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其来源可以上溯到遥远的神话时代,后羿射九曜的传说,就是那个时代关于弓箭的最古老传说。由于制作起来比较简单,也确实是民间打猎所必需,因此官府允许民间自行制作、持有和贩卖弓箭,至于这些弓箭的质量就无从保证了。作为军队装备的制式弓箭,其性能自然比民间使用的要优异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弓弩等远射武器曾经被广泛应用

唐朝时,弓箭的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射猎、守城、野战、车战用弓都各不相同,按照质地和用途,军用弓还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其中长弓为步兵用弓,角弓为骑兵用弓,稍弓、格弓则是弓箭手编队专用的远程投射兵器。

弩则是是冷兵器时代射程更远、杀伤力也更大的武器。凭借设计精巧的机关,弩的威力远远超过了弓箭。由于可以依靠腿的力量上弦,弩的射程可达300多米,这是任何一种强弓都望而兴叹。射弩时,由于将备箭和发射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操作过程,因此射手可以从容地进行瞄准,使得弩的准确性要远远超过弓箭,成为对付游牧起兵南下掠夺的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以后,火器开始大行其道

明清时期,火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军队使用的武器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明朝末年,袁崇焕在宁远独守孤城,靠着城头上进口的13门大炮,击退了从无败绩的八旗铁骑,征战一生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也被炸伤,郁郁而终。继任的清朝君主们开始重视火器尤其是火炮的使用,到了鸦片战争与英国军队开战时,清军装备中的火器已经占到了 60%。

清朝慈禧年间,拱卫京城的神机营完全由西方近代兵器武装起来,规模已经达到3万余人。不过如此大规模使用火器来武装京城卫戍部队,却是源于嘉庆十八年夏天的一场暴乱。这场暴乱的规模很小,仅有区区200人,如果不是因为险些攻破紫禁城,估计史书上都懒得记上这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器营成功平定“天理教”叛乱

当时,京畿地区有一个称为“天理教”的民间组织,其首领林清突发奇想,决定率领教徒在皇宫内少数太监的配合下攻占紫禁城,考虑到紫禁城面积“太小”,而教徒们又深信林清法术无边,因此攻打皇宫的人数并没有召集太多,仅仅定为200人。

9月15日,手持刀枪的教徒们突然从东华门、西华门同时向皇宫发起了进攻。当时恰好皇帝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度假,带走了驻守京城的大批禁军,留守的部队也是守备松懈,猝不及防之下竟然忘记关闭宫门,使得教徒们迅速冲进了皇宫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器营成为清朝皇帝出行标配

由于事发突然,留守紫禁城的值守官员及兵士不足100人,情形万分危急。事有凑巧,当时禁军中的火器营正驻扎在宫内箭亭训练,于是被紧急调来救驾,一阵密集射击将已经爬上宫墙的教徒们尽数击退。就连正在读书的皇子绵宁(道光皇帝)也闻讯拿着鸟枪前来助战,亲手射杀了2个敌人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火器的强大威力。

此后,火器更是受到清朝皇帝的重视,即使到各地巡视或者慈禧西逃时,身旁必有火器营随行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