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毛主席是一个伟人,又不仅仅是一个伟人。

他对待同志,对待人民,平易近人,就像是大家的朋友,从来都没有架子。

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女儿年少无知时曾经捉弄毛主席,当田家英想要批评她时,毛主席却用一句话化解了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1922年1月生于四川成都。

由于幼年失去父母,家境破败,他13岁就辍学,在家里开的药铺当学徒。

这期间,他在蚊帐上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走遍天下路”,下联是“读尽世上书”。

他立志自学,没钱买书,他就花几分钱买活页文选,或借书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两年多的自学,他在文、史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936年秋,他考上了成都中学,但因大哥在经济上不支持他,他只好依靠卖文为生。

从1936年到1937年的两年中,他便以田家英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了很多具有进步思想的文章。

而也正是因为他身上的“书生意气”,田家英才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担当毛主席的秘书一职,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为任,以苍生为念,读书人的优秀品格也影响了他对秘书的选择。

毛主席挑选的政治秘书,往往都是在读书看报中发现的,都是“读书人”、“书生”。

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从侯方域说起》一文,因为文史功底扎实、文笔老辣深沉,毛主席对他颇为欣赏。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祖国,因为汉语不好,所以毛主席就让田家英教毛岸英语文、历史,这样田家英与毛主席的交往就多了起来。

后来毛岸青回国,田家英又担任了毛岸青的历史语文教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英早在延安时期就非常注重毛主席著作的学习,研究毛主席的思想,他摘录的毛主席的叙述,就有4大本,经常带在身边翻阅。

田家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主席对我有知遇之恩”。

两年后,老秘书胡乔木推荐正为毛岸英当文史教员的田家英做新秘书。

毛泽东便把这位26岁的“家教”召来,口授一段意思,让他写篇电文。

田家英一挥而就,毛泽东很满意地结束了面试。

就这样,26岁的田家英正式成为了毛主席的秘书。

当时在毛泽东身边,田家英是管事最多的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仅掌管着毛泽东的个人存款﹑印章和亲友的往来信件,还用十多年的心血为毛泽东建立起一个图书馆,由刚进城的十个书架发展到上万册书籍。

毛泽东写文章和诗词经常引经据籍﹐一般都要田家英查找和核对。

在难得的闲暇中,他到荣宝斋等旧店铺购买和搜集字画,往往买回来先送到毛泽东那里,两人共同欣赏切磋。

田家英对毛主席的尊敬和敬仰,是连小女儿都知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田家英一家人搬入了中南海永福堂。

田家英的女儿曾立、曾自姐妹很喜欢父亲的新院落,上学以外更多的时间,主要消磨在这里。

这倒不在于新院比静谷的房子要气派些,正房要高大些。

对曾立、曾自姐妹更具吸引力的,是在憩息房间的西墙,放置了一排半人高的书架,摆满了连环画书和绘画本的少儿读物。

此外,在与居住着田家英秘书逢先知一家的东厢房相对的西厢房,被用作了毛泽东的新藏书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高高的书架,几乎要碰到了天花板。

在60年代初的一个暑假里,曾立来到毛主席的书房看书。

当时曾立穿着父亲田家英的拖鞋,很大不跟脚,在进门时狠狠地绊了一下,当她爬起来的时候,发现桌子旁边坐着一位她不认识的青年。

曾立当时虽然还年幼,但也知道,除了和父亲熟悉的几位伯伯、叔叔之外,这间书房不是谁都能进来翻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她问,你是谁?你怎么在这看书?

青年笑着回答她,我怎么不能在这看书?我姓毛。

听了这话的曾立立马哒哒哒跑了出去,找到王福瑞,二话不说就拉着他往书房走。

在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曾立心中,全国只有毛主席一个人姓毛,毛主席是个伟大的人,那个青年居然把自己和毛主席扯在一起,还说自己姓毛,一定是个坏人。

谁知道王福瑞走到书房后,不仅没有把那个“坏人”赶走,反而像遇到老熟人一样攀谈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立在一旁疑惑不解,不明白为什么王福瑞要一直和这个“坏人”说话。

随后王福瑞告诉曾立,他确实是姓毛,是毛主席大弟弟毛泽民的儿子,叫做毛远新。

一听到是毛主席的亲人,曾立立刻就消除了对他的敌意,还很友善地和他聊起了天。

她指着他胳膊里挟着的挺宽的画满格子和数字的东西,问毛远新:“这是什么?”“这叫计算尺。”

“有什么用?”

