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一天,贺子珍像往常一样听着收音机,了解最新的国家动态。与平日不同的是,今天收音机里传来的不是新闻播报,而是毛主席的声音。听到那熟悉的湖南口音,贺子珍顿时觉得情绪高涨、激动不已。

为了聆听毛主席的声音,贺子珍直接把收音机的音量轮转到了最大。但这还不够,她把耳朵紧紧贴在了喇叭的位置,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听着,吃饭听睡觉听……直到收音机烧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与护士

第二天早晨,嫂子李立英见贺子珍一直未出屋,担心地过来询问。进房间一看,贺子珍已经呆了,抱着一个没有声音的收音机一动不动。

李立英含泪把贺子珍从床上扶起。

从此,贺子珍病倒了。她食不甘味,不吃不睡,眼睛里像有个小松针在支着,一宿一宿地坐着不眨眼。时不时地还自言自语。听到声音,却见不到其人,这叫贺子珍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什么?她最爱的人却不能相见。人间还有什么比这更惨痛的呢?那熟悉的声音又勾起了那美好岁月的回忆。她与毛泽东八角楼上相爱,茅坪河里捉鱼……然而这一切都化成幻影。不要说她见不到相爱的人,甚至北京城也成了她涉足的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李敏与孩子

“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这是贺子珍在自责时常对人说的一句话。悔恨、怀念、痛苦交织在一起,使她原本愈合的心灵伤口,再度撕开,流出大片大片殷红的血。

李立英害怕了,她拨通了贺敏学的电话,贺敏学又拨通了李敏的电话,李敏又把消息报告了父亲。

毛泽东听到贺子珍生病的经过,心情十分沉重,汩汩的眼泪竟从他的双目里流了出来。这是李敏第一次看到爸爸在为妈妈流眼泪。女儿也禁不住流下热泪。

再说毛泽东流眼泪,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他对江青、贺子珍之间有一定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江青这个人,在毛泽东眼里,只索取不奉献;而贺子珍则相反,只奉献不索取。这种看法,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坚定了。直到1974年,毛泽东说“江青有野心”,一言道破了他与她结合多年来心里的苦衷。

中国古老的文明赐予我们的很多很多,同时让沉重的包袱也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且说毛泽东,他有爱和被爱的权力,但是他是主席,他是人们的楷模,他的一行一言已不代表他自己。因此他爱和被爱的权力已被传统剥夺。这是现实。在婚姻的问题上,他也有怀念、悔恨和痛苦。只不过是,他这种复杂交织的心情,他能自我排解,而贺子珍则不能,以致生出病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李敏

“爸爸,还是让我去一趟上海吧,看望一下妈妈?”李敏抹着眼泪对爸爸说。

毛泽东擦擦眼睛,沉思了一下说:“现在不是假期,你要耽误课的。”

“那怎么办呢?”李敏有些发急。

“这个事你不要管了,我来安排!”毛泽东对李敏说:“等寒假时你再回去看妈妈,好吗?”

李敏点点头。

当天深夜,毛泽东处理完公务,破例给贺子珍又写了一封信。这是毛泽东给贺子珍提笔写的第二封信。他深知贺子珍的病是因过度思念他而得。因此他的这封信是对症“良药”。他下笔如神。针对贺子珍“不肯就医”、“不肯吃药”、“不肯打针”的问题,他在信中进行了规劝。并表示过段时间会让女儿去上海看望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泽东的这封信,字数不多,但句句情深。

这封句句情深意浓的信,由毛主席派专人送往上海。

这封信,宛若一副镇静剂,立刻使病中的贺子珍安稳下来。可以说它神奇,对症下药,信到病除。

贺子珍看了信,谨记主席的话,不但肯吃药,也肯看病了。同时她也按着毛泽东的教导,索性把烟也戒了。直到李敏寒假去上海看望妈妈时,妈妈恢复了正常,她的脸色已由苍白变得红润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李敏等人合影

李敏高兴地回到北京,讲起妈妈的情况,说起爸爸的信不但是良药而且很神奇,毛泽东高兴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