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河北滦平:

“山好水好日子美”(走进乡土中国)

本报记者 朱金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2日 第 12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山岭长城蜿蜒盘踞在崇山峻岭间。
  尚俐君摄(人民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主峰风光。
  本报记者 朱金宜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在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参加研学。
  于 磊摄

从北京市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便进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窗外山景渐渐连绵成片,不知进入这座燕山脚下的小城内,能看到何种风光?

“我们这儿没别的,就是山好水好人也好,日子越过越美!”初次见面,滦平县红旗镇桥头村村支书冀海洋这样概括他眼中的“滦平之美”。

近日,记者走访滦平县多个乡镇,记录当地依托长城文化、康养旅游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以旅兴业的故事。

万里长城 金山奇秀

“你要写金山岭长城,就不能只写金山岭长城,要写巨龙横卧,磅礴振轩辕……要写金山独秀,雄关几万重……”在短视频平台上,“长城老郭”是拥有50多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每天凌晨5点多,54岁的“长城老郭”郭中兴就会登上金山岭长城,为网友直播日出时的长城风光。

行走在古老城墙上的,还有不少来自京津地区的游客。“金山岭长城很有特色。”来自北京的程女士是一名“长城爱好者”,打卡过北京多个长城景区。在程女士看来,金山岭长城最有“长城味儿”:“这里不仅有敌楼、烽燧等长城特色建筑符号,还保留着原生态的古老城墙。”

西起龙裕口、东至望京楼的金山岭长城,长约10.5千米,因其开阔的视野、奇特的景观及保存完好的建筑艺术,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初夏时节,芃芃草木已为山峦披上绿装,金山岭长城蜿蜒其间,勾勒出一幅秀美画卷。

同享眼前胜景的,还有几位身着运动装的外国游客。“我的朋友今年元旦曾在这里看过‘新年日出’,他告诉我来中国旅游一定要来金山岭长城。”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告诉记者,金山岭长城是他来华旅游的第一站,在长城上进行越野跑是种独特的体验。

近年来,依托金山岭长城景区及周边沟谷,滦平县推出了金山岭长城国际马拉松、金山岭长城徒步大会等赛事,吸引来自国内多个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的选手参赛,发展“长城+户外运动”的融合式体育旅游。今年4月,金山岭长城景区还推出第三届长城毅行徒步节活动,增进游客对长城文化的感知,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据介绍,今年以来,金山岭长城景区已接待游客近13.5万人次,综合收入641.73万元。越来越旺的人气,也为金山岭长城脚下的花楼沟村等地带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

2023年,花楼沟村改造特色民宿104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40万人次,直接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400多人,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

“游客到金山岭长城,必经我们村。我们将继续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将‘过路经济’转为‘落地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花楼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白新营说。

白草洼园 借绿生金

抵达付营子镇的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时,暑气正盛。司机姚师傅却送来一句“温馨提示”:“一会儿到了主峰,你们加件衣服,说不定还有点凉呢!”

沿盘山路而上,车行穿过葱茏密林,再徒步向白草洼主峰进发。行进间,暑热退去,迎面吹来凉爽的风。一望无际的松林草海逐渐在眼前铺展开来,阳光隔着雾气投映“海”上,照见阵阵波涛。

总面积达54平方公里的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1188米,拥有植物1069种,其中不乏大花杓兰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7.6%。经河北省林科院测算,白草洼的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处达每立方厘米5万个。夏日来白草洼游玩,既能享受“天然空调”的凉爽,又能来一场“森”呼吸之旅。

沿着木栈道一路向主峰走去,连片的高山草甸逐渐退后,空气中不时飘来稠李花的淡淡甜香。据了解,白草洼有“四海一谷”的景观,“林海”“草海”“石海”“花海”与响水谷相映成趣,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游览路线。其中,每逢初夏,响水谷内会出现“一谷四季”的奇观:山泉水奔流至某处便回转变缓,溪水从冰层下潺潺流出,冰层周围山花摇曳,冰层上却遍布前一年秋冬的落叶,组合式的四季之景令人啧啧称奇。

为守护好这片珍贵的“华北绿肺”,白草洼每年仅在6月至10月对游客开放。近年来,白草洼还尝试发展森林康养等旅游业态,借绿生金,让良好生态的福祉为更多人所共享。

花海小镇 助农增收

“花海小镇今年升级成为4A景区了!”来到金沟屯镇下营子村,村支书白桂娟忙不迭地向记者介绍这座燕山深处的“药谷”——热河中药花海小镇。

层层梯田里,套种着梨树、玉米等作物和黄芩、苍术等中药材。“我们采用果药间作、粮药间作以及药药间作等模式,坡坡岭岭就像一座座‘绿色银行’,不仅能开满花朵,也能收获果实。”说起这座“宝山”,白桂娟难掩自豪之情,“谁能想到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呐!”

时间回到10年前,下营子村村民孙士河外出经商有了积蓄,想要返乡创业。在村两委班子和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建议下,孙士河决定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

正当孙士河准备大干一场时,难事出现了:“我们村山地多,人均土地面积不足2亩,不少村民对于土地流转既困惑又担忧,最怕的还是流转了地却赚不到钱。”孙士河回忆道,那时除了与村民细致沟通外,改造荒山也是一项大工程,仅开垦梯田、平整土地就用了三四年的时间。

经过努力,一座集中药材生态种植、良种繁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药材产业基地逐步成型,依靠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务工收入、资金入股分红、卖土特产收入,当地村民实现了“一地生四金”,人均年收入增至1万元以上。

凭借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中药材种植基础,花海小镇充分发展旅游产业,形成花卉观光、科普研学、特色采摘、乡情体验、夜间灯光秀等多种业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据介绍,今年以来,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已接待游客3.2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

“未来,我们要继续发展‘中药康养+民宿旅游’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让大家依靠特色产业,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白桂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