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原本情况差不多的家庭,有孩子后差别越来越大。

有的不断走上坡路,日子蒸蒸日上;

有的成天吵吵闹闹,家底都败光了。

之所以会这样,不是运气使然,而是有迹可循。

那些越过越富的家庭,都有这几个特征。

可以对号入座,看看你家踩中了几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这句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能流传这么多年,一定有其道理。

同心协力的家庭,所有人的劲都往一块使,做事自然会顺。

反之,要是家人之间充满怨怼,气氛压抑,家庭注定会日益衰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的皮村兄妹》一书中,家政女工巧珍跟丈夫关系不好,两人只要待在一起,就会吵架。

丈夫常常嫌弃她做饭不好吃,不会过日子,骂人特别难听。

对两个儿子,丈夫也没什么耐心,有时甚至大打出手,把家里的东西都砸碎了。

儿子们见了爸爸,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大气也不敢出。

在这种环境下,儿子们的性格变得内向拘谨,没有自信。

俩人虽然看起来样貌端正,可在人际关系中处处受挫,甚至直言:

“我对成家没什么期待,一个人挺好。”

一家人的矛盾,就这样长年累月积攒下来。

每个人都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也没什么存款。

最终,50多岁的巧珍,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外打工,儿子们的生活也都非常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德曾说:“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难免有磕磕绊绊。

其乐融融解决问题,相互扶持着往前走,再大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和气生财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纵观那些欣欣向荣的家庭,无一不是相互尊重、理解、支持。

可惜,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苦难也在不经意中被传递下去。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是只顾着在家争执,自然没力气研究怎么致富,也没心思好好做事。

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再上一层楼,不妨从对家人和颜悦色做起,别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主@薛薛小洁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有位朋友,上大学时家庭出现变故,爸爸生意做不下去,妈妈也下岗了。

当时,朋友和姐姐正在上大学,两人不仅没有收入,每年还需要一大笔开销。

一家四口都是很善良的人,也都愿意为家里其他人着想。

父母对孩子充满愧疚感,成天担心孩子。

姐姐心疼父母辛苦,流露出想退学赚钱的想法。

朋友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样才能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帮家里缓解经济压力。

总之,一家人都很痛苦,又无力改变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年春节,爸爸开了个家庭会议,告诉大家:

每个人都各自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要操心其他人。

达成共识后,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赚钱上,尽量少唠叨。

朋友和姐姐把重点放在学习上,不被家里的事分心。

没想到,从那以后家里情况竟慢慢好起来。

父母开的店前面很难,但有口碑后收入渐渐增加。朋友和姐姐毕业后,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朋友告诉薛薛小洁,当时根本不相信还能有今天。

而她们家一切变化,都源于那次会议。

这位父亲,无疑是有大智慧的人。

他敏锐地意识到,当家庭成员能力不够时,越想帮助别人,越帮不了。

与其如此,倒不如适度自私一点,各自做好分内事,发展好自己。

大家各自努力,在高处相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最怕每个人都想“为别人好”,却弄巧成拙,于是只剩下不断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心理学上,将一个家庭中的基本角色划分为父亲、母亲和孩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按角色行事,家庭就处于良性循环中,不会出现太大波折。

可现实中很多家庭,悄然出现了角色错位,父母成为“巨婴”,孩子被迫变成“小大人”。

长此以往,家庭难免走下坡路。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有孩子后越过越富,就一定要在家庭关系中摆正位置,彼此滋养,而不是无尽消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明明很缺钱,也很想赚钱,却不好意思谈钱。

之所以如此,大概率和父母的教育有关。

当父母对钱避而不谈时,孩子会下意识觉得钱是肮脏的、邪恶的;

只有父母自己能坦坦荡荡谈钱,大大方方赚钱时,孩子才能跟金钱做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资人陈景清就是这样。

他在女儿只有4岁时,就带女儿认识金钱的概念。

当时也有人问他:“那么小就跟孩子谈钱,会不会把孩子培养成掉进钱眼里的人?”

他坦言:

孩子对金钱明白得越透彻,长大后就越能避免受到金钱的困扰,越不可能掉进钱眼里。

对于孩子的压岁钱,陈景清和妻子没有简单拿走,而是让女儿自己选择怎么花,怎么区分“想要”和“需要”。

偶尔,他甚至找女儿借零花钱,并承诺一年后给她20%的利息,让女儿知道金融的简单玩法。

他还带着女儿去参加小区的换购活动,把自家用不到的东西拿去跟人交换或售卖。

为了锻炼女儿,他和妻子故意站得离女儿有一些距离,鼓励她独自完成交易。

当女儿成功把东西卖出去时,他第一时间送上祝贺:“你太棒了!这是你第一次做成了生意。”

在这些事情的熏陶下,女儿从小就内心富足,几乎没有金钱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看过一句话:

避免富不过三代,不仅是为了财富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为了理念的传承,也是为了当某天我们需要子女搀扶、子女也需要肩负起责任时,他们有能力做得更好。

是啊,养孩子就像是养花草。父母播下了什么种子,就会开出什么花。

父母要是想让整个家族越来越好,让孩子未来少走弯路,千万不能羞于提钱。

因为你越掩饰的东西,孩子越好奇。要是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就容易被坑被骗。

很多时候,从一个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出家庭的未来。

能处理好金钱关系的孩子,哪怕无法大富大贵,也会知道如何赚钱、如何面对诱惑、如何找到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实秋在 《槐园梦忆》中写道: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适,无论那个家是多么简陋、多么寒伧。

可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的家能越来越富。

精神上的富有,让我们从内到外散发出自信;

物质上的富有,让我们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

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呢?

不是处处向钱看,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

家人的心更齐一点,就能离钱更近一点;

让自己更强大一点,就能拥有更多选择;

平时不要害怕谈钱,就不会被利益所役。

有孩子后越过越穷的家庭,缺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思维、认知、能力,以及将资源变现的意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越过越富,父母既要不断自我提升,也要对孩子做好教育和引导。

唯有如此,家庭的财富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苏轼《定风波》

作者 | 林希言,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主播 | 楚翘,治愈系主播。喜马FM:楚翘_诗歌之王。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