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经实打验收,单产912.6公斤!”6月6日下午,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王寨村“艾麦180”百亩丰产方实打验收测产现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文善宣布的这一喜讯,标志着截至当日这一测产结果创下了今年全国冬小麦单产新高,也标志着鹤壁市小麦单产提升取得了新突破。

这块地缘何产出这么多粮?验收测产现场会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云鹤”再次来到百亩丰产方一探究竟。

良种配良法 高产有高招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有好耕地才能多打粮、打好粮。“云鹤”了解到,这次验收测产的小麦就长在由鹤壁市农业部门组织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方。

在地头,聊起高产的秘诀时,经营耕种这片良田的董本波说:“良种配良法。”

良种配良法,这5个字可大有说头。

提升粮食品质和单产,良种是基础。普通小麦容易在越冬期遭受冻害,出现叶黄、叶枯甚至冻死现象。好的小麦品种必须具备品质好、抗病能力强、抗倒伏、产量高等特点。

而本次测产的“艾麦180”是国审小麦新品种,具有耐旱、抗病虫害、适应性强、高产稳产、口感好、早熟性好、对环境友好、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实现了抗病、优质、高产的统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粮食有好收成,种子是内因,天气是外因,良法则是沟通内因与外因的桥梁。

在和董本波交谈中,“云鹤”听到了“3个指标”——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在该品种栽培过程中,董本波采用精播技术使麦苗分布均匀,提高成穗率,同时,精准管理技术可以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让麦穗粒多且饱满,这正是该品种能实现高产的关键。

“云鹤”还了解到,鹤壁市积极探索创新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小麦深耕深翻、宽幅匀播、镇压保墒、滴灌喷灌、水肥一体、统防统治、一喷三防、机收减损等技术,让测产地块小麦亩产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0%,为小麦高产创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实施单产提升行动 搭建高产丰产“四梁八柱”

“丰收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董本波说,“小麦高产丰收是拼出来的,特别是近几年气候条件多变,想要高产需要跨过层层关口,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

董本波的信心和底气,正是来源于鹤壁市扎实推进的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云鹤”注意到,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方案从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和提高粮油作物单产等方面着手,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减损等做文章,全方位夯实产粮产油大省根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绘就好“丰”景,需要实干和拼搏。

鹤壁市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从实际出发,制定了《鹤壁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云鹤”注意到,实施方案将鹤壁市承担的示范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同时,浚县、淇县、淇滨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市农科院、永优公司等确定了8个超高产攻关点,每个点20亩至50亩,定方案、定地块、定品种、定主体、定专家,集中力量开展超高产攻关。

由此可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一体融合,定方案、定地块、定品种、定主体、定专家的高效措施,搭建起了高产丰产的“四梁八柱”。

临近采访结束,董本波的对讲机突然响了起来,他已经开始向农机手安排起种玉米的事情,新的高产攻关也拉开了序幕……(鹤壁市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肖莉萍 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