候,王曾便不失时机地向刘娥揭发丁谓,说他才是擅自移动皇陵的幕后指使者,他意欲破坏皇家风水、毁坏大宋江山,“包藏祸心,故令允恭擅移皇堂于绝地”。

王曾的这个举动,恰巧符合刘娥的意图,于是刘娥便将计就计,下旨罢黜了丁谓。

其实,这是刘娥早就想做的事情,丁谓这回真可谓多行不义必自毙。经过这三件事情,刘太后完成了对皇权的回收,加固了自己家族的地位,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一心一意地开始辅佐仁宗开创北宋的中兴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娥听政的十一年里,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官诚服,天下祥瑞。

十一年期间,无论在官场还是民间,始终有一些人认为刘娥的出身与她所拥有的权力不符,何况后妃干政,名不正言不顺,包括范仲淹也曾进言阻止仁宗率百官为刘太后拜寿,对于刘娥的指责和攻讦也从未停止。随着仁宗年龄的增长,要求刘太后还政于仁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明道二年,刘娥冥冥之中感觉大限将至,便决定身着衮衣祭祀太庙,这在宋王朝以前是从来没有的。

虽然遭到一部分官员反对,但最后刘太后还是身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完成了祭典初献之礼,并在文德殿接受了百官献给她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过了一个月,刘娥在宝慈殿病逝。赵祯下诏将刘娥和李宸妃安葬在永定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最后

刘娥一生兢兢业业地陪伴在真宗身边协助处理国家大事,在真宗死后,朝中两派斗争水火不容的情况下,受命于危难之际,完成了皇权的回归,又十年如一日地教导自己的儿子,处理国家事务,处理后宫事务,完成了一个内无大忧,外无大患,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北宋中兴治世。

虽然刘娥在政治斗争中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维护皇家权力而受到一些非议,但是就她为北宋一个朝代,她所立下的功劳而言,始终是瑕不掩瑜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