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三次致电,邀约毛主席到重庆谈判。

谈判过程中,毛主席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非凡的胆识以及真诚的态度,得到了无数民主人士以及重庆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日本天皇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当时国内民众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和平统一的国家。

而在国内还有着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想要摘取胜利果实,但又不能公然与民意悖逆。

当时他们向延安发了三份电报,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进行谈判,私下里开始向全国各大城市运送武器和军队,准备摘取胜利果实。

蒋介石三份邀约电报发来之后,接下来的牌该怎么出,路该怎么走,也到了共产党的面前,当时党内有不同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认为如果在谈判过程中对方贸然出手,扣留甚至是杀害领袖,必然会对我党造成极大的损失,不建议主席前去。

毛主席却凭借自己的出色眼光看到了事件的本质,表面来看,只是国内两个党派的谈判,但实际上背后还有着苏联和美国的身影。

他们也不希望中国打内战,在他们的干涉下,蒋介石也不可能贸然行动搞独裁,所以重庆是可以去的。

8月29日,毛主席周总理乘坐飞机来到了重庆,毛主席一生俭朴,对于穿衣并不是很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行之前,周总理以及朱司令都认为这是主席代表共产党去谈判,在穿衣上不能让人看轻了,于是还给他置办了一身行头。

这身服装后来还被主席送给了儿子毛岸英,让其结婚时候继续穿。

当时还给毛主席准备了一顶帽子,这顶帽子是孙中山曾经戴过的盔式考克帽,希望能通过这一点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

得知共产党领袖要来重庆的消息后,很多民主人士非常震惊,当时柳亚子还专门作诗,称赞毛主席的胆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飞机休息了两天之后,9月2日国民党召开了一场晚宴,毛主席等人欣然赴约。

但蒋介石却耍起了派头,迟迟不到,主席丝毫不在意。

来到现场之后,看到大厅中央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先对着孙先生三鞠躬,表示自己的佩服。

之后也和到场的各方人士问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陶是国民政府的元老,年轻时候还曾研究过马克思主义,24岁时候写的文章得到了孙先生的信任。

1917年,被任命为法制委员会委员长,代理秘书等,对外自称是“孙先生的信徒”。

但在孙先生离世之后,他却直接跳出来,反对孙先生曾经提出的三大政策,之后还多次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理论,对于共产党虎视眈眈。

因为他的言论,蒋介石对其十分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陶

戴季陶看到毛主席在宴会现场如鱼得水,心里头也很不舒服,于是公然开口询问:共产党的领导也开始拜国民党的总理了吗?

意在挑起两党派之间的纷争,但毛主席却表示:孙先生曾经领导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凡是中国人都要对其感念。

我年轻时还曾在国民党中央工作过,受到过孙先生的教诲,至今不敢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孙先生曾经专门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人,根本不存在党派之争。

如今我代表共产党来到重庆参加谈判,也表明了我方的诚意,希望能够继承先生的遗志,完成先生的心愿,见到孙先生怎能不拜?

一番话说得戴季陶无言以对,只能跟着其他人一起称赞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戴季陶又示意何应钦等人,希望能够压住主席的风头。

几人就提议要猜谜语。当时给出了一个谜面: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人物的名字,只要说出的理由合理即可。

先回答的几人有人说是“屈原”,屈服于美国投出的原子弹;

还有人给出的答案是“苏武”,因为苏联的武力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

一人给出的答案是“蒋干”,因为蒋介石终肝义胆,率领百万国军将士打败了日本人。这番话到底有多少水分,大家都知道,但也没人去拆穿,场面甚至有些尴尬。

最后毛主席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共工”。在对抗日本人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也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除此外包括民主党派、爱国团体以及海内外的有志之士,他们联合起来,共同赶走了侵略者,所以应该有“共工”这个答案。

毛主席的这番话引起了场上所有人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谈判中,戴季陶屡次刁难,但都被毛主席轻松化解,毛主席带着诚意前来。

但共产国民党方面连一份谈判方案都拿不出来,虽然知道此行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主席也没有浪费这次机会。

在此前,因为国民党的封锁,将共产党称为“匪”,在很多人心目中这都是一支神秘的力量,毛主席利用这次机会,在重庆地区会见了很多爱国人士、民主学者,凭借着自己的睿智和气度,扭转了大家对于共产党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还送给好友柳亚子一首诗《沁园春雪》,这首诗是在1936年2月写的,气势磅礴,风格豪迈。

柳亚子将这首诗刊登在了媒体上,越来越多人认识了毛泽东,也改变了对于共产党人的印象。

当时戴季陶还怀疑这首诗不是对方亲笔所写,希望能有人在诗文上超越对方,又找来众多党内文人,让他们一起写诗,写了几百首出来,但没有一首能够超过《沁园春雪》的。

在文化方面也输了个彻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陶晚年也非常悲凉,1949年,国民党败势在即,准备往台湾转移,但戴季陶却不愿意离开家乡,还让儿子准备飞机,希望能到成都去养病,但最后目标还是落空。

1949年2月11日,他病情复发,疼痛难忍,最后吞下大量安眠药自杀,终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