“用处可多啦,许多很难的运算,用它一拉,得数就出来啦。”

“是吗?”曾立有些不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试试吧。”于是,曾立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全很大的数,然后将它们加减乘除,以为能难倒他,可得数马上就被拉出来了。

当一一验算无误后,这个刚才还被曾立视为狂妄的坏人,在她眼里一下子变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自那以后,曾立还见过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到书房来借过书。

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曾立,之所以对毛主席能够如此尊敬,如此爱戴,一方面是由于父亲田家英的耳濡目染,一方面更是因为她真的接触过毛主席。

虽然还是孩童,却已经直观地感受到毛主席的睿智、平易近人,还有他对人民的关爱,这一切都要从几年前的一个小恶作剧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英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十余年间,深受毛主席的信任和重视。

毛主席经常亲点他起草重要文件,出巡也会带着他,调查指派他,大事托付他。

所以田家英基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作为得力的下属,作为知心的朋友,毛主席重视很关心田家英。

有一次,毛主席对田家英说:“出差时带上你的爱人一起走吧。”当时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没有办法带着他们到处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田家英却回答说我可带不动她。

毛主席不明白他什么意思,问了身边的其他人,才知道田家英的妻子董边是《中国妇女》杂志的总编,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毛主席这才恍然大悟地笑笑说:“噢,也是个写文章的,和田家英一样。”

所以,田家英的女儿曾自、曾立两姐妹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远远不如和保姆在一起的时间长。

住在中南海里的孩子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父母的忙碌,每年总有些时日和父母分离,这已经是司空见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一旦能够和父母长时间地待在一起,他们都是撒了欢儿地玩。

1954年的夏天,毛主席因公去北戴河出差,田家英也随行。

1950年出生的曾立当时才4岁,很是黏爸爸,于是田家英就带上曾立一起去了。

毛主席对此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他深知田家英平常工作很忙碌,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少,此次出差事情不是那么紧急,他也很乐得见到小孩子。

毛泽东第一次到北戴河住的是章家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家楼因是天津巨商章瑞庭所建而得名。

张学良1924年到北戴河即借住该楼,以后又多次借住,故民间讹传“章家楼”为“张家楼”,这栋楼被中央办公厅接收后,编号为6号楼。

陪毛泽东到北戴河的田家英和刚刚4岁的长女曾立,他们住的是章家楼后楼,该楼是章氏晚辈儿女建造的。

张学良住章家楼时,他的侍卫副官处就设在后楼。

民间传此楼是张学良专为赵四小姐赵一荻所建,纯属子虚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办公厅接收后,此楼被编为7号楼。

当时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副市长康一民的儿子康辉也来了,她回忆当时的场景时说,第一次到北戴河的时候,和田家英一家人在六号楼住过;晚上临睡觉前,他讲了几个鬼故事,那旧楼房本来就感觉阴暗,听了他的故事以后,更吓得睡不着觉。

小小年纪的曾立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感觉,当时的她只觉得快乐。

曾立出生在北京,长到四岁也没有出过北京,北京的天是蓝的,但却没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更没有金色的海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来到北戴河的小曾立看什么都是新奇的,北戴河有金灿灿的沙滩,一眼望过去蓝湛湛的大海和天空都连在了一起,美得就像是一幅画。

曾立很喜欢这样的风景,所以她爱去沙滩玩,对于从没有出过北京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像是一个游玩的天堂,充满了让她去探索的乐趣。

小曾立非常活泼,所以她很快就结识了一群新的小伙伴,当爸爸在工作时,她便约着小伙伴们泡在沙滩上玩耍。

彼时的曾立还不知道,她会在这个充满乐趣的沙滩上认识共和国的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4岁的曾立,已经在脑子里对伟大领袖有了模糊的印象。

一方面是父亲田家英的工作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毛主席的伟大,他的画像被人们尊敬地收藏在家里、工作单位里。

所以幼儿园里,曾立也能够看见毛主席。

但从前的曾立想到毛主席时,只能想到那副画像,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伟大的人居然会出现在自己身边,还和自己开玩笑。

这天曾立像往常一样约着自己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去沙滩上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在沙滩上堆城堡,打水仗,看小鱼和抓小螃蟹,玩得不亦乐乎。

忽然曾立发现远处有一个大人在那里。

只见这个爷爷身材很高大,穿着背心泳装,他慢慢地走到靠背椅的前面坐了下去。

也许是鞋子里太多沙子,也许是天气有些炎热,爷爷不拘小节地把一双大大的拖鞋放在了一边,自己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

