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关于高考迟到不能进场这一事件所引发的讨论却依旧火热。某迟到被拒绝进场考生家长在网上发飚,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这从部分评论中可见一斑。

有人提议设立机动考场,认为十多年寒窗苦读,应该灵活安排,只要无危害性就行;也有人觉得迟到一会儿不让考太过分,毕竟是凭本事考试,为何不让进;还有人声称迟到应该让考,因为耽误的只是自己的时间,对别人影响不大;甚至有人提出迟到一定时间内,可以在楼道或其他空间单设考席,费用由家长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真的如这些网友所言那般好吗?实则不然。

规则意识应始终贯穿于整个社会,若每个人犯错都要求规则让步,那法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何在?

高考,作为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规则的制定必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保障每一位考生的权益。如果因为个别人的迟到而随意更改规则,那对于更多准时到达考场的考生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公平?

高考生大多已接近成年人,面对高考这样的大事仍出现迟到的情况,家长不应一味儿地抱怨规则执行太严格,而应从自身找原因。如果没有规则意识,事事都想特殊对待,这无疑是在培养巨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真正成熟的社会,应该是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社会。不能因为一时的同情或所谓的“人性化”而忽视规则的重要性。

严格执行高考的入场规则,看似无情,实则是在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它提醒着每一位考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学会尊重规则、敬畏规则。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在有序的轨道上运行,未来才有可靠的保障。

在面对此类争议时,人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不能被一时的情感所左右。让规则意识深植于心,共同营造一个公平、有序、法治的社会环境。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唯有如此,才能在遵循规则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某些网友的评论,真是不值一笑。有些人的认知水平与档次,你一认真就输了。

突然就想起了一个笑话:

某乞丐说,中了彩票大奖,就把市中心最繁华的商场买下来。然后呢,自己把商场前所有的乞讨摊位都占了,开一群乞讨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