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同穿校服,却往往一眼就能看出一个孩子家境是富裕还是贫穷?”

由于当时女儿还没上小学,也不天天穿校服,所以,对这个问题也没怎么上心,下意识的就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网友比较“势利眼”,肯定是通过“鞋子、文具、书包”等其它附属品上判断的……

然而,自打女儿上小学开始天天穿校服后,尤其是在接送女儿上下学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是自己肤浅了。

因为单凭“鞋子、文具、书包”等附属品的价值,根本就判断不出孩子的家境,一眼就看出一个孩子家境是“富裕”还是“贫穷”的,其实是孩子身上的这几个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家境“富裕”还是“贫穷”,给孩子带来的3个不同

① 谈吐与气质不同

如果你在校门口等待过放学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气质和谈吐这块。

有些孩子落落大方、自信阳光,与人交往从容不迫;而有些孩子则显得害羞胆怯,与人互动时拘谨不安,退缩不前;还有的孩子可能任性倔强,或是急躁易怒……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个人的谈吐和气质,其实是内在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的体现

当孩子拥有良好的谈吐和气质时,他们更可能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并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色。

就像有一次我参加女儿的家长会,一个被老师安排接待家长的女生,虽然乍一看长相一般,但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独特的美。

尤其是在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时,她落落大方,毫不怯场的表现,赢得了在场所有家长的赞赏和艳羡。

后来,我从其他家长口中得知,这个女生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的父母和两个舅舅,以及姥姥姥爷,都是我们这一所知名985大学的教授。

虽然她的家庭算不上是大富大贵,但相较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却要好的多的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曾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是一个人即使过着简朴的生活,穿着粗布衣裳,但只要他内心富有,学识渊博,那么他的气质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显得高雅而有教养。

孩子的气质并非天生的,而是要靠环境的熏陶以及后天培养,女儿班里的这位女生,明显就是靠书香世家的环境,熏陶出来的。

② 对物质的执着态度不同

上大学时有个舍友,特别执着于各种零食,只要是没吃过的东西,贵的,买不起的,就念念不忘。

一旦手头稍微宽裕些,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并且无论她带回宿舍什么好吃的,也不会分享给我们这些舍友,除非我们拿其他吃的跟她交换。

刚开始我们觉得她这种行为还怪可爱的,也不以为意,后来时间久了,我们才知道,原来她之所以这么执着于各种零食,就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妈妈几乎不给她买零食。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自己可支配的钱,就想要通过吃零食来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补偿心理”,说的就是类似我同学这样,在某些方面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的满足,长大有了能力后,就开始疯狂补偿自己的行为。

不得不承认,相较于出身贫寒的孩子,家境优越的孩子,在物质条件上确实拥有更为丰富的资源。

他们看中的东西,一般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所以,在对待物质方面,就显得比较淡定,没有那么多执念。与同学相处时,若碰到其他同学喜欢自己的东西,他们会很大方的随手送出去。

而家境一般的孩子,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就像我的朋友一样,都上了大学,还不舍得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分享给舍友,更别提小学期间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了。

所以,即使是穿着同样的校服,我们通过孩子间对待物质的态度,也可以大致判断出其家境的不同。

③社交表现的不同

胡歌、阿雅、周迅、迪丽热巴、梁朝伟、陈建斌……

出身一般的你,见到以上大牌明星,是否能镇定自若的与之交流?相信很多网友都和我一样不敢保证!

如果我说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可以做到,想必很多网友都会说,那这个女孩一定是像王诗龄一样,出生在富贵之家,有资本打底,有接触明星的机会。

不错,9岁的摄影师笙笙,就是这么一个女孩。她凭借着著名摄影师父亲邹瑜鹏提供的优渥家境,不仅可以就读于上海数一数二的知名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可以利用爸爸的人脉关系,接触各行各业的知名人物,镇定自若的跟他们交流,不卑不亢的指导他们配合自己拍照。

而这一切,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想也不敢想的~

家境不同,就代表孩子的社交圈不同,社交圈不同,就意味着孩子所面对,学习的社交技巧不同。

家境富裕的孩子,社交圈子不仅更广,而且社交人群也更加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社交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模仿不同社交技巧的机会。

所以,这些孩子在与各种人群的交流中,会显得更从容淡定,自信开朗,不会刻意讨好谁,也不会故意针对谁。

相反,那些家境贫穷的孩子,社交圈子往往较为狭窄,缺乏与不同背景人群接触的机会,从而难以掌握各种社交技巧。

这种限制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不同社交场合时感到不安或不知所措,难以自如地表达自己,也可能因为缺乏自信而显得较为拘谨。

所以,即使是穿着一样的校服,从孩子们的社交差距上,我们也可以大致的判断出他们的家境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家境的好坏,会使得孩子与孩子之间产生如此大的差距?

仔细思考过后,我发现,这其实存在一个归因上的错误。

因为从现象上看,家境好的孩子,具备以上优秀品质的比例,确实比家境较差的孩子多一些。

但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还存在一部分孩子出身家境贫寒,但照样气质出众,视金钱物质于身外之物,且善于社交的。

也存在一些出生家境优越,但不具备以上优秀品质的孩子。

而使得孩子们之间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并非家境,而是家庭教育。

因为相比家境贫寒的父母,经济优渥的父母,更有条件和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无论是家境贫寒还是优渥,只要父母能够重视并投入精力进行家庭教育,就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有品质、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