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高考很难,要考上一个好学校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那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的高考相比较,哪一个难度比较大呢?

如果单从录取比例来说,科举考试的难度自然是大大高于高考的,以唐朝为例,唐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在这几百年中共开科取士268次,所招录的进士7448人,平均每一次招录的进士,只有27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难怪孟郊在高中之后愉悦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虽然那个时候他已经46岁了。韩愈《赠张童子序》中提到,“天下之以明二经举于礼部者,岁至三千人……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也就是说当时每年考明经都有3000人,但最后录取的人数还不到200,录取率仅为6%。

进士录取率就这样低,状元就更是万里挑一了,在这1300余年的科举中,脱颖而出的文科状元仅有700多位。要想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不仅仅是要文采出众,一手好字那也是很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明朝状元试卷2460字无一涂改”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看过图片之后,大家直呼:这是手写出来的吗?也太整齐了吧。

网上流传的“神仙考卷”正是明代的赵秉忠高中状元的答卷,全卷一共2460字,为1厘米见方工整小楷,粗细得中,肥瘦得体,无一处涂抹的痕迹。在书写中,很好地融合了魏晋风骨,将魏晋小楷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字迹的好坏。别的先不说,赵秉忠单凭这一手好字,就俘获“阅卷老师”的“芳心”。说到卷面和字迹,高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手好字也能让阅卷老师心旷神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字迹不是决定的成绩关键因素,但是好看的字体确实能够抢占先机,赢得老师的青睐。在一些主观题的评判中,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能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而潦草不堪,涂涂改改的字迹则是阅卷老师的噩梦,字都看不清,还指望得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评卷时间紧凑,平均40秒就能评完一篇作文,这时候老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学生的字迹,字写得好就能获得满分卷面分,字写得一塌糊涂自然分数就会低一些。

现在的高中生中很流行“奶酪体”,作为一种网红字体,写出来颇有几分俏皮可爱,颇受学生们的喜爱,很多学生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去练习这个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老师在看过之后却纷纷表示,虽然该字体很可爱,但是改变了汉字的结构,所以容易写错别字,而且这种字体传到电脑之后,效果很不好,有点让人看不下去,所以在答卷的时候最好写楷书,这样比较端正整齐,,方便老师阅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等待了,这份来自明代的“神仙考卷”,何不转发一下,沾沾喜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