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为期四天的2024年世界头脑奥林匹克(OM)决赛在美国埃姆斯市爱荷华州立大学闭幕。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派出两支队伍参加了“人工智能装置”“摇滚穿越之旅”小学组比赛,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分别荣获装置题小学组冠军和表演题小学组冠军。这也是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参加OM比赛以来,第六次捧回了世界冠军的奖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该校已成功包揽头脑奥林匹克世界总决赛五道赛题(小车题、装置题、古典题、结构题、表演题)世界冠军,共捧起7座冠军奖杯,实现大满贯。

冠军背后,是一群人一点点把“白日梦”变成了现实

头脑奥林匹克(OM)是一项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一切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这4天的比赛,对于大宁国际小学的13名同学和4位老师来说,就是将一场“白日梦”变成了足以令人尖叫的美好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名次是从后往前报的,报到第六第五名时,心情是矛盾的,既想被报到又不甘真止步于此;报到第四第三名时,心里更为忐忑;第二名还不是我们时,所有人心跳急速加快,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担忧、怀疑、还夹杂着一种不敢相信的狂喜……直到主办方喊出了我们的名字后,所有人都把压抑在喉咙口的喜悦喊了出来,有人在跳、有人在笑、有人在拥抱,这实在是一个太美妙的时刻了。”再次回忆起比赛报名次的场景,参加表演题的队员们仍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了解到,由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差异,头脑奥林匹克五道赛题中的表演题,一直是中国学生的弱项。此次,队员们在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在赛前充分准备,直面语言、剧本和角色理解方面的挑战,从尝试着编剧本、找音乐、制作道具到一次次修改剧本、揣摩摇滚乐的节奏等等,对表演风格如何贴近项目以及审美表现趋势要求等做了大量调整,花了大量心血。

“这些孩子平时都比较腼腆,上场前有外国裁判过来和他们交流,他们都有点紧张。但一到舞台上,他们像换了一个人,富有激情、充满能量,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他们骄傲!”领队兼教练陈翔介绍,比赛现场,队员们将最常见的水果网兜“变废为宝”,制作出服饰、发饰和演出道具,以“摇滚穿越之旅”为主题,将自己天马行空的设想用极具感染力的表演一一呈现在舞台上,游刃有余且自信十足的表演让一旁紧张的指导老师松了一口气,也赢得了评委的频频认可和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装置题比赛中,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在情节设计上,利用装置穿越回过去和梵高相遇,实现未来和过去的对话,共同探讨艺术的本质。由于这支队伍在2个月前刚参加过了波兰区决赛,还收获了金奖,所以前期大家都较为放心,没想到却在装置题长期题比赛中,由于紧张导致了一点失误。所幸队员们没有相互埋怨,而是彼此打气、调整心态,在随后的即兴题里靠着更加出色稳定的发挥,勇夺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鼓励学生们跳出传统框架,勇于质疑和探索;倡导独立思考、发表独特有价值的意见;给予彼此尊重,在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之间找到平衡点。”团队教练虞敏敏老师认为,OM带给学生们的,不仅是荣誉和奖杯,而是一种创新思维、一种合作精神,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在比赛中,学生们学会了将创意融入生活,学会了表达自我,学会了团队意识、更学会了在遇到困难时及时调整心态,这些不仅帮助学生们取得了优异成绩,更为未来面对各种挑战做好了准备。

当OM以课程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时,更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在大宁国际小学校园里,OM不是一次新奇的体验、不是少数孩子的选择,而是纳入课表的普及型课程——自2014年起,学校通过大科学课程统整,将OM纳入三年级必修课程,从制度上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OM。

随后,学校又成立了OM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陈翔和学校信息、英语、美术、音乐等跨学科领域的教师们一同以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研发了符合自身实际的OM校本课程——围绕OM长期题和即兴题所涉及的内容,适当融合科学与技术、工程等课程内容进行授课,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质疑,共同解题,以此提升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艺术表现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翔老师执教OM课程市级公开课《纸质桥上放硬币》

如三年级上学期课程,以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作为入门阶段学习载体,通过《小小纸儿本领大》为主题,设计了纸环裁剪、纸绳与纸棍、纸塔比高、纸船承重、纸的变化等内容,融合了语言题、简单动手题等基础即兴题。等到下半学期则不再局限于纸主题,设计了小球高度、双层结构、白日做梦、新产品企划等内容,融合混合题、复杂动手题等高阶即兴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OM课上的小车作品

通过一整年的学习,各班级以教研组设计的OM课程评价手册为依据,评选出学科“习得之星”。这些学生将优先选择参加OM选修课程,即OM社团和330俱乐部活动,并可以在后续专业学习中代表学校参加各类OM比赛。“目前操作下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大家都认可这样的评价方式,感到公平公正,也让那些对OM尤为感兴趣的孩子获得了更广阔的深入探究学习的时空。”陈翔表示。

在副校长南艺看来,OM项目成就了很多普通学生,他们不一定是所谓的学霸、不一定学过奥数,平日里也似乎不一定是最亮眼的孩子。但在参赛过程中,孩子们身上有一些连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掘,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大爆发,使得学生们从中能够看到自身的价值。

创新是一粒种子,可以在校园每个角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其实,在登上OM赛场之前,大宁国际小学的孩子们已经身经百战,跨学科科技主题实践、专业社团活动、OM亲子擂台赛、各类专业竞赛……南艺认为,之所以能频频在OM舞台上大放异彩,正是因为学校一直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意识早早地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校园生活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除了OM普及型课程外,学校“大科学”课程群的建设也日趋完善,目前设计了科学与信息、工程与技术、编程与创意、实验与探究四大模块,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丰富的课程土壤。如今,学校结合节日特色已形成了具有年段特点的科技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超级百变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课后挑战纸极限

如每年迎新活动,学校会结合本年度OM全国赛长期题进行学校超级百变活动主题的拟定。有一年,学校根据OM“古典”题拟定主题“袜子的故事”,举办了以“袜子与寓言”为主题的迎新超级百变活动,发动全校师生一同参与创意的想象与制作。各年级的积极参与,给了OM团队很多启发与支持;OM团队也将最新的作品分享给全体师生,大家都十分享受创意思维碰撞的过程。

科技节,学校会专门安排一场OM亲子擂台赛,以纸张作为各类动手创意的原材料,设计立体字母、接力飞行、纸绳拖物、纸张叠高等不同的主题,并以长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与家长共同研究设计。比赛当日,学生们都会将学习成果拿到学校与他人“一决高下”,学校也会设置金、银、铜擂主奖项作为奖励,“金擂主”还会在学校迎新创意活动中进行全校展示。

此外,每年3—4月开展以“呵护生命、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养殖月系列活动;9—10月开展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DIY创意节活动;结合科技时事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果说OM课主要面向三年级的学生,那么在“大科学”课程观的视野下,由此衍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展示课堂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创意在学校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而这,也恰与学校倡导的“微笑每一天”办学理念所契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的校园氛围中,尽情释放创新的活力与能量,努力成为身心健康、富有爱心、勤学好问、能负责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素养与领袖气质的未来公民。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