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端午节已过,但粽子在很多家庭的餐桌上依然常见。近期我市已出现多例因吃粽子引发健康问题的患者,专家提醒,粽子虽美味,食用时应注意避免误吞枣核,适量食用,并妥善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粽子时遭遇食道"刺客"

端午假期期间,68 岁的刘先生与家人一同品尝粽子时,不慎误吞枣核,刘先生顿时感到嗓子处阵阵刺痛和不适。他试图通过咳嗽或喝水的方式将枣核排出,但都无济于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疼痛加剧,呼吸也变得困难。家人见状,立即将其送往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到达医院后刘先生被迅速收入消化内二科进一步治疗。医生询问其病情后,立即为刘先生安排了内镜检查。内镜下,清晰地显示枣核的位置,其尖锐的边缘已经对患者食道黏膜造成了轻微损伤。精准定位枣核位置后,医生、护士、麻醉师紧密配合,将刘先生食道内的枣核顺利取出,刘先生的不适感迅速得到缓解。

医生表示,端午节前后容易发生因误吞枣核引起的食管异物,由于食管存在生理性狭窄,大部分的异物会卡在第一狭窄,距离咽部非常近,所以会有胸痛的症状。当异物卡住食道后,千万别用吞咽馒头、喝醋等"土办法",以免加重病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连吃三个大粽子后腹痛难忍

42 岁的王先生怕囤的粽子吃不完浪费,端午节前,几乎每顿饭都少不了粽子。6 月 7 日晚,在连吃三个大粽子后,他感觉肚子胀痛,且越来越严重,直到痛得满头大汗,无法站立,伴恶心呕吐,才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大连市友谊医院急诊科就诊。值班医生接诊后,快速为王先生安排相关检查,最终诊断其为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完全堵塞和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急性肠梗阻,甚至引起肠坏死,若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急诊科医生和护士立即指导王先生禁饮禁食,并予留置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轻胃肠压力,进行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等补液治疗。经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王先生已无大碍。

医生表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本来就不容易消化,停留在胃里的时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等旧病复发,还会引发急性消化系统疾病,因此一定要控制食用量。

这样吃粽子更好消化

市疾控中心建议,吃粽子时搭配一些新鲜又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以解油腻,助消化。变冷的粽子,会变硬、变黏,而且肉粽里的动物油脂凝结成固体,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不是刚煮出来的粽子,建议充分加热后再吃,既避免细菌超标,也有利于消化。吃粽子的时间,尽量选择在午餐时食用,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最强,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

此外,粽子一定要妥善保存。在冰箱冷冻室保存的粽子在吃之前可在冷藏室放置一段时间解冻,但最好不要超过 24 小时。若是自家包的粽子或食品店、超市卖场买来的新鲜粽子,建议尽快食用,放冰箱冷藏保存的时间不宜超过 3 天,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