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一回,荣昌再出发。

8日,荣昌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成渝古道保护成果展示暨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正式开启。

古街古道、古瓷古玩、古色古香……联动川渝数十个区县,覆盖全区各街镇的文化旅游活动,让荣昌成为端午假期的热门打卡地。吸粉引流,抓住了人脉和商机。不过,井喷的客流,并非荣昌举办历史文化周的唯一追求。借世界文化遗产日和传统端午节,亮出“古”家底,展现软实力,才是荣昌集全区之力打造这场文化盛宴的根本目的。

华龙网记者深入荣昌,见证这座文化古城的满血复活。本期《渝州瞭望台》,带你穿越三个“千年”,读懂不一样的荣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昌陶让游客“陶醉”。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千年炉火

千年烧一窑,炉火更纯青。

上午9时,细雨蒙蒙,荣昌安富街人声鼎沸,窑王祭祀大典鸣锣开场。

传统的舞龙舞狮,充满仪式感的民族舞蹈,将氛围拉满,而100余名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青年艺术家和网络达人集体行礼,“窑王”的出场则将活动推向高潮,如此庄重严肃,体现了荣昌陶瓷业者致敬传统和祈盼开窑好运的愿景。

窑王祭祀,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窑王祭祀大典。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转身出来,陶宝古街被挤得水泄不通,巡游表演开始了,踩旱船的妹子、挑酒坛的小二、抬轿子的轿夫、穿金甲的将士,与舞龙舞狮队伍,为游客奉献了一场沉浸式的节日巡游,古街两侧林立的,则是荣昌陶艺店铺,琳琅满目的作品,等着众人的品鉴。

沿街“开窑啰”的提示语,不断提醒访客,今天是荣昌陶开窑的日子。

华龙网记者走进开窑现场,里面早已客满。在大家的注目下,一座系着大红花的窑炉被缓缓打开,开窑小哥小心翼翼地卸掉砖头,爬进冷却的窑炉,将一件件作品取了出来。这一炉上千件陶艺作品,有荣昌不同工匠的作品,由于是“新鲜出炉”,每一件作品出窑,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大家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摄难得一见的“荣昌陶出炉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昌陶开窑。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荣昌陶作为全国四大名陶,烧窑的炉火历经千年。

这里的陶以“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为特征,曾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各国政要,还大量出口到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年产量曾高达940万件。

安富是荣昌陶的主产地,荣昌区还发掘出了它的衍生价值——以陶为媒,走文旅融合之路,在保护提升陶文化的同时,同时吃上旅游饭。

截至目前,荣昌已有荣昌陶工作室100余家,陶产业从业者1万余人;以古街和陶瓷博物馆为依托,这里每年吸收游客300多万人次,拉动荣昌旅游业增收近3亿元。

荣昌区文旅委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荣昌制陶业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经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改进,荣昌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和风格,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图案有田园风光、卷草纹、缠枝纹等,或工笔写实,或写意勾勒,充满了自然逸趣和人文气息。荣昌陶独特的工艺,与主打陶文化的古街互相成就,成为传承发展荣昌文化的重要支撑。

千年古道

千年古驿道,文脉永流传。

荣昌历史文化周的另一档重要活动,就是“重走”成渝古驿道。

成渝古驿道,自成都南津驿一路向东,经隆昌进入荣昌安富,共同见证了这条古代官道的经久不衰。

光是在安富的古驿道上,就传承着官驿、陶瓷、夏布和湖广填四川等不同元素的文化,最终融入了荣昌的文化基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道巡游。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成渝古道始于秦汉,成形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被誉为最早的“成渝高速”,在锦官驿成为要津之前,已历经上千年的岁月沧桑。千百年来,这条古道供骡马队、快马、轿子、滑竿通行,达官显贵、商贩僧侣、平民百姓往来,有时军队也会经过,兴盛千年。

如今,马蹄声已经远去,驿站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荣昌对这条古驿道的文化挖掘却没有止步。

近日,重庆市首批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单公布,荣昌申报的成渝古道(荣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入选,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成渝古道文化命名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观看表演。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此次历史文化周,还特意安排了成渝古道保护成果展示活动。包括荣昌在内,川渝共11个区市在荣见证古道保护成果,还举行了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的成立仪式。沿着成渝古驿道的荣昌起点,四川兄弟省市还纷纷摆起了集市,似在重温古驿道人丁兴旺的感觉。

试验区如何种好古道文化的“试验田”?

