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邓华被安排到四川当副省长,主管农业工作,邓华之前参军打仗,很少了解农业上的事情,为了能做好工作,邓华费了不少的心思,还从新华书店买来了大量的农业方面的书籍。

有人见邓华如此辛苦,主动劝说道:

“您只是一个挂名副省长,还是少管些事,养养身体吧。”

邓华自己却绝不这么看,而是告诉别人:

“我拿人民的钱,吃人民的饭,就得为人民办事。除此之外,别的我什么也不考虑。”

邓华始终是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从参加革命那天开始就是如此,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心念念的祖国的发展。

老战友不离不弃

1960年,邓华被安排到四川当了副省长,主管农业工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邓华安排在成都市童子街29号小院。

离开北京之前,毛主席委托罗瑞卿专门找邓华谈话,并劝说他:

“毛主席让我捎个话,你到四川之后不要消极,多到下面走走看看,向群众学习,争取早日改正错误。”

听到毛主席依然牵挂着自己,邓华十分感动,立即对罗瑞卿表示:

“毛主席还是很了解我的,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请你帮我转告毛主席,我绝对不会就此消极,一定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到了四川后,便深入基层去考察调研,在四川五年多的时间里面,邓华先后去过170多个县市、数百个厂矿和农村社队进行调研,和淳朴的工人相处,也让邓华暂时忘记了烦恼,从基层回来以后,邓华习惯性的倒上两杯酒,缓缓的释放自己的情绪。

最让邓华感动的是,当年有许多的老战友,依然对自己不离不弃。

邓华到了四川后,曾登门拜访过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李井泉,李井泉耐心地宽慰了邓华。邓华当时只是分管农机的副省长,但李井泉保留了邓华行政五级的待遇没有变,还为邓华的出行专门配备了办公用车、厨师、警卫员,可以说可以前在沈阳军区时的待遇没有差别。

李井泉还亲自到邓华家中劝慰他:

“不要有心理压力,工作上的事慢慢来,大家对于你都是了解的,等合适的时机,把问题向组织反馈一下,争取早点回军队!”

不仅如此,李井泉几次对邓华说:

“你是个军事人才,长期在这里当副省长不是合适的安排。”

李井泉的鼓励让邓华重新振作起了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邓华比较意外的是,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贺炳炎将军,也亲自到他家中探望。

过去的革命战争期间,贺炳炎与邓华接触比较少,土地革命时期,贺炳炎是湘鄂西苏区的代表,出身于红二方面军,而邓华是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跟随湘南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是红一方面军的代表。抗战时期贺炳炎属于120师,而邓华属于115师,解放战争时期,两人一个在大西北而另外一个在东北。

尽管过去两人没怎么见过面,但贺炳炎却很钦佩邓华的为人,尤其是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表现。

贺炳炎听说邓华来到了四川,不仅亲自登门拜访,还说了许多宽慰鼓励的话,并表示:

“有任何的困难都可以找自己。”

对邓华的事情,贺炳炎不仅亲力亲为,还嘱咐时任副司令员的韦杰:

“邓华是老同志,过去革命贡献很大,军区不应对他另眼看待。他刚来成都,你要进行必要的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贺炳炎那时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在探访完邓华后,贺炳炎也因疾病原因住院治疗,贺炳炎在短暂清醒的时刻,还不忘嘱咐身边的人:

“邓副省长刚来没多久,要好好照顾邓副省长。”

贺炳炎嘱咐完这句话,随即便陷入昏迷。

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将军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47岁。

也因为有贺炳炎将军的嘱咐,成都军区历任几位司令员,黄新廷、梁兴初、刘兴元、秦基伟都曾专程去拜访过邓华。

其实对韦杰,贺炳炎也不需要亲自嘱咐。

当年在抗美援朝时期,韦杰就担任志愿军60军军长,是邓华的下级,他对邓华是十分了解的。

面对韦杰来探望,邓华因担心他受自己牵连,本想拒绝,却没想到韦杰却硬闯进来,他走进房间,向邓华敬了个礼:“报告老首长,我昨天刚刚工作回来,来看你有些太晚,非常抱歉,请您不要见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十分感动,拉着他的手坐在了沙发上,两人谈了很多当年抗美援朝时期的往事,不由得唏嘘不已。

不仅仅是韦杰。

1973年,秦基伟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一次成都军区与四川省政府共同牵头,组织了一次会议,会议由军区牵头。

秦基伟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刚到会场,秦基伟的秘书就注意到了在台下坐的邓华,于是立即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司令员,秦基伟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赶紧走到了会场,直接向邓华敬礼:

“首长让您受委屈了,是我们这些人不会办事,还请您到主席台上来。”

秦基伟的一席话让邓华颇感意外,几次拒绝秦基伟的,并反复解释,但秦基伟坚持不许,还对邓华说:

“这件事情,我和政委都认为您应该坐在主席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秦基伟一再坚持,邓华也不好再说什么,跟着秦基伟一起上了主席台,不仅如此,秦基伟还将邓华安排在最瞩目的位置上,以示对老首长的关怀。

即便是时隔多年,邓华依然对此印象颇深。

“等了四个多月,美军送上门来了”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

邓华将军是一名有名的儒将,他本身就是出生在湖南郴州一个书香世家,抗美援朝时期,邓华不仅负责前线作战指挥,还负责与美军谈判。就连毛主席都夸奖邓华:

“你去了我放心。”

邓华打仗考虑的问题又更加全面一些,无疑是他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在抗美援朝期间,邓华作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配合彭老总前线指挥作战,彭老总盛赞邓华:

“邓华同志作战勇敢,工作很细心,能出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1952年4月,彭老总回国休养,邓华以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的身份,负责全军的日常工作。1952年6月13日陈赓奉调回国以后,邓华代理志愿军总司令,指挥了后来驰名中外的上甘岭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10月14日4时,美军集中了320门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密集的炮弹直接轰击在我军五圣山上的前沿阵地。

由于通信的天线被炸毁,坑道内志愿军守备军始终无法与前沿指挥部取得联系,一直到战士牛保才外出接电话线,以生命为代价,这才换来了短短3分钟的通话时间。

防守上甘岭阵地的是秦基伟将军的十五军,当时十五军军部正处于上甘岭以北20多公里的道德洞内,听闻上甘岭前线的消息后,一面通知志愿军司令部,一面下令“五圣山侧翼的观察所,每隔半个小时就报告一次”。

秦基伟当时也只是知道,位于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二十九师和四十四师正面的391高地、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419高地都发动了攻击,其他具体情况一无所知。

收到秦基伟电话里传来的消息,邓华的内心不禁一阵激动:

“等了四个多月,美军送上门来了。”

事实上就在上甘岭战役爆发之前,依托于坑道战术,志愿军越来越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这一切都令邓华十分高兴,对于志愿军而言,他们维持坑道战有两个目的:

“一是改善防御态势,二是夺取更多土地,三是争夺心理优势,以便在停战谈判桌上谋求有利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