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高质量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江西卫生健康领域的高频字眼。目前,多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扎根江西已近2年。“医疗国家队”来江西后,群众看病就医有哪些变化?近日,记者采访了南昌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6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上海龙华医院江西医院开工仪式(受访单位供图)

  七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江西

近日,上海龙华医院江西医院为2位肺癌患者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其中一位患者是55岁的男性,他确诊肺腺癌已有两年,但因伴有骨转移,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最终,经过医院多学科会诊,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医院决定对患者进行局部射频消融术和穿刺活检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

记者注意到,自挂牌运行以来,上海龙华医院江西医院定期与上海专家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全程指导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疑难病案讨论及远程医疗。

这是江西着手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群众“大病不出省”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在省内便可得到妥善诊治。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全国范围看,江西医疗资源较为薄弱。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医疗国家队”帮扶江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老区扩容、下沉的具体表现。近年来,江西针对心血管、神经、肿瘤、呼吸、儿科、中医等发病率和外转率较高的疾病,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一些优势学科,来强化江西的医疗力量。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以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肿瘤三大学科群为引领,建立了15个专科团队工作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成立了新生儿科、呼吸科和泌尿外科3个专家工作室。

对于省内依托医院而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帮助其在部分学科建设上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比如,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此前只有新生儿科和儿童保健科,没有儿内科、儿外科,如今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的带动下,成立了儿内科、儿外科,平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技术,两个科室得到逐步壮大,为全省儿童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从长远来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将提升省内依托医院的医疗水平,并带动医疗资源向县区、乡镇等基层地区下沉,最终实现全省整体医疗能力的提升。

据了解,从2019年至今,全国已累计发布5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其中有7家位于江西。

  累计收治疑难危重症患者32.3万人次

未满1岁的壮壮(化名)患有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这是儿童最常见的肺部先天性疾病,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及呼吸衰竭。2023年底,壮壮父母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寻求帮助,经过手术,最终壮壮顺利康复出院。

和壮壮一样,得益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江西许多患有疑难杂症的人群在省内就能得到较好治疗,免去了赴省外就医的奔波。“家属不用跑、患者恢复好、家庭焦虑少。”众多患者及其亲属总结的这句话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的真实写照。

如今,多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在江西运行一年以上,各医院结合江西医疗发展现状和患者需求,不断引进新技术。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已引进59项新技术、新项目,主要集中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高压氧科、康复医学科等神经疾病相关学科。其中,该院于2023年4月成功为一位65岁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实施了手术。这类神经疾病在江西省内较为罕见,随着患者病情的深入,可能会导致截瘫、二便失禁等严重问题。该患者在医院接受康复训练后,恢复效果良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全院已实现了新技术平移与突破65项,其中,1项填补国内空白、16项填补省内空白,已指导开展疑难手术700余台。与此同时,来自本部的一批知名医疗专家也已进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常态化开展多学科会诊和远程疑难病例讨论,并已自主完成心肺移植。

202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西医院科室门诊量达11.95万,同比增长25.6%;手术量同比增长56%;疑难危重患者数同比增长44.6%。

同年,中日友好江西医院门诊人次为9.2万余人次(过渡期仅开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两个科室),同比增加63.63%,出院人次同比增加33%。

此外,今年1月至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门诊量已达16万人次,与2023年同比增长84.68%,住院量同比增长29.65%,手术量同比增长118.92%。

江西省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7家项目医院共开放床位5757张,输出医院累计派驻专家888人次,完成手术7387台,完成会诊12323人次;平移新技术、新项目477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198项;持续提升核心技术覆盖率,在呼吸、神经、心血管、癌症、儿童、创伤、血液病等方面完成了832项核心技术覆盖,覆盖率86.2%;项目医院累计收治疑难与危重症患者32.3万人次,治愈7.5万人次,治愈率达23.3%。

一串串数据的背后,凸显了江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可喜形势,也反映出广大群众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认可。

  未来将打造200公里“黄金医疗圈”

目前,江西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尚处于过渡期,相关设施项目都在建设中,因此,7家省外输出医院均要借助依托省内医院开展诊疗服务。

2025年底,7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陆续建成。未来,江西医疗服务将达到什么水平,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在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看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大部分疑难杂症将能在省内解决,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推动,许多大病甚至能在县级医院诊治,真正实现群众在“家门口”看大病。

为加强医疗技术向基层地区的下沉,江西多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在着手强化对基层医院的培训和指导。对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执行院长张乐提到,目前医院已经签约5家合作共建医联体单位,未来,他们计划在全省建立医联体,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将适时托管一些基层医院,帮助他们提升医疗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还设想借助直升机运输病人,打造200公里“黄金医疗圈”。这一设想已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本部付诸实践,帮助众多急症病人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另外,该院正在筹建远程医疗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对基层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和远程查房,及时给出最新的救治方案。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孕妈和儿童来说,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的结合,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未来,我们将建设儿童早期保健发展、先天畸形、出生缺陷、遗传筛查和胎儿与新生儿五大中心。”该院执行院长唐时奎直言,特别是胎儿与新生儿中心,每年将为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约2.3万名新生儿提供优质保育服务,显著提升全省出生人口素质。

随着江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西群众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来自“国家队”的医疗服务。

付丽玲、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