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

“三夏”生产进展顺利

安徽是产粮大省之一

据了解

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抢收圆满结束

比去年提前2天完成夏收任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3年安徽粮食产量约830亿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超1300斤

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0多斤

以占全国4.3%的耕地

生产全国6%的粮食

那么

今年这里的夏粮收成怎么样?

安徽在夏粮生产上有哪些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这些问题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党组成员、副厅长

潘鑫

阜阳市委常委、太和县委书记

邵兵

在麦收现场

为你解读相关内容!

安徽小麦生产有望实现“二十一连丰”

作为产粮大省,要守好保障粮食生产的第一道关口。那么,今年安徽的小麦生长情况怎么样呢?

潘鑫表示,通过采取种子包衣、机械化、精量适期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有效防控和科学田间管理等综合措施,今年小麦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据农情调度,安徽省小麦的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呈现“三增”的好形势。今年种植面积为 4315万亩,比上一年增加20万亩,有望实现“二十一连丰”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邵兵称,太和县的情况与全省情况较为相似。今年,太和县小麦种植面积为150万亩,目前已全部收割完成。省 市专家对小麦进行测产,其中太和县种粮大户、2022年度三农人物徐淙祥的高产示范田测产,亩产高达846.84公斤。通过全县小麦测产,今年全县产量预计在74万吨,相比上一年度的71.5万吨有所增加,意味着今年丰收已成定局

在这一过程中,小麦收获目前面临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天气。由于皖北小麦成熟是从南往北推进,一旦前期天气影响了南方的收成,后期机械调运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对北方后期收成造成更大影响。为此,太和县也做了充分准备。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做实防灾应急预案

确保颗粒归仓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对农业收成的影响,应急预案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安徽在做实防灾应急预案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潘鑫表示,他们加强与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服务,特别是气象部门,在麦收期间每天向社会发布天气预报和阶段性天气形势预测。降雨天气时,每三个小时更新发布一次,提供给产粮大县、主产区及技术人员,以便根据天气和实际情况调整作业计划。潘鑫举例说,在麦收刚开始时,有个地方集中降雨,导致个别田块有积水,他们便按照预案调配了包括水泵在内的应急机具。

另外,安徽省依托1万多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了765支应急处置作业点队伍,同时准备了567个粮食烘干中心。为了应对常规机械不能下地的情况,他们还准备了6300多台履带式大型收割机,用于积水地块,以确保一旦有灾害天气发生,能够及时调配机具,然后下地抢收、烘干入库,做到颗粒归仓。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潘鑫还表示,安徽省每年都会结合实际对防灾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省市县三级专门将应急保障服务各节点的24小时值班电话向社会公开。农业农村部门还在粮食主产区、重点乡镇以及高速公路出口设立跨区作业机手接待服务站,机手们遇到各类问题都能及时给予解决。另外,农机作业需要用油,当地与中石化、中石油形成了一个机制,使得所有“三夏”期间的农机作业用油实行优先保障供应和优惠供应。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邵兵表示,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对“三夏”应急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太和县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开展。

首先,做好应急预案至关重要,预案要做“实”。具体体现在: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要提前预判在紧急情况下会出现哪些问题,不能让预案只是摆设;二是要做好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如理论上的烘干、储藏与实际自身能力如何结合;三是要坚持务实管用,也就是预案的质量很重要,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就完全按照预案来运营。

第二,做实预案后要做足准备。其一,在收的环节重点是机械,在极端天气下机械调用困难,目前本地有2300台收割机,在这种情况下能调用多少,这些都需要考虑;其二,要解决在 极端天气下收回来的小麦烘干问题,这几年县里建了26个烘干中心,机器达40多台套,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性组织的作用来烘干和储藏,要计算好各种设备是否够用,在不同影响程度下需要准备多少东西都要明确,并且基础逐年在夯实,即根据上一年或过去出现此类天气时的短板问题,下一年在该环节逐步加强。

第三,做好实施。有了预案并做了充分准备后,一旦发生就立即启动预案,用充分的准备来保证预案能高质量地实施下去。总结起来就是要做实应急预案,能直接操作,准备要非常充足,也就是常说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科技创新

提高小麦单产水平

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那么,安徽在提高单产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潘鑫认为,小麦单产提高最主要的是科技创新,主要是在地、种、肥、药全要素精准施策,耕、种、管、收全环节精耕细作,人、技、钱、险全方位精确保障。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良田方面:主要通过统筹项目与资金,不断提高投入标准、建设标准和管护标准。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投入去年达每亩2500元,今年会提高到了每亩2750元。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建成6256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整个耕地面积的比重达7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良种方面:202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种业振兴、打造种业强省的目标,并主要实施“五大行动”,包括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行动、种业创新攻关行动、种业基地提升行动、种业企业扶优行动以及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安徽当前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达 98%以上。

良机方面:主要有三个要点,其一,加大高性能、智能化、一体式大型农业机械的投入,以提高农机具作业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全省大型复式智能高效农机的占比达 22%;其二,持续开展报废农机具更新补贴,通过此举淘汰高能耗、安全性能低、机收损失率大等落后产能,从而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其三,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已连续保持在 1%以下,低于国家规定的不高于 2%的标准。

良法方面:安徽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在全省建立了诸多精耕细作的示范,包括建立省市县三级示范田25个、精耕细作示范点125个,通过这些举措来带动大面积单产的提升。

良制方面:安徽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党政同责”,同时构建包括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保险保障等多元化投入激励支持发展的机制。去年,安徽省财政统筹了11亿元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对3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补贴,这是由省级财政专门拨款进行补贴的。补贴方式是直接打卡到种粮主体,谁种粮就补给谁,种粮越多、效益越好则补贴越多。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订单小麦

农民每亩可增收100多元

说到农民收入,潘鑫表示,安徽今年小麦优质专用品种达到3650万亩,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85%。对于专用小麦实行单种、单收、单管、单储、单加工的订单生产模式。同时,将种植主体的详细信息通过电子地图公开发布,引导用粮主体和加工主体按图索粮,促进了产销对接。经调查发现,这种订单模式下种植的小麦每斤溢价1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这无疑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举措。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邵兵表示,太和县内150万亩小麦种植总面积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135万亩,占比90%;其中40万亩为优质品种推广示范基地,这些优质品种让农民一亩地大概增收100多元。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里有粮,“麦”向丰收!安徽提高小麦单产的秘籍是什么?

观看完整视频

编导|李媛媛

摄像|张利椿、 袁海洋

编辑、视频剪辑|崔竞旖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