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动车走进了一线城市,对别人我没有发言权,但确实带给我的通勤带来了“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车违规了

我的车违规了

6月初的一个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骑电动自行车上班。在北京某地铁路口,莫名其妙的被2名交通协管员拦停了,看到从远处走过来的交警,我下意识摸了摸戴着的头盔,确认自己没有闯红灯、没有走机动车道。
交警已经不年轻了,很有礼貌向我敬了个礼,“同志,电动自行车接受检查,请您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已经年逾五旬还在值外勤的“帽子叔叔”,当时我是心生一丝感动。车是我去年正规店买的“新国标”,手续齐全,能有啥事?何况和其他城市比起来,北京查电动并不严格到苛刻。
可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居然违规了三条!
1、“安装后视镜”(我买车时加装的);
2、“缺少脚蹬子”(我嫌打脚,给拆了);
3、“测速最高速度为36km/小时”。我知道新国标规定最高时速为25km/小时,可我也没改电机,没换电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不说了,帽子叔叔还是很有礼貌很讲道理的,他也不认识我,也是执行任务,我认罚着急上班啊,迟到了半天工资就没了。
扔下车,顾不上叫网约车了,打个出租赶紧奔单位。

通勤的全盘考虑

通勤的全盘考虑

家到单位全程20公里,线路比较绕,原先骑电动车单程约50分钟,现在摆在我面前3个选择:
1、公交车(地铁太绕)单程约2小时20分钟,倒3次,车费3元,全天6元;
2、开车一周4天(1天限号),单程25公里,全天50公里,正常情况下单程50分钟,油费往返约40元(限号那天另做打算);
3、叫网约车有点心疼钱,一次就大几十,挣的那点工资还没到打车自由的程度。
真的怀念我那小电动,一天才消费1块钱,通勤时间还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享电动车真是“便民”雪中送炭

共享电动车真是“便民”雪中送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享电动车自行车走进一线城市后,我的通勤终于找到了出路。

每天坐一趟公交约7公里约40分钟1元钱,然后骑共享电动车15公里约50分钟约10元。虽然限速只有20km/小时,但也比全程公交快,单程一个半小时到单位,全天22元通勤费。

总结

总结

1、骑自己的电动最省钱省时,一天1元钱,可惜是过去式了,咱不能和规矩较劲;
2、公交最省钱,但耗时太长,下班好说,上班真没保障,迟到就得不偿失了;
3、共享加公交,单程1个半小时,全天22元钱,真是有点心疼,可还要感谢“共享”,没了它,开车更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一些城市有关共享电动车的负面消息,毁车座,割海绵,毁扫码,甚至推河沟里,不怕监控么?那可是违法行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会触犯法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以前每天多花20块钱,多在路上近1个半小时,停“共享”最提心吊胆(怕违停交高额管理费),但毕竟还是给我有限的方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百姓都是最朴实守规矩的人,我选择“共享”是无奈、也是不得不去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原创,无意诋毁任何制度规章,图片部分取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