爷爷惬意地晒着太阳,旁边还有个理发员在给他理发。

到北戴河几天以来,曾立也很少见到父亲田家英,他总是很忙,所以她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突然看见沙滩上有一个大人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于是他们便放下了手里拿着的小铲子和小桶,悄咪咪地绕到了爷爷的躺椅后面。

曾立看见他的拖鞋放在旁边,爷爷已经眯上眼睛休息了起来。

她小声地和大家说,我们来做个恶作剧吧!悄悄把爷爷的拖鞋藏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她们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把毛主席的拖鞋拿了过来,也没有丢掉,而是在旁边挖了个坑,把拖鞋埋了进去。

做完之后几个小孩子退到一边,静悄悄地等着,想看爷爷站起来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等毛主席理完发之后,想站起来走动一下,把身上的碎发抖掉,谁知道发现自己的拖鞋居然不见了。

于是他转身四处找,围着椅子走了一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他转身过来的时候,小曾立觉得这个人看起来好熟悉,怎么和幼儿园墙壁上挂着的伟人画像一模一样!

心里一犯嘀咕,小孩子的情绪就会透露在脸上。

当时曾立也忘记要躲起来,只是盯着毛主席左看右看。

毛主席转身看到小孩子时,其实心里已经猜到肯定是孩子在做恶作剧。

但他一点也不生气,笑着问候两个孩子:“你们两个小鬼头是谁呀?我的拖鞋不见了,你们大概知道它飞到哪里去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见爷爷这么问,曾立一下有些害怕了起来,她知道做恶作剧一定会被骂,所以也没顾上回答,立马开始找鞋子。

谁知道孩子一紧张,就把鞋子藏的位置给忘记了。

几个小孩人小鬼大,当时埋鞋子的时候为了不让他轻易找到,还特地把沙子面给弄平整了。

找了一会儿没找到,毛主席旁边的理发员有一些着急了,他以为是曾立他们故意在捉弄毛主席,肯定没有认真在找,张口就想要呵斥他们。

但毛主席却抬起手示意他不要着急也不要发脾气,不要吓到孩子们。

毛主席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是乐呵呵地加入了孩子们寻找拖鞋的队伍,和他们一起找自己的拖鞋。

毛主席正找着,田家英处理完事情也走了过来,他远远地就看见毛主席光脚走在沙滩上,旁边还跟着几个小孩子,定睛一看,居然有自己的女儿曾立!

田家英知道女儿顽皮,害怕女儿冒犯毛主席,三步并作两步迅速地走了过去。

走到旁边,田家英给孩子介绍:“这就是毛主席。”

这就是毛主席!?

小曾立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一脸慈祥的爷爷居然是共和国的伟大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一下就愣住了,毛主席看见孩子可爱的样子,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然后田家英便问站在旁边的理发员,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毛主席光着脚。

理发员将孩子们的恶作剧前因后果仔细说了一遍,简直是把田家英吓了一跳,曾立这孩子真是调皮!

问完话的田家英走到曾立面前,正想要批评她几句,但是毛主席却摆摆手打断了他。

毛主席说:“家英啊,你的小鬼是要我多晒一会儿太阳么,你就不要批评了嘛!”

听见毛主席这样说,田家英心中松了一口气,也忍不住和他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心中对毛主席的大度感到很是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话说得轻松又温柔,用一句调侃为小孩子们解了围,他待人总是这么大度,从来不会苛责身边的人。

曾立后来说,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是每次想起毛主席当时对待孩子们和蔼的态度,她都会觉得自己如沐春风。

话说完不久,毛主席就顺利找到了鞋子。

毛主席穿好鞋子之后,弯下腰把曾立抱了起来,抱着她在沙滩上漫步。

每每想起那天的场景,曾立都感觉自己无比的幸福,有这样一个睿智而亲切的领袖,是共和国的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但他也是一个“接地气”的领袖。

毛主席所信奉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所以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能不特殊就不搞特殊,要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

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不管手上有多么大的权力,毛主席总是谦虚、平易近人,所以他才那么受小孩子们的喜欢。

毛主席虽然是共和国的领导者,但他为人的幽默风趣总是能够让下属、让人民感受到亲切,与来自他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父亲田家英在一起的岁月(上)》党史博览

《和父亲田家英在一起的岁月(下)》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