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征的时候,杜律明、郑洞国与孙立人就有很大的矛盾,杜律明与郑洞国属于同学,他们都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而孙立人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也就相当于是海龟,所以在理念上他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他们之间产生更多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立人有了美国的文凭,自然在美国混得好,而且他还与马歇尔是同学,因此在缅甸作战的时候,孙立人在外国圈里可是混得相当不错,还得到了不少外国人的支持。当时史迪威是美国派到缅甸的负责人,而他与孙立人有共同语言。

史迪威对蒋介石一点都不看好,而杜律明与郑洞国都忠心于蒋介石,所以史迪威就与他们的关系不好,却与孙立人关系非常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杜律明与郑洞国也都记恨上了孙立人,与他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他们带着各自的部队分道扬镳,杜律明与郑洞国都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从野人山穿越回国,不过孙立人却听了史迪威的话,一起向印度撤退。当时孙立人给出的解释就是,杜律明让孙立人带兵断后,等杜律明等人带着部队翻越了野人山,孙立人再带兵撤退,不过这也让孙立人很不满,因为前面撤退的人,一定会将沿途的食物给吃光了,而孙立人再带兵撤退,就没有什么食物,那么他们的结局就是被饿死,这是孙立人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他就同史迪威一起撤退。

可不管怎么说,杜律明与孙立人的梁子是结下了,而且在杜律明看来,孙立人就是个叛国者,他不听蒋介石的命令,竟然对史迪威马首是瞻,而孙立人觉得杜律明就是老古董,不懂得变通,所以他们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多久解放战争就开始了,东北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对象,毕竟东北的工业这么发达,如果谁掌控了东北,就意味着在这场战争中,掌控了主权。淮海战役就多亏了东北的支援才取得胜利,陈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百姓们推着小推车支援来的,而粟裕也曾这么说,还说东北的大炮让他们赢得胜利。

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对于我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在这里的战斗也是非常激烈的,因为国军也明白东北的重要性。蒋介石直接将国军中比较出色的将领都派到了东北,其中就有杜律明,孙立人,郑洞国,卫立煌等人。而且这些人都曾参与过远征军,所以蒋介石对他们的军事能力比较信任,觉得东北有他们坐镇,一定会赢得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这个时候,英国却给孙立人一个邀请,让其到他们国家接受荣誉,主要是孙立人在缅甸作战的时候,表现很出色,还解救了不少的英国士兵,这让他们非常的感激,说什么也要给孙立人颁发勋章。然而在孙立人接受完授勋后,他却去了美国,这让杜律明,郑洞国等人非常的气愤。

主要是因为英国人在缅甸战场的时候,表现有多差劲,还让国军损失了不少的人,这直接就是猪队友,可是孙立人却这么的上杆子讨好,这让他们非常的不忿,再就是眼看都要打仗了,孙立人却跑去了美国,这让他们怎么能不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与东野的战斗就开始了,新一军因为孙立人不在就让陈明仁来指挥,打得还算可以,不过就在关键时刻孙立人从美国回来了,他在之后的指挥中,完全没有陈明仁指挥的好,这让杜律明非常的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追击我军的时候,孙立人直接说要部队休整三天,杜律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其实孙立人觉得这都是杜律明想要让他的部队消耗殆尽,然后自己占头功,可不管怎么说,就是他们的不配合这才使得我军赢得胜利,而且就算是孙立人有对策能够挽回战局,杜律明也不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