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连厢表演。  记者  陈兆帅摄

本报记者 陈兆帅 刘达

吴中区民间文艺展览暨第七届甪直镇非遗文化宣传周正在进行中。水乡妇女服饰、打连厢、宣卷和山歌等10项国家及省、市、区非遗将轮番亮相,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文化盛宴。这些传承的背后离不开一群默默守护的人——他们中既有生于斯长于斯的非遗守护人,也有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的空间主理人,他们挖掘乡土特色、引入多元文化项目、带来跨界融合创新。近日记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与古镇和非遗文化水乳交融的故事。

二十年深挖文化“源头”

包头巾、拼接衫、襡裙、襡腰卷膀、百衲绣花鞋……每个步入甪直古镇的游客,都会被一群装扮独特的船娘所吸引。船娘们的独特服饰,便是流传千百年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如今是甪直镇最为闪亮的一张名片。

2006年,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这背后,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周民森。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甪直人,他二十多年来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

“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甪直女性日常生活的写照,与这片土地的耕耘、收获紧密相连。”当初,在甪直文化站工作的周民森,接到水乡服饰申遗工作的重任时,心中既有激动,也有沉甸甸的责任感。

面对时间紧迫、资料匮乏的巨大挑战,周民森与文化站仅有的一位同事,开始了艰难而意义非凡的“征途”。为了获取权威的学术支持,他们专程赶赴南京,拜访南京博物院的民俗学专家魏采苹、屠思华,获取了宝贵的专家论证。夜以继日,两人不断挖掘、整理、完善申报材料,最终将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成功推上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为甪直古镇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启了新的篇章。

如今,周民森已经退休,但他仍活跃在文化挖掘、传承的最前线,而甪直文化站也从最初的2人,到了现在的近20人,他们并肩实现了甪直非遗申报的“大飞跃”,收获了10项国家及省、市、区非遗。

与周民森一样,始终在为保护甪直非遗文化而奔忙的,还有本土作家李建荣。从编写镇志到创作小说,他将甪直文化深深刻到了骨子里。小说《水乡丽人》中的甪直水乡服饰;《甪直掌故》里的甪直历史名人、文化、古桥等;《环保局长》中的清江和水乡船娘;《毕业当村官》中的江湾村等,这些故事背景和元素无不来源于甪直地区。

“我是甪直人。故乡是我爱不够、写不完的风景线。”李建荣说。

共造全新文化生活空间

今年60岁的画家陈二夫来自南通,在古镇上已经生活了10多年。今年,他在古镇上盘下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老厂房,将其改造成了“工厂风”的美术馆。“五一”期间,美术馆成为古镇上的热门打卡地。走进美术馆内,随处可见陈二夫创作的甪直民居、古桥、花卉等主题油画。“在青石板路上游走,看乌篷船于水上悠悠,赏河边柳影婆娑……他的画作中总是弥漫着宁静与祥和,用西式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出了中国传统的意韵美感。”来参观的市民秦曦月说。

“我1986年第一次到甪直写生,从学校所在的干将路骑自行车过来,那时候的甪直就美如画境,行走其间,每一处都能截取入画。”陈二夫说,他为这里的美景着迷,此后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来甪直写生,寻找素材,捕捉灵感。他以甪直古镇为灵感的作品《清波》曾获江苏省第八届油画展优秀作品奖。

2011年,陈二夫在甪直扎下了根,成为江南画院甪直美术馆的负责人。三年后,他在古镇开设了积玉轩美术馆,今年5月,他又将美术馆搬到了新的厂房中。十几年来,他通过一批又一批富有江南风情、甪直特色的美术作品,为甪直文化旅游产业增添了一抹亮色。

来自江西的余一甲以另一种方式为甪直的文化生态注入活力。作为艺术教育的推动者,他把更多的“未来艺术家”带到甪直——组织美术生到此写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巧,还让更多人透过画作看到了甪直的美。“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2000人到古镇写生。”陈二夫有时也会担任学生们的“临时”指导老师,他认为写生项目实实在在地为古镇带来了人气和“留”量,更重要的是,它为甪直留下了一批批潜在的“文化大使”。

带着甪直文脉“向未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如同初生的嫩芽,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壤中茁壮成长,成了文化守护的接棒者。他们带着不一样的视野,让甪直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在甪直古镇东市上塘街上,有一座150余年历史的老宅,如今焕然一新,成为一个名为“光影墅文化空间”的书香驿站,这里是蒋理与妻子共同打造的文化梦想之地。

1980年出生的蒋理曾是一名记者,也是摄影网站的创办者。35岁那年,带着对“听雨看云读书”的憧憬,蒋理来到了甪直。他在这里举办读书会,邀请知名学者开展文化解读活动,带领大家走进历史遗存,阅读历史古迹这本“大书”。

起初,镇上的居民对光影墅的活动并不感兴趣,蒋理挨个儿给镇上的人打电话,用亲切的话语邀请他们参加活动:“今天活动讲的是我们甪直的文化,要不要带小朋友过来听听?”他的坚持和热情逐渐打动了村民,人们开始走进光影墅,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此外,蒋理深度结合当地文化,举办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他策划了与甪直国宝“保圣寺塑壁罗汉”相关的图书赏鉴活动;结合甪直古桥众多的特点,策划了《苏州古桥》《中国石拱桥》等书籍的阅读活动;结合甪直历史名人陆龟蒙、高启的经典诗篇,以及望族沈家的仁义家风,策划了相关阅读活动。

同为“80后”的朱燕君,作为甪直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主任,接棒了文化传承的火种。最近,她和同事们花费三个多月时间,根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中关于甪直连厢的描写,精心复刻了舞蹈《古法连厢》,意在让更多人体验到最“原汁原味”的甪直连厢。不仅如此,朱燕君还带领团队在全国性的文化赛事中屡获殊荣,包括全国性广场舞大赛的多项特等奖及个人荣誉,以卓越的成绩让甪直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异彩。今年年初,她再次带领团队获得“舞动江苏”全省广场舞大赛总决赛多项大奖。“甪直文化不应只存在于书本和记忆中,而应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朱燕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