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市面上的酸奶种类是越来越多了,包括老酸奶、果粒酸奶、谷物酸奶等,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家对于不同口味的追求。

我们常说,酸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益生菌,是非常健康的食品,鼓励大家食用。但有一类酸奶例外,吃得过多反而可能不利于健康。

1

这类酸奶吃得过多

反而可能有损健康

它就是超加工酸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什么是超加工酸奶?

2009年,巴西圣保罗大学根据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程度和目的,对食品进行了分类,包括——

①未加工或加工很少的食品:比如新鲜的肉类、鸡蛋、蔬菜水果、茶等;

②经过加工的原料:比如油、盐、糖、面粉、蜂蜜等;

③加工食品:通常是1和2的组合,比如我们常见的炒菜、罐装水果、罐装鱼类、奶酪、培根等;

④超加工食品:这种食物经常有工业化统一生产,一般添加的配料经常在5种以上,除了常见的油盐糖等,还包括保鲜剂、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比如:薯片、饼干、巧克力派、速溶奶茶、甜汽水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只是将奶类通过益生菌发酵,得到的酸奶可以归为第一类,对健康大有裨益。但如果酸奶在制作过程中还添加了大量糖、油脂、增稠剂、乳化剂等,加工程度高,就属于超加工酸奶。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超加工食品会增加早亡、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风险,还会促进认知能力下降,危害遍布全身。

2一招教你识别超加工酸奶

如何才能识别超加工酸奶呢?我们只需要学会看配料表即可。

如果配料表中除了生牛(羊)乳/乳粉、益生菌外,还添加了果葡糖浆、稀奶油、明胶、琼脂等,特别是添加种类多的,往往就是超加工酸奶,尽量少买。

要是大家记不住,就看配料表中那些你不熟悉的成分多不多,多的话就少买少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一杯好酸奶,应该这样挑出来

不会的赶紧收藏

除加工程度外,益生菌种类、蛋白质含量等,也与酸奶品质息息相关。记住以下4点,可以帮你选到一款营养高、品质好的酸奶。

1益生菌种类及数量越多越好

格氏乳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等,都是酸奶中常见的益生菌,添加的种类及数量越多越好,并且最好富含格氏乳杆菌、双歧杆菌。

2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

酸奶有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两种,前者的蛋白质含量标准在2.9%以上,后者则是2.3%以上。在碳水化合物等其它含量相近的情况下,蛋白质含量越高的营养价值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碳水化合物含量越低越好

为了改善口感、中和酸味,大部分酸奶都会加糖。但添加糖摄入过多,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购买酸奶时,还要留心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建议尽量选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2%以下的。如果能接受酸味,最好选无添加糖的酸奶,碳水化合物含量仅约5%。

4低温冷藏、保质期短的更好

益生菌在2~6℃的时候存活时间最长,温度越高失活越多,所以低温保存的酸奶相对更好。

同时,活性益生菌在体外时间越长,失活就越多,因此保质期较短的酸奶更好,像某些酸奶保质期只有15天,就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益生菌会被胃酸杀死,吃了没用?

不会全死,而且死菌也有好处!

我们喝酸奶,一大目的是补充益生菌,帮助平衡肠道菌群。但有传言说“益生菌会被胃酸杀死,补了也没啥用”,这是真的吗?

1益生菌不会都被胃酸杀死

很多研究都表明,存在于各类发酵食品里的微生物,具备对抗消化道“灭口”的能力。某些菌种,例如双歧杆菌,能有20%活着到达回肠;干酪乳杆菌DN-114 001甚至能保留50%以上的“军力”!

一部分对照试验也发现,规律饮用酸奶,可以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同时增加某些有益菌的菌量,从而促进肠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即使是死菌,也对肠道有好处

既往的研究还发现,酸奶中益生菌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并不主要靠“存活能力”来发挥功效,而是由细菌的DNA介导。

换句话说,不论酸奶吃进肚后,一路到达结肠的是活菌还是死菌,哪怕只是益生菌的残骸,都对人体有好处!

总而言之,只要你喝了酸奶,其中的益生菌就对肠道有好处。

不过,酸奶提供的有益菌终归是少数,而且对于肠道菌群的整体组成和代谢活性而言,多是“过客”或“短期游客”,所以最好能长期保持喝酸奶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一个超棒的酸奶吃法

既营养又控血糖

平时大多数人都是直接喝酸奶,但年轻人中流行着一个酸奶新吃法——隔夜酸奶燕麦杯,营养丰富还控糖,中老年朋友也不妨学起来~

【隔夜酸奶燕麦杯】

将燕麦片煮熟,按照一层燕麦片、一层酸奶的方法装入保鲜盒,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水果、坚果。冷藏一晚上,第二天当做早餐食用。

这样一份酸奶燕麦杯,不仅同时摄入了全谷物、奶类、坚果等多种食材,营养丰富;

而且酸奶富含益生菌,燕麦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为肠道益生菌提供“口粮”,有利于肠道健康;膳食纤维还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