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道阻且长,在革命路上涌现过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郭汝瑰同志就是其中一员,从青年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到年迈,郭汝瑰都没有停下过为国奉献的步伐。

1990年,这位老前辈还来到北京,找到同是革命志士的张震将军,希望他能够帮自己一个忙。

本以为张震会对自己的话思索一阵,但是令郭汝瑰没有想到的是,话还没有说一半,张震就直截了当地说:别说了我支持你。

郭汝瑰找张震到底有什么事?张震又是如何支持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7年,郭汝瑰出生在四川省,祖上曾经出过名震蜀中的大才子,父亲也曾经中过举人,但是正巧赶上了清朝气数将近,家族名望也日渐没落。

因为仕途受到时局的影响,郭汝瑰的父亲也非常关心政事,经常在家中谴责当时的政治如何腐败,社会如何黑暗,人民如何于水火之中,郭汝瑰深受父亲的影响,

此后,郭汝瑰被父亲送到了成都的师范附属小学读书,不过很快,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逐渐蔓延到了蜀中地区。

郭汝瑰被这种震撼的气势所影响,心中的爱国因子被激发,也想要参与到学生的运动中去,五四运动对于郭汝瑰来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启蒙运动,通过五四运动,郭汝瑰第一次审视了自己的志向,并且重新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决定为国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老师胡子霖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并且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果说五四运动是启蒙事件,那么胡子霖就是启蒙老师。

在胡子霖的言传身教下,郭汝瑰心中也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极高的价值认同。

1925年,郭汝瑰如愿的考学来到了上海的同济大学,来到上海之后,郭汝瑰受到了更多先进思想的洗礼,并且学习到了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在就任川军师长堂兄郭汝栋的介绍下,郭汝瑰来到了中国第一所正规军校——黄埔军校进行学习,和他一起的,还有中国秘密党员袁镜铭。至此郭汝瑰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郭汝瑰牢记着自己的理想,所以非常刻苦努力,还有幸听到了关于早期共产党理论家恽代英的讲座,

在同学的推荐下,郭汝瑰仔细阅读了陈独秀的著作,对于社会主义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在此之前,郭汝瑰就对社会主义有好感,耳濡目染下,郭汝瑰更是坚定了自己的道路,因为知道袁镜铭是共产党,于是郭汝瑰就经常与袁镜铭进行交流,央求他能将自己介绍入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镜铭看到好友有这样的政治觉悟是十分开心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在1928年,郭汝瑰在好友袁镜铭的介绍下,成功的加入了共产党,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

此后,在中原大战中,因为消息传递中出现了一些误差,郭汝瑰所带领的军队本来要秘密地配合红军作战,却意外的被当成敌人进行击打。郭汝瑰也因此负伤。

从医院出来后,郭汝瑰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军队,失去了军职,还被堂兄怀疑是共产党,不过对于自己的亲弟弟,郭汝栋也不会下杀手,无奈之下,他将郭汝瑰送到了日本留学。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郭汝瑰非但没有失落,反而有些窃喜,在他看来,自己的身份本来就已经有了暴露的嫌疑,现在可以去日本避一下,还能学习一些日本先进的理论,说不定等学成归来能更好的帮助党组织进行建设。

带着满满的期待,郭汝瑰踏上了去日本留学的轮船,却不想自己会因为这个不经意的决定后悔半生,

在此后,郭汝瑰经常回忆,如果自己拒绝了堂兄的请求,可能就不会走那么长时间的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郭汝瑰到了日本之后,就开始认真地汲取对革命有用的知识,可是,也因为山高水远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郭汝瑰心想自己可以先学习,回国后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

在日本留学的日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锦衣玉食,远离战乱,反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视与侮辱,日本学生仗着国家背景对中国学子百般刁难。

尤其是到九一八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留日学生更是受到了不公的对待,对此,学生们群情激愤,决定离开日本,回到祖国参加战斗。

他们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安排回了国,在关于安排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上,有人建议让他们继续进入中国内地的军校进行学习,首选就是已经更名为中央军校的黄浦军校,很多学生接受了这一安排,但是郭汝瑰却不愿。

在此之前,郭汝瑰本就已经从黄埔军校毕业了,现在要差好几届继续上学,就好像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人要回到高中复读,

并且这个学校里已经有了明确反共的堂兄郭汝栋,一直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的郭汝瑰,当然不会同意再次进入这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合的是,当时的中国陆军大学空缺出来一个位置,郭汝瑰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陆军学院,

因为已经接受了好几年的军事教育,所以郭汝瑰对于一些知识理论的掌握十分扎实,很快,郭汝瑰就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

三年后,郭汝瑰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院毕业,但是郭汝瑰知道自己不能参军去,一旦开战,站在对面的很有可能是共产党的军队,于是他进入了研究院继续深造。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郭汝瑰再也无法再研究室中安然自得,在上级的安排下,郭汝瑰带领着军队上到了前线。

