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0月,苏区中共中央在江西宁都县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宁都会议

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红军的作战方针问题进行讨论

在会议中,王明一派所坚持的“积极进攻战略”,与毛主席为代表所坚持的“积极防御战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然而最后却把矛头指向了毛主席,对他坚持的正确路线提出了尖锐的评价,并要解除他的军权。

当时职务不是太高的刘伯承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对解除毛主席的军权投了赞成票。

那么,刘伯承为什么要投赞成票?此后毛主席对他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毛主席与王明等人的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毛主席全部精力放到了领导农民起义上,抽不出时间回党中央。

而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党中央的领导班子变化很大,主要领导人更换了好几任,这些人中,有很多他都不认识,与党中央主要负责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所以在红军的发展方略上出现了不一致,慢慢产生了分歧,有了隔阂。

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

六大会议结束后,大部分的政治局委员都认为中国革命也应该效仿苏联走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路线

因此,党中央要求红四军调整斗争方向,从农村转向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却认为,中国的国情与苏联不一样,不能照搬人家的经验,所以仍然坚持中国革命就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但是党中央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却始终不认可。

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会议决议制定了一个冒险计划,要求各路红军到武汉集结,然后向中心城市发动进攻

同时还计划以武汉为中心组织全国总暴动

对于党中央的这个主张,毛主席坚决不同意,所以在红军中也根本无法贯彻下去,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党中央又下令去攻打长沙,毛主席和朱德觉得不可行,但当时总前委大部人同意攻打长沙毛主席和朱德的反对无效,只能少数服从多数。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红军苦战了半个月后,不但没有打下长沙,反而腹背受敌,陷入险境。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当机立断下令停止攻打长沙

但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又有人提议去攻打南昌、九江,而毛主席却坚持先打吉安,于是有人认为毛主席与党中央对着干不执行中央的路线

后来,在一次会议上,党中央又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方针路线进行了批评,此时,在军队内部也开始有人反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