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0年,杨开英步履轻快的走进母亲家中,边走边笑唤着:“伯娘,我回来啦,毛主席托我给您拜寿呢!”

已年近九旬的杨老太太,满脸欣悦的迎上来“润之身体好吗?”

开英笑道,“主席身体很好,就是惦记您,想接您去北京孝敬呢!”

杨老太太笑着摇头,“北京呀上海的我都住过了,还是家乡好呀!不给润之添麻烦啦!”

这位杨老太太是谁?为什么得到我们新中国的最高领袖,如此深切的惦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师辛勤筑英才

1914年,怀着报国济民之志的一位青年赴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求学,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勤学多思,成绩也十分优秀。

很快,他的出色表现引起一位教师的注意,他便是在教育学、哲学、伦理学领域都颇具权威的杨昌济先生。

杨昌济先生早年曾在日本、英国留学,立志学成报效国家。回国后,看祖国依旧羸弱落后心痛不已。

他支持新文化运动,拥护中国变法维新,想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来拯救中国落后的发展力,为了启发民智,号召民众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来自湖南一师任教,希望以一己之力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人才,继自己之后,实现富民强国的梦想。

而毛主席凭着出色的学业和独特的思考,让杨昌济先生眼前一亮。

随着师生交谈深入,毛主席为恩师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感佩不已,而杨昌济则为学生独特的思路和别开生面的想法而击节赞叹。

杨昌济先生对于中国的各项封建陋习都进行坚决的抵制,一直教育学生只有解放国民思想,启迪民智,才能推翻旧阻碍社会发展的各项陋习。

学习之余,杨昌济先生经常将毛主席、蔡和森、萧子升等进步学生请至家中,大家对《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上的先进理论进行交流和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毛主席在学校推广新文化,倡导新思想、新主张的行为,受到了湖南一师校长张干的进野蛮打压。

杨昌济先生带着部分爱国教师站出来反对张干对学生的无礼针对,反对校方对毛主席、蔡和森等进步学生开除学籍的无理决定。

毛主席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杨昌济先生又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他又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爱徒。

马上将毛主席介绍到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方便他边工作补贴家用,边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昌济先生于毛主席而言名虽为师,实则似父,是毛主席一生敬重的恩师。

而当时的他没想到,因为恩师还找到了一生的挚爱和幸福。

杨家有女志气高

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日子是毛主席难得的悠闲时光,他工作、学习之余时常赴杨先生家探望恩师。

一个宁静的午后,毛主席又一次拜访恩师。

刚刚进门,便见客厅内书桌旁坐着一位温婉明媚的少女,正执卷而阅,见客人来访,微微一笑。

杨先生忙上前介绍,毛主席才知这少女竟是恩师的次女杨开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先生笑道,“霞姑,这便是你击节赞叹的那些文章的作者,毛润之,你可称之为兄。”

杨开慧闻言喜道,“原是润之师兄,久仰大名,你的文章我均拜读,今日有幸请教”。

在毛主席的启发和指引下,杨开慧对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有了充分的了解。

也在毛主席的介绍下,她加入了中国共青团,成为主席并肩作战的战友,一对有情人终于敞开心扉。

很快,杨开慧向父亲坦白了自己对主席的心意,杨昌济看着爱女,“认真的么?他家庭条件并不好,而且你们做的事情也非常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共产党才能为中国打开新的天地,我敬重他的人品,钦慕他的才华,愿意与他并肩作战,虽死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