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所谓三妻四妾,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制度,男人除了能娶正妻,还可以随意纳很多妾,同为丧偶,男子再娶为续弦,女子再嫁是坏节。所以说,现代的女性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不过,现代的男性就没有这么想了,他们想着要是自己也能像韦小宝那样娶七个老婆,那该多好啊!不过,在古代,如果没有条件,也来个三妻四妾,那可是要砍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天无二日,君无二后”!其实,“三妻四妾”并不我们理解的那样,男人可以娶三个妻子四个妾室。因为哪怕在中国古代婚姻也是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有人就要会问了,皇帝有那么多嫔妃,古代大户人家养那么多小妾,又是怎么没事儿?

中国历朝历代律法虽然都有规定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是法律并不约束男子纳妾,只要不给妻子名分,从皇帝到普通老百姓,男人都可以随意纳妾,前提是你要有地位,也要财大气粗。所谓三妻四妾,其实就是泛指一个男人腰缠万贯,妻妾成群。

而古代纳妾人数虽说可以随意纳妾,但平妻是有限制的,比如身份地位很高的大臣,最多也只能有一个发妻、两个平妻。与妾的地位不同,平妻不需要向正妻行妾礼,但地位比起正妻稍逊,如晋代贾充先娶李婉,再娶郭槐,所以她们之间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三妻的说法,古书中有所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国君叫齐麟公,在他上位后,没有确定王后的人选,其中有三个女人都各有千秋,他也不知道选谁好。于是,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有一次大臣前来询问此事,齐国君主齐麟公戏言称立后三人,这大臣一听了直摆手啊,大王您真要这么做,那就犯了重婚罪的!

后来,还没有等到立后,齐麟公就去世了。虽说这是齐麟公的一句戏言,却被史官记录了下来,故称“三妻”。至于“四妾”则没有实质性内容,只是为了押韵罢了。于是,就有了所谓三妻四妾的说法。至于什么是四妾呢?

有好几种解释,一般指的是贵妾、良妾、平妾、贱妾四种,也就是说,跟正妻一起嫁过来的陪嫁丫头称她为“贵妾”,从这个青楼出身出来的女子则称为“贱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管是贵妾还是贱妾,都跟这个正妻的地位可以说是差别很大,具体差别到什么程度呢?

氏族社会时期,氏族首领实行“媵制”的婚姻制度,即女儿出嫁时,这个陪嫁的人,称为“媵妾”。

再后来,就出现了妾。妾在家庭中,“妻”的待遇跟她不沾边,她只是承担着为男人传宗接代的。因为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于妾。妾一般都来出身卑微的家庭,甚至有可能被人当成礼品送出去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妻妾制度等级,其实是非常森严的。妻子尊称为夫人,而小妾则只能称为姨娘。妻子可以当家做主,妾则只承担生儿育女的义务。古人说“娶妻纳妾”,但从没说“娶妾纳妻”,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妻为“娶”,而妾为“纳”,娶妻时,给女方送去的彩礼叫作“聘礼”,而在纳妾时,给予妾送去的财物,叫作“买妾之资”。从这一不同的称呼来看,也说明了妾的地位始终是低于妻子的地位的。

《谷梁传》:“毋为妾为妻。”意思就是说,妾没有资格扶正为妻。

还有一点,古代男子丧妻还可以再娶,而古代女子丧夫,就不能再嫁了。如果再嫁,就会受到舆论压力和遭到谴责,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传统,古代的女子不能抛头露面,也就不能出去挣钱,所以一切只能依附于男子。于是,男子可以娶多个老婆,而女子却只能嫁一个丈夫。

韦小宝有七个老婆,据说让当下不少中国男人羡慕不已,其实,这是对历史最大的误解,因为在中国古代,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像韦小宝那样娶七个老婆,如果你没有那个条件,也来个三妻四妾,那是要杀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这个男人娶三妻四妾,那是一种泛指,就是当你财大气粗的时候,可以多纳几个妾,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哪怕在中国古代,哪怕你贵为皇帝,妻子也只能有一个。中国历朝历代皇帝,虽说后宫佳丽无数,但皇后也只能立一个,除非皇后去世,皇帝就可以再立后,称为“继后”。

而且,古代男人可以一夫一妻多妾,但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有身份有地位;二是财大气粗的财主。

否则你没钱没地位,连一个妻子都养活不了,更甭说众多的妻妾了。古人娶三妻四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三妻四妾的意思应该是多妻多子的意思,而且古代绝大多数女子是不上班的,按普通人月入不到5000,养一个都养不起,甭说想纳妾了!

从商周时期开始,婚姻制度就实行了严格的义务,男人可以纳妾,但“礼法”也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皇亲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他们能娶多少妻妾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