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勋,生于一九一三年,河北沧县人也。新中国成立后,刘建勋屡任要职,先后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及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尤以熟谙农村工作著称,乃一经验丰富之领导干部。于建国初期之土地改革及农业生产合作化方面,刘建勋大展宏图,成绩斐然,巩固了新生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九六一年,刘建勋调任河南,时河南情况已极为严重,前任吴芝圃被免职,降为省委第二书记。刘建勋赴任后,首务即为救灾。一方面,确保中央拨款及粮食实实在在发到百姓手中;另一方面,刘建勋联系故交,时任农垦部副部长之张仲翰,得其襄助,从新疆调运大量土豆入豫,极大缓解了粮食短缺之困境。

此外,刘建勋严格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力纠“大跃进”之错误。在其领导下,河南省逐步走出“大跃进”泥淖,百姓生活较前大有改善。

刘建勋在主政河南期间,尤为重视激励百姓艰苦奋斗之精神,以解决温饱问题。其间,刘建勋树立了两位优秀县委书记为典型:一为领导建设红旗渠之杨贵(时任林县县委书记),一为领导兰考除“三害”之焦裕禄(时任兰考县委书记)。无论杨贵或焦裕禄,皆为时代楷模,乃党培养之优秀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荏苒,至一九六六年,“十年特殊时期”伊始,刘建勋调任北京,担任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兼北京市委常务书记等职,主要在北京工作。彼时河南工作由文敏生主持,不久文敏生病倒,河南之造反派活动猖獗,局势混乱。

中央考虑河南之局势,于一九六七年七月,再派刘建勋返河南,筹备成立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一九六八年,河南省革委会正式成立,刘建勋担任省革委会主任。至一九七一年,河南省委恢复,刘建勋兼任省委第一书记,继续主政河南。

一九七八年,刘建勋卸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彼时已患严重疾病(骨癌、肺心病)。中央有意让其先养病再复出。至一九八三年四月,刘建勋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其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二零零六年,组织批准,刘建勋夫妇之骨灰合葬于太行革命根据地涉县之将军岭,此地为刘建勋曾战斗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建勋之妻陈舜英,抗日战争时期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河南省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陈舜英之妹陈舜瑶,其夫为宋平,故刘建勋与宋平乃连襟关系。此段姻缘,使得两家在革命道路上紧密相连,共同为新中国之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