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8日,“和地在创”美育人才种子计划二期开营仪式暨社区美育学术分享会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广佛80名青年艺术家与社区工作者今年将继续扎根顺德,开展6个以“在地编织”为主题的社区美育共创项目。据悉,“和地在创”美育人才种子计划由和的慈善基金会策划及资助,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承办,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协办,致力于构建一个全区性社区艺术营造的“顺德模式”,加快培养社区美育人才队伍,实现政府、社会、居民艺术营造总动员,打造人人可知,人人可感,人人可享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地在创”美育人才种子计划2期开营仪式暨社区美育学术分享会现场。

美育人才种子计划二期项目正式启动

历经在地调研、课程设计、学员招募各阶段的工作,6月6日,“和地在创”美育人才种子计划二期项目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办开营仪式。和的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司徒颖、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何周宇、院长吴慧平、副院长王朝虹、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副研究员陆思培、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副主任陈聪、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启新、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李允冠、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陈子劲、“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王南溟及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社区代表、公益组织、文化艺术行业、学员代表等100多人出席了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的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司徒颖、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何周宇等领导、嘉宾、导师出席开营仪式。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介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美作为全国八大美院之一,建校70多年来,一直注重让师生走出校园,关注社会,通过艺术、美术的力量,让社区美育受众越来越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为开营仪式致辞。

美育人才种子计划第一期成果颇丰,共培育了43名社区工作者,23名青年艺术家,落地了10个在地共创营活动,辐射顺德6个社区。如左滩“村书”计划介入乡村家庭与村落文化,拉近了长辈与晚辈,居民与社区的距离。一期项目还参与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2023年社会美育国际工作论坛暨实践者会议”、四川美术学院2024年“第五届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论坛”,并入围“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社区项目/平行展”等多个项目。

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李允冠在开营仪式上评价说,一期项目的成果让他惊喜,艺术家竟通过街坊喜闻乐见的方式重塑了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想不到社区文化可以这么呈现。他说,佛山顺德历史悠久,既有千年前中原人南迁开发珠三角,形成开放包容的广府文化,又有百多年前中外文化交融的顺德印记和商业历史痕迹。如在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开展的“鱼灯非物质制造实践”项目,受到各方好评,升平“非遗”鱼灯广为人知,不仅走进迎春花市,还获得商业合作邀约。看了二期项目计划,更要点赞,期待更多在地性成果,把打造成流动美术馆,走进顺德社区,为区域文化植入艺术活性因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为开营仪式致辞。

据悉,二期项目共收到156人报名,通过面试评审录取了80名学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项目执行总负责人王朝虹介绍,其中包括青年艺术家47名,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科技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另有社区工作者33名,来自广州、佛山顺德各街道,涵盖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及骨干、文化艺术机构负责人及骨干、社区居民骨干等及来自一期的朋辈导师3名。师生们将与社工、居民一道通力合作,发掘在地资源,潜移默化地将艺术嵌入行动主体的日常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项目执行总负责人王朝虹为来宾做项目介绍。

80名学员将开展6个社区美育项目

开营仪式上,承办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何周宇、院长吴慧平为导师代表毛一山、学员代表周敏敏、朋辈导师代表李欣婷、美育校社融合示范单位代表李志业等颁发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何周宇、院长吴慧平为导师、学员、朋辈导师、美育校社融合示范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据介绍,80名学员将参与二期6个项目,分别是:绿野艺境——左滩村公共艺术节暨水利文化探索活动;乐从社区素人戏剧营;日常生活与美育——培育良好的社区美育生态;垃圾可视化与顺滑城市——每一件垃圾都有义务被看到;饮和食,物之场——顺德饮食和地缘文化、经济发展、家庭关系的观察、探索;洄家——关于流动、变迁和最终的归宿。

顺德是水乡,美食以河鲜为主,却也有酱鱼?这是项目导师代表毛一山团队前往顺德区龙江镇左滩村发现的新鲜事,他说,酱鱼制作方法与广式腊味不同。他将举办以“水生态”为主题的大地艺术节,并将村中水利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推出相关文化探索研学课程。学员代表林芳羽计划着,通过艺术手段,让《每一件垃圾都有义务被看到》,动员居民从源头减少垃圾、妥当回收。

挖掘美食这条路走对了!顺德区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党委书记李志业告诉记者,俗语云“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大良地处顺德古县城区,是粤菜厨师诞生之地,民间还藏有粤菜古菜谱。去年升平社区举办的“摸鱻儿·鱻游记”活动让升平“非遗”鱼灯火了。今年计划挖掘顺德不为人知的美食,让粤菜古菜谱重见天日,估计能吸粉无数。

自一期项目始,开展社区美育实践探索已受到广美师生的高度关注。在2024广美本科毕业季观展活动中,展示着不少学生到社区完成的毕业作品,《成为沙头村民的79天》就是其中之一。四位同学在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沙头社区开展为期79天的驻地创作,作品“只要你是唱戏的都是沙头文艺社的一分子,就算是唱卡拉OK,我们都承认你是我们的一分子。” 记录下社区原汁原味又温暖朴实的言语,把社区之美呈现出来,拉近了街坊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广美本科毕业季观展交流现场。

大咖齐聚广美社区美育学术分享会

6月7日至8日,深耕社会美育的学界专家王南溟、陈子劲、陆思培等齐聚广美,与一线导师、跨界破题的青年艺术家及社区工作者共同探讨多元参与的社区艺术文化发展与社会善治之路,共建社区生活的美好未来。他们参加社区美育学术分享会,并走访顺德社会创新中心、顺德勒流龙眼村太蔚庙、大良升平社区、龙江镇左滩村等,了解顺德端午习俗,探访“非遗”工作室(鱼灯、刺绣)等;专家们当天还为两组在地开展的调研课程及项目进行点评及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题讲座与对谈现场。

“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王南溟表示,艺术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还需要艺术家,更需要居民主动变身志愿者。“志愿者能量很大,熟悉社区每个角落,而专业艺术力量与社区居民拧成合力,能达到从政府发动到居民自发参与艺术社区共建的效果。因此艺术、美术不能只在学校,也可以在社区,艺术家也可以参与社会艺术治理。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省等都在开展有意义的社区美育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陈子劲说,“丈量、整理、想象、建设”是一种社区营造的实践路径。这与广美师生们正在开展的社区美育实践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社会的艺术工作者、艺术的社会工作者,要尊重在地文化,调动专业智慧与社群协同共谋社区的美好愿景。

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陆思培分享了《我参与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介绍了从化乐明村“熟荒地”艺术&乡村等实践成果,他勉励学员开展社区美育实践。艺术家要有实践的欲求、与他人发生连接的愿望,而行动是最好的思考和求知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学者一行走访项目所在地村居并为课程中的导师、学员解疑答惑。

按照计划,二期项目将开展至2024年11月。王朝虹介绍,在一期的基础上,二期项目将展现一个更加深邃与广阔的全新面貌。二期项目有新的主题——“在地编织”。编织的是对大地母亲最深情的致敬,是对每一片土地上自然人文的珍视,是对土地上生活着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梦想的尊重。目标是唤醒大地上栖居的人们内心深处的主体自觉,让他们成为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与土地共同呼吸,共同成长。师生们将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实践社区美育,更加有效地探寻艺术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玉尘

图片由广州美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