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恳请理性观赏,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集市上人来人往,蓬锁山拖着一条残腿,捧着一个海碗,向过往的行人乞讨。偶尔会有几个好心人,往碗里丢几个钱币。
这时候,走过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他停住脚步,惊讶地看着蓬锁山,愣了片刻,走上前问道:“小伙子,我不是给你指点了一块风水宝穴吗?你如今为何落到这个地步呢?”
蓬锁山也认出了老者,拖着哭腔说:“老叔啊,都是那一块风水宝穴惹的祸啊,如果不是那一块风水宝穴,我也不会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
老者是一位风水先生,他惊讶地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蓬锁山就把遭遇讲了一遍。风水老先生气得圆瞪双目,思索了一会儿,低声说:“你附耳过来,如此这般,保证你能发大财,夺回财运。”说罢,他还掏出一贯钱说:“这些钱你先拿去用。”
到了晚上,蓬锁山扛着铁锹,拎着红线,一瘸一拐地往山上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蓬锁山和风水老先生的相识,还是五年前的事情,也就是大唐天宝元年的秋天。那一年,地方上出现了洪涝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好多人家快要过不下去了。
这一天中午,蓬锁山愁眉苦脸地坐在家里,忽然响起了敲门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者,站在门口,伸手敲着门,引起了他的注意。老者笑着说:“小伙子,能够讨一口水喝吗?”
蓬锁山赶紧说:“行,你进来吧,我到厨房里舀水。”老者走了进来,跟着蓬锁山到了厨房,蓬锁山拿着水瓢,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老者的肚子里传来咕咕的叫声,猛地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他赶紧扶起老者放在躺椅上,然后看了看案板上的一包面条,咬了咬牙,拿出来半包,下了一碗面,又把唯一的两个鸡蛋下在面里,端到老者的面前。
老者闻见面香,醒了过来,肚子里又传来咕咕的叫声,他接过面条吃了起来,眼睛里湿润了起来。他今天出远门办事,家里也没有米了,他空着肚子赶路。谁知到了中午,他肚子里饥饿难耐,走不动路了,就来到蓬锁山的家里,原本打算讨一口饭吃。
没想到他看着蓬锁山的家里,几乎家徒四壁,比他家的条件还要差,而且看着蓬锁山坐在家里愁眉苦脸的,大中午的没有烧火做饭,就没好意思开口,就说成来讨口水喝。
只不过,肚子不争气,咕咕地叫了起来,而且身体也不争气,竟然晕倒了。蓬锁山自然知道老者是饿成这样的,就煮了一碗面条。
老者狼吞虎咽一般吃完,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蓬锁山红着脸说:“老叔,实在不好意思,我家里就剩下半包面条了,这是我和父亲的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锁山家里还有一位父亲,腿脚不便,卧在床上。他的母亲早几年去世了,剩下父子二人靠着几亩薄田苦度时光。因为家贫如洗的缘故,如今年过二十了,蓬锁山还没有说上亲事。
今年遇上了洪涝灾害,他家也没有粮食吃,为了节省口粮,父子二人每天只吃两顿,因此大中午的,他家没有生火做饭。
家里就只剩下一包面条两个鸡蛋,面条是父子二人的晚饭,鸡蛋放了好几天,一直舍不得吃。蓬锁山坐在家里发愁,明天到哪个亲戚家里借粮,不然的话,明天他家就断炊了。
老者听他讲完,笑着说:“我已经吃饱了,有力气了,晚上到了别人家里,就有饭吃了。”原来,他是一位风水先生,今天去几十里远的一家财主家里,帮他家寻找风水宝地,到了财主家里,自然就不会饿肚子了。
风水老先生说:“你这一碗面条,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尤其显得贵重,我不能白吃你的,可是我身上没有钱,只有一身看风水的本事。这样吧,我给你寻找一块风水宝穴,也算是报答你的一饭之恩。”
蓬锁山点点头说:“这样也行,我的父亲身体不好,估计不会高寿,先准备好墓穴,也是应该的。”于是,他带着风水老先生,来到了屋后的山上。
这一块山是他家的,山上都是石块,土壤贫瘠,树木都是歪歪扭扭的,只能当柴烧。风水老先生在山上转了转,指着一块地方,脸露惊喜地说:“合该你要发财,这是一块风水宝穴,埋在这里,后人财运旺盛,会成为富甲一方的富户。”
蓬锁山大喜,做了记号。风水老先生拱拱手,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蓬锁山去了舅舅家里,借来了几升米,父子两人靠着野菜煮稀饭,勉强度过了灾荒之年。到了第二年收获了麦子,家里就缓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有饭吃了,蓬锁山就请来几个人,把风水宝穴挖成墓穴,封了起来,只等老父亲归天之日,就葬在这里。
过了不久,风水宝穴的消息,传到了财主宓南收的耳朵里。正所谓人心难以满足,他家已经是富裕人家了,却还不满足,还想富甲一方。而且他心里不平衡,蓬锁山一个穷小子,凭什么将来富甲一方,超过他家呢?