荣昌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该区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以刘家庙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中小石窟活化利用,并主动融入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同时,荣昌区将依托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遗百亿级产业集群优势,持续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此外,荣昌区还将积极推动安陶小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举办成渝古道文化生态保护成果展、川渝特色非遗购物节、成渝古道民俗文化巡游展演等互动交流活动,有效整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古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主动融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共同塑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

千年古城

千年的古城,发展的底座。

荣昌倾尽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周,是为了打响“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

在荣昌历史文化周开幕式上,荣昌区新发布了一首歌——《千年荣昌》,作词人梁芒是春晚舞台上30余首经典歌曲的“幕后英雄”,曾为孙楠、那英等一线歌手创作了《拯救》《一眼千年》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作曲家杨飞、歌手陈宏凯也是著名音乐人。MV画面以荣昌非遗、海棠香国、填川移民等荣昌独有的文化符号为载体,展示荣昌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开放包容奋进的城市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城新韵。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记者注意到,这也是三个月内,第二部为荣昌城市文化代言的MV作品,前者展示了城市发展活力和优渥营商环境,后者则充分彰显了千年古城的文化软实力。

荣昌区文旅委负责人说,荣昌自唐乾元元年始设昌州,距今1265周年;明洪武六年取“繁荣昌盛”之意得名荣昌,距今650周年。城市的发展,文化是底座,如何让古城底蕴为今天的荣昌所用?近年来,荣昌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围绕“千年荣昌”,注重文化保护与赋能的新发展思路。

荣昌区委区政府为了让自身的历史“增值”,四年前开始谋划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彼时,全市仅万州、合川、江津三座历史文化名城,前年,荣昌正式入选。

荣昌区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千年荣昌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西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成为关键变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聚焦荣昌陶文化。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摒弃小打小闹、孤芳自赏,荣昌立足文化强区,探索抱团、借力的文化发展新路径。荣昌隆昌“双昌”、成渝古驿道等,都是在荣昌的牵线搭桥下,受到了川渝两地各级政府的认可,并积极推动共有文脉的保护与传承。

千年炉火,见证了荣昌的陶瓷文脉。

千年驿道,谱写了荣昌的官驿文脉。

千年古城,则为荣昌积蓄了不同的文化基因,以此为底座,从文化保护、区域协同、产业开发等方面发力,为这座城市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古往,做好传承;今来,抓住机遇,千年荣昌,文化情长路更长。

主政者说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

推动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

让千年文脉延绵不绝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端午假期的第一天,荣昌选择在这样的日子,举办“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让外界见证了荣昌文化存量和游客的增量。在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看来,文化是城市的底色,也是荣昌自信自立的源泉。

谈到特色文化,高洪波说,“荣昌是一座有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成渝古道联结川渝,巴蜀文化在这里交汇;依托本土特色资源,创造出陶、夏布、海棠、折扇等文化;湖广填四川融合产生移民文化,天下清官喻茂坚带动形成廉政文化,荣昌英雄儿女用生命锻造形成红色文化,我们将从千年历史文化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推动荣昌文化走出川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谈到传承文化,高洪波说,“荣昌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我们一代代人的使命。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缺乏文化积淀的城市,是苍白的、乏味的。荣昌是一座有灵魂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保护性发掘宋代古墓群、摩崖石刻造像等文物遗址600余处、非遗代表性项目200多个;培养非遗传承人500多名,精心创作了《来了就是一家人》MV、《千年荣昌》歌曲等一大批文艺作品,打造电视艺术馆、历史文化展览馆等文化场所50多个,创造性提出设立‘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传统佳节举办端午龙舟赛、七夕河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并通过人大常委会以《决定》固化下来。我们将推动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和城市建设,让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灿烂文化生生不息。”

谈到拓展文化,高洪波说,“荣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财富。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缺乏文化内涵的城市,就失去了发展的生命力、向心力、凝聚力。我们以文化赋能产业,完成猪文化向畜牧产业的迭代,陶文化向陶瓷产业的跃升,夏布文化向服饰产业的提档,美食文化向食品产业的升级,武术文化向体育产业的转型等等。以文化促进消费,建成夏布小镇等夜间经济集聚区,举办系列文体活动,2023年以来,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收入130亿元。我们将持续推动文化‘活起来’,唱响‘一都三城’文旅品牌,打造川渝文化消费集散地、目的地,变文化优势为发展胜势。”

记者手记

重庆作出了"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为新重庆建设注入不竭精神动力"的决策部署。区县如何为文化强市赋能助力?荣昌区走出了一条挖掘文化内功、联动川渝共续文脉的新路。千年的陶瓷文化、千年的古驿道文化,光靠自己“吆喝”远远不够,与兄弟省市抱团打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倍增效果。荣昌实践证明,谋发展敢想和敢干缺一不可,想得周全能够避开弯路,干得有劲能够感染、带动所有人一起奔跑。

穿越古窑、古道、古城三个“千年”,荣昌仍然风华正茂,因为那股在传承中发展的劲儿一直没有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