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宝栋戏曲文集

王如昆编

前辈艺术家“对台戏”赞

前辈艺术家唱“对台戏”的佳话很多,不仅四大名旦他们唱对台,老生、武生、大面都有唱“对台”的传说。他们的“对台戏”都是凭着真本事,“你高,我还要高”“真刀真枪”地对着干的!但是他们私下里交往都很友好的!这种情怀维有我国的戏曲界有,是非常难得的一种社会现象。梅兰芳与程砚秋、谭富英与杨宝森、李少春与李万春等,更有程砚秋与新艳秋(两代同派)的“对台”。你好,我要比你更好!这种硬碰硬的打擂台,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虽然也有矛盾,但是不视为仇敌,其社会效应则是艺术的水涨船高,飞跃提升。这种勇气与胸怀是现今的时代是不能想象的!实际上也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豪侠义怀,世间少有!

梅葆玖先生的逝世,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对梅派艺术引起追怀,是近来一段时间没有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了,如今基本上已经是“无旦不张”的局面,连票友中的梅派都成了凤毛麟角了。梅派已经被人说成“没派”了!前几年举办过“梅兰芳金奖”的大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以梅兰芳命名的大赛,获奖者有程派、荀派、尚派、张派甚至筱派的演员,维独缺少正宗的梅派!梅派真正成为“没派”了!在梅葆玖逝世的时刻,人们才回顾往日梅兰芳及其弟子的一些影视作品,又掀起一阵“梅热”,我看了一些颇有感慨。特别是看了一些梅派传人的影象资料,如:杨荣环的“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李玉茹的“穆柯寨”;杜近芳的“凤还巢”;童芷苓的“宇宙锋”等。觉得他们的演出在某些动作上并不完全象梅兰芳,但是在精神气质上特象梅兰芳!而现在的梅氏传人恰恰相反,在动作规范上与梅兰芳一丝不差,但是在精神气质上似乎减色不少!原因何在呢?窃以为,梅兰芳在根据自身条件,使用各种表演手段,塑造出剧中人物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各种有利因素,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杨荣环、李玉茹、杜近芳、童芷苓、以及言慧珠、丁至云等,各人的自身条件不一样,他们调动了自己的有利因素,发挥了梅派表演艺术的精髓,达到比较完美的整体效果,而不是表面的模仿。现在有充分的影视资料,要做到表面模仿容易做到。而那时的设备远没有现在那么完备,即使梅兰芳本人授教也做不到无休止重复。学者必须在有限的传授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记忆,加上严酷的苦炼,才得出的成就。所以能达到神似。正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