在战场上,郭汝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么多年的地基建设终于得到了应用,

郭汝瑰带着战士们所向披靡,并且好几次成功地预判了敌人的方位,制定了堪称完美的作战计划。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虽然郭汝瑰表示自己非常后悔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这几年,但是他这几年并没有让自己空闲下来,再次站到共产党面前时,他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革命者了。

在国民党工作的这几年,郭汝瑰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才能回归到党组织,但是总是无路可走,也没有适合的人帮助引荐。

1945年,此时的郭汝瑰已经凭借着优秀的作战表现升入了国民党高层,但同时他也对国民党越来越不满,尤其是蒋介石已经有了开启内战的想法后,郭汝瑰也越来越着急想要跟共产党取得联系。

终于在当年4月的某一天,郭汝瑰看到了一个自己当时黄埔军校的同学,在印象中,郭汝瑰记着他也曾经是参加了共产党,于是郭汝瑰压下内心的激动,与他取得了联系。

中央很快知道了郭汝瑰的消息,但是因为他已经在国民党取得了不错的政绩,还脱离组织多年,共产党决定对他进行一次考察。

在搞清楚郭汝瑰的立场之后,共产党决定让郭汝瑰扮演“间谍”的角色,辅助党组织的计划进行,

郭汝瑰心中非常开心,历时十余年,终于再次回到了自己信仰的地方,郭汝瑰表示自己定不辱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在党内的任务逐渐深入,郭汝瑰也被国民党内的战友杜聿明所怀疑,杜聿明曾经多次悄悄地打探郭汝瑰的消息,并且想要将郭汝瑰是“共谍”的消息告诉蒋介石。

但是郭汝瑰在国民党工作这么多年,早就已经获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更何况杜聿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只是觉得郭汝瑰和其他高级将领不一样,他十分清廉,不像其他人十分注重享乐,因此也不敢贸然的去进行禀报。

不过在杜聿明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疑影,一直到杜聿明病中即将离世的时候,郭汝瑰前来看望自己曾经的老战友,他还是向郭汝瑰问出他当年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瑰看着年迈的老友和自己,笑了一下说道:我们只是政见不同而已。

简单的一句话,已经清晰地回答了杜聿明的疑问,给了杜聿明一个交代,杜聿明多年的心结也终于打开,不久后在北京因病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共产党大获全胜,国民党反动派只得灰溜溜逃去了台湾,在胜利后,很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员的身份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其中就包括郭汝瑰。

在郭汝瑰的身份大白的时候,不少国民党将领都感到十分吃惊,

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位已经在国民党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老将竟然是共产党的人,而刚刚得知郭汝瑰忍辱负重潜伏的共产党和群众也表示十分敬佩和感慨。

因为郭汝瑰的贡献十分卓越,党组织在建国后决定给予郭汝瑰比较优厚的待遇和官职,但是郭汝瑰却直接拒绝了。

郭汝瑰表示自己奉献并不是为了胜利后享受果实,自己只是在为了自己年少时候的梦想进行奋斗,而共产党恰恰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组织,他们相互欣赏,于是相互成长。

郭汝瑰虽然拒绝了高官厚禄,却没有就此沉寂下去,因为身体的原因,郭汝瑰选择在家中写书,他想要将自己所经历过的战争,所经历的历史都通过文字传递给后人,传递给世界。

1990年,已经是八十余岁高龄的郭汝瑰迈着蹒跚的步子来到了北京国防大学希望能见到张震将军,

张震将军听到来人是郭汝瑰赶忙起身迎接,对于这一位传奇人物,张震将军心中是充满了敬佩之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汝瑰对张震将军表明了来意,以望张震将军能帮助自己进行书籍的发表和出版,在此之前,郭汝瑰已经编撰了《中国军事史》,希望在自己还能拿起钢笔的时候再编撰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史书。

张震将军闻言非常吃惊,他想不到郭汝瑰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心中所念所想还是关于党和人民,编撰史书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耐心,这位老人的毅力可见一斑。

因而在郭汝瑰还没有说完自己的规划时,张震将军就毫不犹豫的打断了他,坚定的表示自己会支持他。

得到支持和肯定的郭汝瑰也非常激动,回家后继续投身进入了创作当中,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和主要参与者,郭汝瑰有着切身的体会,这部伟大的著作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而郭汝瑰所完成的两部著作在军事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

不仅丰富了近代史的记载研究,而且也算得上是一部军事宝典,为当代军事也提供了很多思路,

同时它也可以称之为红色革命宣扬读物,战争的残酷和共产党的应用在郭老笔下被形容得非常真实,让人如临其境,更加激发了后人对于祖国和党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汝瑰同志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台湾回归,这也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作为一名极致的爱国主义者,郭汝瑰很痛心台湾问题,一直到走之前,都念念不忘。

郭汝瑰同志的一生都在为党,为祖国奉献,只身一人战斗在国军数十年,即便是已经满头白发,还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这样的格局和忍耐力值得所有人抱以尊敬。

当然,祖国的建设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和奉献,

现在郭汝瑰同志他们的接力棒已经递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应该站在他们为我们打下的地基上,继续奋力前进,让所有前辈的遗憾都能够为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