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可能在谈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时候,都会提到退休“老人”、“中人”和“新人”这样的词语,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如何区分,包括很多在体制内的人。其实,对于“老人”、“中人”和“新人” 的概念,理解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以2014年10月养老金并轨这个时间为节点来区分:

老人:指的是在养老保险并轨改革(2014年10月)之前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

中人:指的是在2014年10月之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在之后退休的的人员。

新人:指的是2014年10月之后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区分“老人”、“中人”和“新人”呢?这是因为“老人”、“中人”和“新人”经历不同,在养老金待遇计算方法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老人”按照老办法退休,完全按照以前退休金的计算方式,不受养老金并轨影响。一般来说,老人退休金=(休前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计发比例+退休补贴。其中, 计发比例和工龄有关。工龄30年以下的,计发比例为80%;工龄在30到35年的,计发比例为85%;工龄在35年以上的,计发比例为90%。

“新人”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与企业退休人员是一样的,这也是说养老金并轨的由来。“新人”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起,就是与企业人员一样,按照比例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按照缴费情况由社保部门确定养老金。新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所在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存储额÷计发月数。平均缴费指数是体现个人月养老保险缴费金额的指标,计发月数则是与退休年龄有关,50岁、55岁、60岁退休,计发月数分别为195、170、139。“新人”养老金还有职业年金作为补充,这可能是比企业退休人员的优势,企业只有极少部分人员有企业年金。

“中人”养老金的计算则更为复杂。首先,“中人”是2014年10月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而在那之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2014年10月后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这样,之前没有缴费怎么办?“老人”与“中人”养老金差距很大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人”才有了10年的过渡期,即2014年10月至2024年10月,且在10年过渡期内,有“保底限高”的政策,而未缴纳养老保险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保底限高”政策就是:“中人”退休采取新老两种办法分别计算养老金,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就采取老办法;而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高出的部分按比例发给。这个比例,就是发给系数,退休时间处于10年过渡期的第几年,发给系数就是百分之几十,如2020年8月退休,发给系数是60%,2023年5月退休,发给系数是90%。

举个例子。假设某“中人”2023年8月退休,用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为5000元,而用新办法计算养老金为6000元,发给系数是90%,则实际养老金=5000元+(6000-5000)*90%=59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2024年10月后,老人、中人和新人养老金有何变化?“老人”是在2014年10月前退休的,2024年10月后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每年仍然可以按照各地养老金调整规则增加养老金,2023年是增加了3.8%,2024年还未公布,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比例。“新人”是2014年10月后进入机关事业的单位的,到2014年10月,入职不到10年,缴费也不足10年,不满足退休的条件,因此也是没有影响的。

“中人”则是影响最大的。“中人”的“保底限高”政策没有了,将按照新办法计算养老金,未缴费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有可能会出现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低于老办法的情况,那样养老金就损失了。不过,从大量的实例来看,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都是不低的,很多都是超过1,高的甚至能接近2,所以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都较老办法高,如果是这样,那2024年10月后,对“中人”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 2024年10月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中人和新人养老金变化不大,只有“中人”会受影响,但大多数情况下,“中人”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这样没有影响;而极少数情况下,“中人”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那样就影响最大,比在过渡期内拿的养老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