于是,宓南收打起了风水宝穴的主意。他来找蓬锁山,愿意高价买下宝穴。蓬锁山当然不答应,宓南收慢慢地加价,最终加到5000两银子。
蓬锁山依然不答应。宓南收气愤地说:“5000两银子能让你过上好日子了,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到时候一文钱也拿不到。”说完,他气嘟嘟地走了。
过了几天,蓬锁山到集市上赶集,突然闯过来几个彪形大汉,将他撞倒在地,然后反咬一口,诬陷蓬锁山撞了他,将他打了一顿,还把小腿骨打断了。
蓬锁山无钱治伤,小腿从此瘸了。他知道这是宓南收暗中指使的,可是没有证据,只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他的老父亲劝他把宝穴卖给宓南收算了,不然的话,也不知道他还会使出什么手段。
可是,蓬锁山觉得这是他唯一翻身的机会,当然不肯轻易地就范,只有小心地加以防范。
大约半个月后,蓬锁山在睡梦中突然被人按住,五花大绑了起来。片刻后,灯光亮起,宓南收坐在椅子上,几个壮汉推搡着他们父子来到他的面前。
宓南收皮笑肉不笑地说:“风水宝穴我志在必得,最后一次问你,愿不愿意把宝穴送给我?如果不答应,我就把你们父子弄死,一把火烧了房子,到时候,宝穴依然会到我的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已至此,保命要紧,蓬锁山只好答应把宝穴卖给宓南收,谁知宓南收狞笑着说:“如今我不愿意出高价了,只愿意出5贯钱,你不愿意就算了。”
正所谓人为刀俎他为鱼肉,蓬锁山不答应也得答应,宓南收大笑着写下了契约,双方按了手印。宓南收丢下5贯钱,狂笑着用契约拍打着蓬锁山的脸,说道:“你这种人,给你脸你不要,非得逼我动粗。你别怪我心狠,都是被你逼成这样的。”
说完,他带着人扬长而去。
经此一事,蓬锁山的父亲忧思成疾,原本就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过了一年多就死了。蓬锁山只好另外挖了墓穴,把父亲掩埋了。
蓬锁山腿脚不便,在家里坐吃山空,坚持了两年多,田地也变卖了,最终变得身无分文,只好出去乞讨为生。
这期间,宓南收的老父亲病故,埋进了风水宝穴里。后来,他家的财运果然好了起来,田地年年大丰收,在小镇上的几家店铺,生意出奇地好,不到三年,家里的钱财翻了好几番。
这一天,蓬锁山在小镇上乞讨时,偶遇了风水老先生。当风水老先生得知宓南收采用了卑鄙的手段,抢走了风水宝穴,还把蓬锁山打成了残疾,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思索了片刻,风水老先生说:“既然他不讲武德强抢,我就给你想一个办法去偷,把风水宝穴的灵气偷回来。”说罢,他让蓬锁山附耳过来,如此这般一说,蓬锁山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
临走时,风水老先生拿出一贯钱,让他去买工具。
蓬锁山到集市上买了几卷红线和一罐朱砂,又买了两把铁锹,偷偷地上山,来到宓南收父亲的坟前。他晚上干活,白天躲在树林里睡觉。就这样耗费了好几天的时间,终于把事情办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后,宓南收的运气一落千丈,家里频繁出事,花去了不少的钱财,接着几家店铺生意清冷,年年亏损。
这时候,在一位姓谷的好朋友唆使下,宓南收跟着他去了一处隐秘的地方,玩起了耍钱,一夜之间几乎玩完了家产。他这才醒悟过来,中了圈套,企图逃跑,被人打了一顿,只好乖乖地变卖田地,偿还了欠款。
如此一番折腾,他家元气大伤。他心里愤愤不平,暗中带人把姓谷的打了一顿,谁知姓谷的不经打,回到家里躺了几天,竟然一命呜呼。
宓南收担心吃官司,悄悄地变卖了所有的田地,带着家人往南方逃去。店铺里的伙计们拿不到工资,货物被供货商追回,伙计们一怒之下,挖了宓南收的所有祖坟,把棺材和尸骨扔在野外,发泄心中的愤懑。
当他们挖到蓬锁山的父亲坟墓时,发现了一根红线。他们比较好奇,顺着红线一路挖着,竟然挖到了蓬锁山父亲的坟墓前,红线进了坟墓里。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蓬锁山做了手脚,偷了风水,好运气都到了蓬锁山的家里,而宓南收走起了霉运。
蓬锁山早就发了财,自从他做了手脚后,过了不到半年,走山路时被一块石头绊倒,爬起来一看,竟然是一块狗头金。他卖了狗头金,开始做生意,没想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不少的钱。
有了钱,他就开始治疗腿伤,也是运气好,他遇见了一位接骨高手,将小腿骨折处打断,重新接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竟然恢复了正常。
伤好后,他娶了妻生了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蓬锁山得知伙计们知道了他偷风水的事情,拿出钱来支付了他们的工钱,让他们保密。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秘密,只要知道的人多了,早晚就会不是秘密。过了一段时间,蓬锁山偷风水的事情,渐渐地传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人们并没有谴责他,反倒认为他做得对,因为那一块风水宝地,原本就属于他家的,他只不过采用了特殊的方法,夺了回来而已。
十几年后,蓬锁山的生意越做越大,店铺开到了县城里,家里良田千顷,奴仆成群,果真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户。
后来,有人到南方经商,曾经看到过宓南收在街上乞讨。一打听,原来他逃到南方,靠坑蒙拐骗过日子,后来被人发现,将他的小腿打断了。他的妻子带着子女远嫁他方,他万般无奈之下,为了活命,只好当起了乞丐。
人们听说后,都认为宓南收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如果他不是贪心,没有强抢风水宝穴,又怎么可能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呢?至少还是一位财主,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这正是,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做人千万不要过于贪心,不属于自己的,就算得到了,最终也会失去,因为有一种东西叫做天道,而天道是公平的,违背了天道,必然会遭受惩罚。
本故事笔法荒诞,意在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内容纯属虚构,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涉及的其
方面,俱是艺术加工的需要,与现实毫无关联,请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