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糖尿病患者,大家都知道,要监测的血糖不仅包括空腹血糖,还要包括餐后血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餐后血糖的数值和空腹血糖一样很重要,作为医生,就碰到过很多患者,他们餐后的血糖要明显超过空腹血糖。

由于空腹血糖是大家平时最关心最在意的,所以空腹血糖的数值大家都牢记在心,一般而言,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是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在6.2-6.9 mmol/L,那么就考虑空腹血糖受损,这个阶段往往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如果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 mmol/L,则基本考虑为糖尿病了。

相对于空腹血糖,大家对于餐后血糖的了解就不多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餐后血糖究竟在多少才达标,甚至很多糖尿病患者也不知道。

首先,你要知道,餐后血糖代表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测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顾名思义,就是进餐后的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对于糖尿病患者,监测餐后血糖,还能指导餐前的胰岛素用量,医生就是根据餐后血糖来调节餐前胰岛素量的,比如有的人是早餐后血糖高一点,医生可能会让早餐前多打点胰岛素,有的人是晚餐后血糖高点,医生可能会建议晚餐前多打点胰岛素。

既然餐后血糖如此重要,那么正常的餐后血糖值是多少呢?

进食以后,基本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血糖就能升高,一部分食物比较容易被吸收,所以升糖速度也比较快,特别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馒头等主食,餐后大概1小时左右,血糖的水平会达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2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基本要下降到7.8 mmol/L以内。

所以餐后2小时的正常血糖,要低于7.8 mmol/L。

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7.8 mmol/L,而小于11.1 mmol/L,则认为是糖耐量减低,所谓的糖耐量,是指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原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原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如果糖耐量正常,无论怎么吃,血糖都能控制在一个很稳定的水平。

可如果糖耐量减低,就会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现象,这类人群出现糖尿病的概率是很高的,如果餐后血糖直接大于或等于11.1 mmol/L,则基本可以直接诊断为糖尿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都特别重要。

要想稳定餐后血糖,一定要牢记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一定要合理控制饮食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如果得了糖尿病,你还管不住嘴,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那么血糖是不可能控制好的。

得了糖尿病,在主食上,不应该顿顿都是精米细面,应该粗细搭配,更有利于健康,在菜的选择上,要注意蔬菜、瘦肉、鸡蛋、牛奶、水果等搭配,要远离动物内脏、动物油、油炸食物、肥肉等高脂肪食物。

另外,还要注意,最好不要喝汤,但是喝水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一定要坚持运动

糖尿病患者要想把血糖控制好,一定要坚持运动,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让胰岛素变得更敏感,运动还能燃烧脂肪,消耗热量,达到降糖的效果。

第三,该用药就得用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西药副作用大,确诊了糖尿病也不愿意用药,甚至觉得用药成瘾,这是大错特错的,如果不控制好血糖,时间长了,糖尿病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这才是最可怕的。

第四,一定要动态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去测血糖,血糖是高是低都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