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被乌军无人机炸毁在机场,这一劲爆消息很快席卷了整个西方舆论圈。当地时间6月9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乌军情报总局在各军兵种协同配合下,对位于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阿赫图宾斯克机场的目标实施了远程突袭,在这次空袭行动中,乌军无人机成功炸毁了一架停放在该机场跑道附近的苏-57隐身战斗机

(命运多舛的苏57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运多舛的苏57战机)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对外表示,根据西方遥感卫星图像显示,停放在阿赫图宾斯克机场的苏-57战斗机在乌军无人机袭击下严重受损,图片出现疑似爆炸弹坑的画面。随后不久,乌方信息源进一步展示了卫星照片,这架苏-57战机原型机在6月7日还完好无损,但是6月8日在同一位置“被明显的爆炸”所击伤,飞机附近可以看到起火痕迹。不过,这一“重要战果”很快就被俄方否认。

俄罗斯媒体就此报道称,6月8日晚间,乌克兰情报总局确实向阿赫图宾斯克机场发射了三架远程无人机,但是两架无人机在接近机场时,就被附近驻守的俄军“机动火力小组”所摧毁。

(对比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照片)

另一架无人机在躲避俄军防空导弹时,由于机动过载太大而发生空中解体,最终其零件散落在机场停机坪上,其中一些零件砸落在俄军用于保护苏-57战斗机的金属网上,所以在卫星图像上看起来像发生爆炸现场,但实际上坠落零件的痕迹。一位熟悉俄军的消息人士表示,“机场机组人员无人受伤,飞机技术人员随后对这架苏-57原型机进行了检查,也未发现受损”。

阿赫图宾斯克机场是俄军飞行器的重要试飞试验场所,该机场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阿斯特拉罕州阿赫图宾斯克区(Ахтубинский район),这里距离俄乌接触线大约589至722公里,属于俄罗斯内陆纵深地区。

(图片上的数条横线是防无人机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上的数条横线是防无人机网)

西方舆论中遭到“袭击”的苏-57原型机,隶属于俄罗斯国防部契卡洛夫国家飞行试验中心(又称为第929国家飞行试验中心),是苏-57隐身战斗机10架早期原型机之一,这架飞机主要用于科研试飞用途,并不具备实战能力。严格来说,乌军所谓袭击行动中的苏-57战斗机应该叫说T-50试飞原型机,其飞机编号为058,在完成试飞科目后目前已经停飞多年。

(俄军简陋的防无人机金属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简陋的防无人机金属网)

顺便提一句,阿赫图宾斯克区不仅有机场附属的大型科研试飞设施,而且还有著名的阿赫图宾斯克综合靶场,它是俄罗斯军队主要战术导弹和其他武器弹药的定型、测试和训练场所。因此鉴于此地对于俄罗斯航空武器鉴定测试的重要性,阿斯特拉罕州一直是乌军进行远程无人机袭击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俄军早在2022年下半年就着手加强机场的要地防空工作,但“百密恐有一疏”,此次乌军袭击行动证明俄军防空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有一点着实让人感到疑惑不解,在如此重要的科研场所和军事重地,俄军竟然至今没有为战机配备加固式机堡,特别是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绍伊古,曾经在2021年4月的全俄国防工作会议上郑重承诺,未来将为俄军机场修建300多个防空机库,但到现在为止,大部分俄军战机还在开放空间停放。

(苏-57原型机早期曝光图片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57原型机早期曝光图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仔细查看乌方提供的所谓“卫星图片”时,乌方提供的所谓证据,或多或少都存在严重自相矛盾的信息。例如乌方第一次发布的图片引用了2022年俄军机场苏-57原型机的卫星照片,随后照片经过了明显加工处理。乌方第二次发布图片时,则显示飞机主体结构本身没有受到攻击,而且照片来源也讳莫如深。当乌方第三次发布信息要自证毁伤成果时,却引用了俄罗斯图片网站(gulagu.net)于2023年发布的照片,而且照片本身的拍摄时间已经有10多年历史,是这架苏-57原型机早期曝光图片之一。

(乌克兰网络上流传的“现场照片”是十多年前的移花接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网络上流传的“现场照片”是十多年前的移花接木)

更有甚者,乌克兰社交媒体上还将一张2014年6月10日起火事故中的T-50-5P原型机,移花接木到所谓的“证据链”当中,意图证明乌军无人机确实“袭击得手”,但显然,上述“证据链”依旧无法充分支持乌军成功命中了这架早期原型机。

舆论认为,所谓袭击行动却有发生,但是由于无人机在撞向这架苏-57原型机的瞬间,无人机可能出现故障或遭到强电磁干扰,最终脱离操控并失去联络,乌方无法通过回传图像以正视听,因此只能通过PS图片来演示毁伤效果,证明所谓“战果”。所以,我们认为这一事件是乌军情报总局精心策划的一次舆论战。

(服役后的苏-57战斗机涂装和原型机区别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役后的苏-57战斗机涂装和原型机区别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和北约其他国家的技术支援下,乌克兰军队加大了对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的打击力度,一方面通过军用机场、军事基地、反导雷达、石油化工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军事目标来扩大对俄罗斯经济和战争潜能的打击。

另一方面,上述无人机远程奔袭行动在战术上的价值却十分有限,这些行动并不能对战争进程施加足够影响,更无法改变当前乌军尴尬的战场情势,更多的现实意义仅仅停留在舆论战和信息战上。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乌军发布这个“爆炸性战果”时,俄军在同一时间完全控制了恰索夫亚尔东部城区,并且还在乌克兰苏梅州开辟了“新战场”,因此,人们不免怀疑这次“炸毁苏-57战机”的新闻有掩盖乌军重大惨败的嫌疑。

(苏-57地面机炮射击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57地面机炮射击测试)

回到这次苏-57战斗机事件本身,本次袭击行动即便真的成功摧毁一架苏-57原型机,也不会对俄罗斯量产苏-57战斗机的活动产生任何影响。由于当前苏-57小批量生产型也已经基本完成试飞,因此,如果乌军真的想干扰俄军苏-57批产工作,那么负责编写飞行训练大纲和培养种子飞行员的利佩茨克第4航空人员和军事试验中心,才是乌军应该袭击的重要目标。

实际上,阻碍苏-57战斗机批产的首要原因是俄罗斯自身的结构性矛盾,比如在西方封锁制裁下,位于远东阿穆尔河畔的共青城航空工厂存在关键零组件供应问题,此外,苏-57战斗机自己也存在众多设计缺陷,俄罗斯军工企业一直在尝试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造成当前俄军苏-57战机难产的客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