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杨振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教育家精神既是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快速发展积累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引。立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使命,上海交通大学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其作为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谋篇布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等重要论述。上海交通大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谋篇布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将教育家精神的学习培育、弘扬践行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事业根基,坚持“吐哺握发聚人才”“不远万里求人才”,构建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二级单位主动作为、全校上下合力参与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格局,打造“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人才引育双循环”,健全识才爱才用才的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高位引领和底线要求相结合,弘扬先进典型事迹,强化师德警示教育,严抓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师德师风,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把优化服务管理作为关键环节,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快速响应机制,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形成“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生态。

培育弘扬教育家精神,融入贯穿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关键,在于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精髓要义与价值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教师躬耕教育事业、支撑强国建设的持久动力。上海交通大学把培育弘扬教育家精神贯穿于教师成长发展各阶段、各方面,推动教师将桃李满天下当作最大荣耀,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作最大幸福。以教育家精神为目标牵引,持续提高教师教育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教职工教育培训,建立多层次教师思想教育和培养培训体系,开展覆盖全体专任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计划”专题培训,学校主要领导为新进教职工讲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入职第一课,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力量。以教育家精神为思想感召,持续筑牢教师队伍的信仰之基。举办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排演原创校园话剧《海菜花开》等,讲述新时代“大先生”的动人故事;连续7年开展“教书育人奖”“科研成果奖”“管理服务奖”评选,选树和挖掘一批体现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典型,发挥榜样的感召力和引领力,推动在全校营造教书育人、创新攻关、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上海交通大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环境,努力在践行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中有所作为。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自身战略选择,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力营造“学在交大、育人神圣”的育人氛围,让“爱学生如儿女”成为教师们的自觉遵循;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竞赛、推动教学改革,激发教师投身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能力的热情;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学生社团、科创活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贴身陪伴和呵护学生成长,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践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引导教师聚焦“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国家决策能力,创立独具特色的集中区、自由区和融合区的“三区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坚持加强作风建设,为广大教师营造健康生态和良好环境。把优良作风作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持之以恒净化办学环境。践行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一线规则”,开通电话热线、书记校长信箱等,建立师生诉求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协调解决广大教职工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契合教师成长规律的考核评价体系,畅通各类人才发展渠道,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尽其才”的人才多维发展机制和文化环境,厚植“近悦远来”的人才沃土。