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笠创建的军统局一直被视为国民党最大的特务组织,几乎家喻户晓。现在的影视剧作品中,军统局从土地革命时期一直到全国解放后的剿匪谍战,几乎无处不在。但实际上,军统局这一名称是与抗战相始终的,它正式定名于1938年全面抗战的战火中,抗战结束后不久就改名为“保密局”了。

抗战爆发前,戴笠为首的一帮特务隶属于蒋介石黄埔系核心组织:复兴社,系其下属特务处第二科。当时该处共三个科,一科科长系CC系骨干徐恩曾,后来长期领导“中统”;三科科长丁默邨,汪伪政权特务机构“七十六号”的主要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爆发前,戴笠等人已经多次对日寇展开特工战

抗战爆发前,日本特务在华活动日益猖獗,各路汉奸在日军的引诱下也蠢蠢欲动,先后在各地成立了形形色色的汉奸特务组织,担任冀东行政专员的殷汝耕甚至在日寇收买下成立了伪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率领冀东22县投靠了日寇羽翼之下。

鉴于中日之间关系十分敏感,蒋介石政权不便公开缉捕日谍,于是下令戴笠派出特工人员对这些汉奸下手。1936年前后,戴笠先后破获了所谓的“护清铲民会”“华南会”“先锋队”“自治会华北分会”等多个汉奸组织。1936年9月开始,戴笠派出自己部下的河南站副站长尚振声,策反了殷汝耕麾下“冀东保安总队”第1纵队长张庆余第2纵队长张砚田等人取得联系;次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戴笠派人与二张取得联系,并策动其于7月29日凌晨发动“通州起义”,消灭通州城内日军宪兵,逮捕了汉奸头子殷汝耕(后来又被日军劫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下令整合特工力量以适应全面抗战

全面抗战第1年,复兴社在敌占区的锄奸行动曾一度达到高潮。例如上海沦陷后,日寇笼络大批北洋时期高官、富商等,企图成立伪政权以维持地方秩序。对此,戴笠借助上海租界的掩护,提前布置了大批潜伏特务,多次伺机秘密潜入敌占区,于1937年12月先后刺杀了为敌伪服务的南市水电公司经理陆伯鸿、上海“米大王”顾馨等,对那些与日寇合作的汉奸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尽管戴笠及其部属在抗战前期的锄奸行动中屡立战功,但其所在的复兴社特务处毕竟是一个半秘密性质的团体,另外复兴社的特务工作归CC系首领陈立夫领导,戴笠作为其政敌处处受到排挤,调遣行动亦多有不便。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抗战爆发后,无论是戴笠还是蒋介石都希望特务组织能早日正规化。1937年9月中旬,蒋介石召集陈立夫、康泽、刘健群等亲信谈话,并针对特务工作明确作出指示:“现在全面抗战已经始了,过去秘密的小组织形式不合需要了,要来一个大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统局在五届四中全会后正式定名

1938年3月29日到4月6日,中国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提出“大力扩充特务组织”的主张,并作出决议将原属于陈立夫的复兴社特务处进行扩编,徐恩曾一科扩编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即人们熟知的“中统”,侧重于对内部的控制;戴笠二科扩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査统计局”,简称“军统”,其班底也都是长期跟随戴笠的老班底,职能也侧重于对外抗战。

1938年8月,军统局正式挂牌成立,局长由蒋介石侍从室第一主任、军事委员会主任贺耀祖兼任,戴笠虽然身居副职,却负责全面工作,军统上下也皆以其为最高负责人,习惯上称之为“戴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