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24日,爆炸声响彻南联盟的上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国不经联合国的准许,对南联盟展开了为期78天的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约轰炸南联盟】

而在这38000多次无差别轰炸中,有近百万南联盟的民众成为了无家可归的难民,有近2500名包括儿童在内的人死亡,25000多栋民居被毁,18个幼儿园和69所学校沦为废墟,176处文化古迹从此灰飞烟灭。

15吨贫铀弹,甚至至今仍让许多塞尔维亚人饱受恶性疾病的折磨。

在北约的这场酷刑下,我国驻南大使馆也未能幸免,3位记者当场牺牲20多位外交人员身负重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驻南使馆被炸的报道】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为什么要如此针对南联盟?他们又如何解释自己的非法行为的?

南联盟分裂的背后

南联盟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他们的发展历史却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南斯拉夫王国”,当时正值一战前后。

因为整个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压榨统治,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三个国家奋起反抗,最终在1918年建立了“南斯拉夫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尔干半岛示意图】

但是这个南斯拉夫王国并没有发展多久就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南斯拉夫地区都成为了德国纳粹的统治区域

但好在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在南斯拉夫地区横空出世,他就是开启了南联盟第二阶段的铁托。

在铁托的政治手腕和强势领导之下,巴尔干地区的各个国家们开始联合在一起,赶跑了侵略的敌人,并建立了被世人所熟知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托】

为了发展,但斯拉夫一直在探寻一条最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常高。

但光有一个苏联究竟让美国头疼的了,南联盟必定也不为美国所容。

一直觊觎着巴尔干半岛的北约各国,因为巴尔干半岛丰富的各种森林、石油等资源以及联通海域和欧洲的水上优势,也一直把南联盟视为眼中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于是这些国家开始轮番对南联盟的六个共和国进行洗脑和挑拨,通过不断的意识形态渗透,力图从内部瓦解南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南斯拉夫地区冲突形势图】

这样的手段是卑鄙的,但无疑也是成功的,尤其是在铁托这位总统去世后的时间里,这也成了南联盟最后的第三个阶段。

从1991年开始,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为先,几个地区相继独立。

1998年,美国和北约又开始谴责南联盟在科索沃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在国际舆论上疯狂批评南联盟,也为自己造势。

南联盟拒不向美国屈服,于是在1999年以美国领导的北约联盟便开始对南斯拉夫展开了为期78天的空袭轰炸,其中有五枚导弹击中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轰炸后的驻南联盟大使馆】

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同为光明日报记者的妻子朱颖,丧命于美国战机的炮弹之下。

美国的解释

在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这件事发生后,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挑衅,中国人民们在全国各地走上街头,拉起横幅,喊着口号抵制北约帝国主义、抵制美国帝国主义,要美国血债血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们带着三位烈士的照片游行】

但美国的回应却让人火冒三丈,不管世界人民如何愤怒,中国人民如何愤慨,美国只有一句话:我们北约的打击是合理且合法的。

而对于我国驻南大使馆被轰炸一事,美国给出的答案是——地图标记有误,误炸

谁不知道彼时中国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出了强烈的抗议,并且大力支持南联盟,美国此时再说误炸,实在太过勉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上街头抗议的民众】

虽然对于美国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的真正原因,大家也有许多猜测,但不管怎么说,美国和北约此举,无疑是在挑战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威。

无外乎就是“杀鸡儆猴”。

俄罗斯的支持

中国人可不会受这不白之气,于是在1999年5月8日,中国外交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和美国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言辞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联盟被轰炸后的联合国会议】

中国代表们有理有据,从《日内瓦条约》到《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文草案》,一条一条的驳回美国代表们的狡辩。

而中国外交代表们的发声也得到了俄罗斯的现场力挺。

彼时的俄罗斯代表们当庭发言:

“北约的侵略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国际法、《日内瓦公约》和《联合国宪章》,希望联合国安理会对其严查。”

南斯拉夫代表们也毫不犹豫地认为北约就是在犯罪

各方压力的加持下,联合国安理会才不得不完成了最后的“正确”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林顿当着李肇星的面手书道歉信】

美国总统克林顿还在我国外交人员李肇星的要求下,亲笔写下了道歉信。

参考资料:

【1】23年的今天,北约开始轰炸南联盟·环球网

【2】铭记!25年前的今天,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