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到花椒时,很多人想到的是它的“麻”,花椒是食品中唯一的麻味来源,其“麻”的感觉非常独特。

要探究花椒的“麻”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种感觉的生理机制。当花椒中的刺激性化合物与我们的口腔接触时,它们会激活感觉神经元,引发神经冲动的传递。这些刺激会导致口腔局部的暂时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嘴唇的麻木和刺痛感。

除了“麻”这一主要风味外,花椒还具有其他丰富的风味体验。从化学成分角度来看,花椒中含有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如芳樟醇、柠檬烯等,这些化合物在口腔中释放,形成了花椒特有的香气和味道。此外,花椒中还含有一些苦味物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也为花椒的风味增添了层次感和复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椒独有的“麻”

花椒的“麻”是什么

相较于其他食物的风味,花椒所特有的"麻"感,不仅为我们的嗅觉和味觉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当我们品尝花椒时,那种"麻"的感受并不仅仅是一种味道,而更像是一种触觉的体验。"辣"带给我们的是刺痛和发热的感觉,而"麻"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感觉,它融合了麻木、震动、针刺以及灼热感、涩感等多种感受。这种独特的触觉体验使得花椒在众多食材中独树一帜,令人难以忘怀。

为什么“麻”令人上瘾

从心理层面分析,花椒所引发的"麻"感可以被视为一种"有限度的风险"。这种感受让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到不同于日常的刺激,如眩晕、震撼和轻微的痛苦。而这种体验之所以让人感到愉悦,是因为痛觉能够激发大脑释放出天然的镇痛物质,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

在生理层面上,花椒中的刺激性化合物可以在口腔内引起暂时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可以使口腔变得更加敏感,从而加强和扩大对触觉和温度的感受。这意味着在进食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感觉,为日常的进食增添新的乐趣和体验。

花椒为什么会“麻

花椒的主要麻味成分是羟基-α-山椒素,该化合物的名称中的术语“sanshool”来源于日语中对四川花椒“sanchō”的称谓。山椒素是一种在花椒属植物中发现的酰胺类物质,它能够激活感觉神经元和触觉感受器,对多种神经末梢发挥作用,引发麻木和刺痛感。由于山椒素分子较大且较重,含有约40-50个原子,因此它通常不会飘浮进入我们的鼻腔,而是在口腔内发挥作用。

伦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于2013年发表了一篇非常著名的论文,中文名是《食物振动:让嘴唇颤抖的亚洲香料》。该论文通过实验复制了花椒“麻”的感官体验,并将其与50赫兹的震动感相连接。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志愿者的嘴唇上涂上花椒溶液,并将其刺痛感与手指上的震动装置进行比较。大多数志愿者选择了50赫兹的震动频率,从而测定出花椒造成的麻度感受大约相当于50赫兹的震颤频率。这一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花椒的麻味感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除了麻,花椒还有什么风味

风味是一种由多种感官经验结合而成的复合性表现,这些感官经验主要来自于口中的味蕾和鼻子上端的嗅觉感受器。花椒的“麻”感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往往会掩盖人们对花椒其他味道的体验。然而,花椒的风味其实非常丰富,无论是气味还是味道,都值得细细品味。

即使没有专业的闻香设备,你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去感受花椒的香气。只需抓几颗花椒在手中,凑到鼻子下闻一闻,你可能会闻到柑橘、柠檬或柚子皮的味道,还可能混合着一些花果、草木的香气。花椒的气味非常独特且复杂,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花椒的风味基调:柑橘

尽管人们常常将花椒(Sichuan Pepper)与胡椒(Pepper)混淆,但它们实际上属于不同的植物种属。事实上,花椒与柑橘属植物(如柑橘、柚子、柠檬等)的关系更为密切。它们同属于“芸香科”,这种种关联在花椒的风味辨识上有着显著的影响。

芸香科的所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这些植物体内通常存在储油细胞或分泌腔。在花椒中,最明显的储油细胞位于果实的果皮上,这些凸起的小点中储存了丰富的挥发油。柑橘的例子则更为直观:橘皮内侧布满了密集的油胞。

花椒和柑橘类植物的风味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共通性,都含有柠檬烯和芳樟醇。然而,它们的成分比例有所不同。例如,花椒皮以芳樟醇为主,柠檬烯的含量仅为芳樟醇的1/5左右,因此呈现出铃兰类花香的特性。相比之下,柑橘皮以柠檬烯为主,芳樟醇的含量仅为柠檬烯的1/8左右,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柑橘类芳香。这种化学成分的差异赋予了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独具特色的风味感受。

此外,不同品种的花椒因其化学成分的差异,具有独特的芸香科植物风味。有些品种的花椒闻起来带有草本植物的气味,而另一些则呈现出木质香调,还有的则散发着浓郁的玫瑰花香等。

花椒的基本味道:苦与甘

我们的味觉系统能够明确地感受和区分几种基本味道,这些味道无需通过其他单一味道来类比,如酸、甜、苦、咸、鲜等。那么,当花椒入口后,通过味蕾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基本味道呢?

首先,花椒的苦味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由于许多植物为了防御被吃掉而进化出的一种防御系统。当花椒的细胞壁破裂时,会发生一种化学反应,释放出生物碱(Alkaloid)。至今为止,已经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出了8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的存在,使得花椒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苦味。

在感受到苦味之后,口腔中会隐约产生甜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回甘”。关于回甘的产生,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多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这会导致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形成一种涩感。当薄膜破裂的时候,口腔肌肉恢复,就会出现回甘生津的效果。

第二种说法是,回甘是一种“对比效应”,也可以说是口腔的错觉。也就是说,甜味和苦味是一种相对概念,当品尝甜味后你会发现水有些苦。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表明了花椒的苦味和回甘都是其独特的风味体验的一部分。这种丰富的风味体验使得花椒在烹饪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调味料,为菜肴增添了层次感和复杂度。

花椒作为中国传统的调味料,其风味特性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人们对食品风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花椒风味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花椒风味图将不仅包括花椒的整体风味特性,还可以探究其不同部位的风味差异以及风味随时间、产地等因素的变化。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花椒的风味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其在烹饪中的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