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边境战打响前夕,印度总理尼赫鲁已经做好“必胜”的万全准备,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战争结束后,中国仅仅一个动作,就让尼赫鲁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一、尼赫鲁与印度高层的误判

印度国防部流露出来的未解密文件《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中提到:1962年中印战争是由尼赫鲁错误政策引起,因此印度不得不在这场战争中面临失败。

那么,尼赫鲁当时究竟做了哪些误判呢?

首先,尼赫鲁等印度高层深受英国殖民体系影响,奉行扩张侵略主义。虽然当时印度刚刚脱离了英国殖民体系,成为独立国家,但是在尼赫鲁以及印度高层的潜意识里,依然以扩张作为思想熏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彼时,中国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东线地区,无法西顾,作为印度总理的尼赫鲁想趁中国自顾不暇之际,出兵占领中国藏南地区。到时就算中国回头,也是无可奈何了。

于是,尼赫鲁推行“前进政策”,将兵力越过“麦克马洪线”,不断地在中国领土主线以内设置哨兵哨点。如此一来,中印两国关系逐渐恶化。

彼时,尼赫鲁有一个大印度联邦梦想,就是想要将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东南亚缅甸,以及中亚乃至东亚地区全部收入囊中,如此庞大“胃口”,让尼赫鲁高估了对印度的期待。

其次,尼赫鲁错误的高估了印度军队实力。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前夕,印度军队发动了一场军事行动,仅仅用了不到26小时的时间就收复了被葡萄牙殖民的果阿地区,伤亡极小。这场军事行动似乎让尼赫鲁看到印军的“实力”,并且充满了极度自信。

也就是在这次行动之后,尼赫鲁开始在公开场合大言不惭的说道:

“印度会在适合的时间向中国使用武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对美苏两国支援的误判。彼时,苏联当家人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对印度支持开始增加,不仅向印度出售了专门用于高山地区修路的装备,还包括军用运输机、直升机以及喷气式战斗机等等。

与此同时,与美国交好的印度还意外获得经济援助。可以说,两个军事大国能同时支持印度,让尼赫鲁有种香饽饽的感觉,觉得自己已经成为继美苏之后的又一军事大国。

殊不知,美苏之所以如此,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遏制中国。这也导致尼赫鲁过高的预判了两国对印度的支援。认为自己可以建立一个以印度为核心的“第三势力”,由尼赫鲁来充当“世界领袖”。

此外,尼赫鲁对中国误判。

在尼赫鲁眼里,中国当时内忧外患,不仅与苏联老大哥关系僵硬,而台海局势也是蠢蠢欲动,西藏地区还不稳定。由此中国必然采取忍让态度。这种情况下,尼赫鲁甚至是美苏两国也都认为,中国不会反击印度。

显然,尼赫鲁与印度高层的错误判断,导致印度在和平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尝到失败的苦果。

有一点尼赫鲁是对的。中国确实一直在忍让,希望用谈判的方式去解决两国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败对印度影响

1962年10月20日,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开始向入侵的印度军队发起进攻。仅仅3天的时间,印度王牌第4师第7步兵旅就被全歼。

这支部队有着王牌军团的美誉,曾参加过二战战斗,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如今轻轻松松被解放军全歼,令印度举国震惊。

显然,之前的一系列预判,印军根本没有想到解放军军事实力如此强悍。作为印度国防部长的梅农在提到该问题时,也是惊慌失措:

“中国军队打的太猛了。”

与此同时,交战仅仅几个回合之后,印军主将考尔就逃离战场。之前,考尔曾开玩笑称:

“假如我的使命失败了,政府也难免要垮台。”

不得不说,这个预言几乎成真,中印边境作战的失败,导致尼赫鲁领导力受到质疑。

中国在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上,展现了大国风范,不仅主动撤军,而且依然保持坚持和平谈判的一贯立场,让世界各国明白,中国并非有意挑起事端,而是有理有据保卫祖国领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也给印度带来了极大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当其冲的就是印度总理尼赫鲁。本来印度人民将尼赫鲁当作是印度的“救护神”,认为在他的带领下,一定可以让印度成为世界大国。可是,这场战争的失败,让印度人民看到了他们错把鱼目当珍珠的糊涂。更为重要的是,印度高层将这场战争的失败归咎于尼赫鲁身上,认为其有不可推卸的罪过。

而之所以造成尼赫鲁如此困窘的真正原因,不是战败也不是僵持,而是就在尼赫鲁以为,就算印度真的战败,美苏也会及时出手之际,中国却做出了一个动作——作战胜利后立即撤兵,这无疑让印度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实上,当时即使没有这场战争,印度也坐稳了亚非拉“小霸王”的位置,可是印度却喜欢没事找事,在战败之后甩锅中国,认为中方早有准备,不然不会作出如此快速的反应。

然而,印方人民不是傻子,对这场战争带来的结果怨声载道,西方媒体更是对其评论褒贬不一,这也导致尼赫鲁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不可否认的是,尼赫鲁对印度的独立运动做出了贡献,但是在维护国内稳定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问题上却做的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什么一招错付,满盘皆输的道理,最终导致在中印这场边境战中,成为尼赫鲁一生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